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47487篇;相关期刊42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等;头孢哌酮的相关文献由227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峰、刘树斌、胡昌勤等。
头孢哌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487篇
占比:97.92%
总计:48498篇
头孢哌酮
-研究学者
- 任峰
- 刘树斌
- 胡昌勤
- 李家泰
- 傅红燕
- 刘萍
- 唐润珊
- 孟庆利
- 林宝儿
- 田洪年
- 苏强
- 谭胜连
- 贺娇
- 贾全
- 陈颖
- 魏宝军
- 傅苗青
- 刘红国
- 包莹
- 王明
- 王睿
- 王辉
- 等
- 陈继源
- 侯秉章
- 倪福震
- 刘又宁
- 刘惠玲
- 刘明霞
- 吕媛
- 吴丰喆
- 周永刚
- 应鹏
- 张光明
- 张建丽
- 张锁庆
- 李祥
- 李秋荣
- 杨梦德
- 蓝晓红
- 薛晶
- 许诺
- 许锐
- 陶灵刚
- 齐慧芳
- 丁国华
- 何红梅
- 凌保东
- 刘军
- 刘必刚
-
-
刘艳艳;
代凤;
吴婷婷
-
-
摘要: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些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对红细胞产生免疫性损害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其中抗菌药物比例最大,为40.2%[1]。头孢哌酮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第三代头孢菌素,与舒巴坦组成复合制剂增强了抗菌效果;拉氧头孢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氧头孢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
陈姗;
孙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其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口腔科因牙齿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甲硝唑单药治疗组(单一用药组)和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8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LP水平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种植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单一用药组患者的ALP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低于联合用药组(95.8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单一用药组(16.67%,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用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能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较高,且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降低龈沟液中ALP水平,安全有效。
-
-
肖彩霞
-
-
摘要: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菌清除率、机体炎性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60例患者行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行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细菌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5)。结论:与头孢他啶对比,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更有利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反应消退,同时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较高。
-
-
季晓军;
翟晓东;
栗晓芳;
赵佩林;
岳森卉;
张月明
-
-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组均治疗30 d。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清除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总清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可提高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改善脑脊液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
-
王莉;
周芬芬;
胥腾;
吴湜;
李静文;
黄海辉
-
-
摘要:
目的探索和评价不同方法建立的小鼠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模型。方法首先采用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然后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腹腔注射克林霉素或头孢哌酮诱导小鼠感染艰难梭菌,观察感染后每组小鼠的体重、疾病活动度、生存率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炎症性肠病急性期、恢复期小鼠采用克林霉素诱导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时,均在感染后第3天体重下降最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最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25%和0,死亡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诱导的小鼠主要在感染后第1、2天体重下降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62.5%和87.5%,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无显著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均弱于相应克林霉素诱导的小鼠。结论相较于头孢哌酮,采用腹腔注射克林霉素的方法建立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小鼠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模型疾病更为严重,生存率更低。
-
-
卓琪;
暨永亮;
林捷
-
-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75%)]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
-
-
李冬茹;
刘天翼;
吴寿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在饮酒前1 d内予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在饮酒后1 h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心前区疼痛(无放射痛)、一过性低血压等,心肌酶正常或轻微升高,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有心电图ST-T改变,初步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加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异常改变,追问病史得知饮酒前有头孢哌酮应用史,综合分析病情后方确诊为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时间3~8 h。确诊后予吸氧及地塞米松、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 6、维生素C静脉滴注,2 h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基层医院或低年资医生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史,全面分析病情,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情况的发生,避免不良后果。
-
-
李明蔚;
于苗;
蔡玉琰;
谭寅凤;
孙菲;
赵艳金;
许潆月;
刘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左氧氟沙星组、头孢哌酮组和亚胺培南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肠道菌群培养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肠道菌群。对照组在未应用抗生素前检测肠道菌群,其余四组在应用抗生素7 d后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五组患者的肠道细菌、真菌、益生菌总量及比例的变化和菌群多样性。结果对照组、亚胺培南组、头孢哌酮组、左氧氟沙星组及头孢呋辛钠组的细菌总数和益生菌总数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组及亚胺培南组球菌/杆菌高于对照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组和亚胺培南组的真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及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组和头孢哌酮组的菌属数和菌种数低于对照组、头孢呋辛钠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级别越高、抗菌谱越广,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越少,真菌数量越多,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
-
-
刘翠颖;
段天昱;
刘俊红;
韩俊茹;
李胜强
-
-
摘要:
目的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头孢哌酮的新方法.方法 在碱性介质中,头孢哌酮对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头孢哌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方法学评价及对血浆头孢哌酮的测定,评估建立方法的性能.结果 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分析体系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与头孢哌酮的浓度在0.2×10-5~5.2×10-5 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1×10-7 g/mL.对含3.0×10-5 g/mL和4.0×10-5 g/mL头孢哌酮的溶液分别平行测定11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9%和0.51%.结论 本方法分析成本低,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血浆中头孢哌酮浓度的测定.
