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47487篇;相关期刊42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等;头孢哌酮的相关文献由227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峰、刘树斌、胡昌勤等。

头孢哌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0 占比:2.00%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7487 占比:97.92%

总计:48498篇

头孢哌酮—发文趋势图

头孢哌酮

-研究学者

  • 任峰
  • 刘树斌
  • 胡昌勤
  • 李家泰
  • 傅红燕
  • 刘萍
  • 唐润珊
  • 孟庆利
  • 林宝儿
  • 田洪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艳; 代凤; 吴婷婷
    • 摘要: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些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对红细胞产生免疫性损害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其中抗菌药物比例最大,为40.2%[1]。头孢哌酮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第三代头孢菌素,与舒巴坦组成复合制剂增强了抗菌效果;拉氧头孢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氧头孢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陈姗; 孙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其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口腔科因牙齿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甲硝唑单药治疗组(单一用药组)和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8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LP水平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种植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单一用药组患者的ALP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低于联合用药组(95.8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单一用药组(16.67%,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用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能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较高,且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降低龈沟液中ALP水平,安全有效。
    • 肖彩霞
    • 摘要: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菌清除率、机体炎性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60例患者行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行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细菌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5)。结论:与头孢他啶对比,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更有利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反应消退,同时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较高。
    • 季晓军; 翟晓东; 栗晓芳; 赵佩林; 岳森卉; 张月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组均治疗30 d。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清除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总清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可提高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改善脑脊液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 王莉; 周芬芬; 胥腾; 吴湜; 李静文; 黄海辉
    • 摘要: 目的探索和评价不同方法建立的小鼠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模型。方法首先采用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然后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腹腔注射克林霉素或头孢哌酮诱导小鼠感染艰难梭菌,观察感染后每组小鼠的体重、疾病活动度、生存率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炎症性肠病急性期、恢复期小鼠采用克林霉素诱导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时,均在感染后第3天体重下降最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最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25%和0,死亡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诱导的小鼠主要在感染后第1、2天体重下降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62.5%和87.5%,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无显著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均弱于相应克林霉素诱导的小鼠。结论相较于头孢哌酮,采用腹腔注射克林霉素的方法建立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小鼠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模型疾病更为严重,生存率更低。
    • 卓琪; 暨永亮; 林捷
    •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75%)]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
    • 李冬茹; 刘天翼; 吴寿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在饮酒前1 d内予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在饮酒后1 h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心前区疼痛(无放射痛)、一过性低血压等,心肌酶正常或轻微升高,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有心电图ST-T改变,初步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加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异常改变,追问病史得知饮酒前有头孢哌酮应用史,综合分析病情后方确诊为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时间3~8 h。确诊后予吸氧及地塞米松、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 6、维生素C静脉滴注,2 h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基层医院或低年资医生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史,全面分析病情,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情况的发生,避免不良后果。
    • 李明蔚; 于苗; 蔡玉琰; 谭寅凤; 孙菲; 赵艳金; 许潆月; 刘鹏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左氧氟沙星组、头孢哌酮组和亚胺培南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肠道菌群培养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肠道菌群。对照组在未应用抗生素前检测肠道菌群,其余四组在应用抗生素7 d后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五组患者的肠道细菌、真菌、益生菌总量及比例的变化和菌群多样性。结果对照组、亚胺培南组、头孢哌酮组、左氧氟沙星组及头孢呋辛钠组的细菌总数和益生菌总数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组及亚胺培南组球菌/杆菌高于对照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组和亚胺培南组的真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及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组和头孢哌酮组的菌属数和菌种数低于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级别越高、抗菌谱越广,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越少,真菌数量越多,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
    • 刘翠颖; 段天昱; 刘俊红; 韩俊茹; 李胜强
    • 摘要: 目的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头孢哌酮的新方法.方法 在碱性介质中,头孢哌酮对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头孢哌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方法学评价及对血浆头孢哌酮的测定,评估建立方法的性能.结果 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分析体系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与头孢哌酮的浓度在0.2×10-5~5.2×10-5 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1×10-7 g/mL.对含3.0×10-5 g/mL和4.0×10-5 g/mL头孢哌酮的溶液分别平行测定11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9%和0.51%.结论 本方法分析成本低,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血浆中头孢哌酮浓度的测定.
    • 汪荔
    • 摘要: 分析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用对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取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单独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的临床疗效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佳,治疗总有效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盆腔炎患者采用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