-
-
汪荔
-
-
摘要:
分析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用对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取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单独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的临床疗效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佳,治疗总有效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盆腔炎患者采用头孢哌酮与甲硝唑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
-
冯永海;
郭涛;
郭迪;
金东东;
胡静
- 《2018年河南省呼吸病学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肺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1月PDR-Ab感染肺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均治疗7d.统计两组康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APACHEⅡ评分、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 结果:研究组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64.10%(25/39)高于对照组41.03%(16/39)(P<0.05). 结论:PDR-Ab感染肺炎采取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及细菌清除率.
-
-
Sun Feng-jun;
孙凤军
- 《第十三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亚-MIC)头孢哌酮诱导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亚-MIC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rcsC和pga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扩增,透射电镜观察亚-MIC头孢哌酮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大肠埃希菌rcsC基因敲除株. 结果:头孢哌酮可在1/16MIC-1/2MIC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大肠埃希菌E44的生物膜形成.亚-MIC头孢哌酮导致细菌细胞壁结构松散,且能显著诱导rcsC和pgaABCD基因的表达(P<0.01).此外,亚-MIC头孢哌酮对rcsC基因敲除株生物膜的诱导作用明显弱于野生株. 结论:亚-MIC头孢哌酮通过rcsC诱导pga合成从而使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rcsC是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调控基因.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三种碳青霉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3种碳青霉烯(CB)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XDRAB)抗感染治疗的药效学目标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医院临床分离的54株XDRAB,同时避免重复收集同一病人的菌株,所有菌株均经过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通过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用与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单用与联用药的MIC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之和检验,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联合抑菌指数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根据人体药动学参数,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抗感染给药方案. 结果:三种CB联合SCF对XDRAB主要表现为协同(约50.0%~75%)和相加(25%~46.43%)作用.联合用药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较单用药明显向左移,在限定剂量范围内延长静滴时间,蒙特卡洛模拟40%T>MIC分别有5种亚胺培南(IPM)和2种比阿培南(BIPM)联合给药方案可达到有效目标值,若继续增大剂量,有效联合给药方案则会增加;联合给药方案中增大SCF剂量含舒巴坦9g/d并延长静滴时间可达50%T>MIC有效目标值. 结论:体外抗菌作用研究显示,CB联合含SUL酶抑制剂对XDRAB有效,但MCS模拟可见需延长静滴时间、增加给药次数并加大剂量对XDRAB可达到有效治疗目标值,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XDRAB菌株的传播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防止细菌耐药的进一步增加.
-
-
-
Zhou Jing-chao;
周静超;
Liu Chun-sheng;
刘春生;
Liu Shan;
刘珊;
Hou Qing-xiang;
侯庆香;
Wang Dan;
王丹
- 《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大鼠肺部透析液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浓度. 方法:微透析样品通过HPLC-MS/MS检测,用Agilent Elipse XD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5%甲酸水,等度洗脱,以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检测.检测的离子对头孢哌酮m/z644.2→m/z115.2,舒巴坦m/z232.0→m/z140.0,内标奥美拉唑m/z344.3→m/z194.1. 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0μg·mL-1,0.05~10μg·mL-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相对偏差均小于15%;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微透析样品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浓度测定.
-
-
XU Ya-zhou;
许亚洲;
SHI Xiang-kui;
石祥奎;
CAO Jia;
曹加;
LIU Ying;
刘莹
- 《2016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江苏省药师周》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与舒巴坦(SUL)联合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美罗培南(MEN)、比阿培南(BAPM))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药效学差异,评价SUL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2月-2015月2月MDRAB21株,采用棋盘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IPM、MEN、BAPM联合SCF或SU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其MIC和药动学参数,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联合方案的累计反应分数(CFR),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联合药敏指数(FIC)及MIC的分布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三种碳青霉烯联合SCF或SUL在限定剂量内均能达到药效学目标值,且获得药效学目标值相似,联合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 结论:综合多方面考虑,对MDRAB的治疗,碳青霉烯类联合SUL优于联合SCF,应引起临床注意.
-
-
-
周冠宇;
康梅;
叶慧;
吕晓菊
- 《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初步依据.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 1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从无菌体液及非痰、非尿液标本中培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非重复感染病例,评价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rn 结果:从非重复的2017例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中共筛选出21例合格病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临床痊愈率仅为14.29%,有效率仅为66.67%,细菌清除率为76.19%,其中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不伴实质器官感染的单纯性败血症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rn 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痊愈率低,对该类细菌所致胆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尽管本研究可评价样本量较小,但鉴于痊愈率低、有效率也不甚高,价格昂贵,提示临床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ESBL细菌感染应十分慎重,且不推荐用于高龄、基础疾病重及复杂感染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