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6篇、会议论文189篇、专利文献88618篇;相关期刊768种,包括微生物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2014年度中部六市医学会检验学术交流会、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等;大肠埃希菌的相关文献由93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睿、倪语星、梁蓓蓓等。

大肠埃希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6 占比:3.68%

会议论文>

论文:189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88618 占比:96.11%

总计:92203篇

大肠埃希菌—发文趋势图

大肠埃希菌

-研究学者

  • 王睿
  • 倪语星
  • 梁蓓蓓
  • 糜祖煌
  • 卢月梅
  • 黄永茂
  • 刘衡川
  • 吕晓菊
  • 徐元宏
  • 徐英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宫海燕; 程倩; 赵智龙; 施洋
    • 摘要: 背景:大肠埃希菌形成生物被膜引发难治性的慢性感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pgaABCD操纵子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调节基因之一.目的:构建大肠埃希菌缺失菌株MG1655/△pga,并分别回补pgaA、pgaB、pgaC、pgaD,构建互补株△pga/pgaA、△pga/pgaB、△pga/pgaC、△pga/pgaD,观察缺失株、互补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外多糖含量及菌株形态学特征,分析pga基因对生物被膜的调节作用.方法:在Lambda Red重组系统基础上,将pKD46辅助质粒转化入MG1655感受态细胞,获得MG1655/pKD46单克隆.pgaABCD打靶片段转入感受态细胞MG1655/pKD46,利用辅助质粒pCP20构建缺失株MG1655/△G16.以质粒pBR322作为回补载体,构建pBR322-pgaA、pgaB、pgaC、pgaD四个质粒,通过电转化的方式分别转入MG1655/△G16,获得相应的互补株.应用刚果红平板、结晶紫半定量法、透射电镜检测构建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特性的变化,苯酚-硫酸法检测其胞外多糖的含量.结果 与结论: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胞外多糖含量显著降低(P < 0.05),有细胞溃烂溶解现象,切片发现菌内空泡变性;②提示大肠埃希菌pgaABCD基因的缺失会影响生物被膜的特性,且pgaA、pgaB、pgaC、pgaD均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但不是唯一调控基因.
    • 李垠树; 赵冰; 贾雅婷; 何坤; 许慧; 苑丽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某市动物园禽类散养场中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以了解动物园禽类散养场在人禽耐药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防控耐药菌散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采集到的42份禽源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纯化,对革兰染色确定为阴性菌的受试菌采用16S rRNA进行细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确定耐药基因。结果在42份禽源样品中分离获得72株革兰阴性菌,其中肠杆菌有68株,占94.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72,45.8%)、奇异变形杆菌(14/72,19.4%)、肺炎克雷伯菌(8/72,11.1%)。受试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耐药严重,对头孢噻肟和氟苯尼考较耐药,对阿米卡星和黏菌素高度敏感。有8株大肠埃希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两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bla_(CTX-M)基因,两株大肠埃希菌LYS3BA、LYS12A检出mcr-1,1株不动杆菌LYS68A和1株单胞菌LYS68C检出tet(X)。结论受检动物园禽类散养场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为严重,可能在人禽耐药肠杆菌的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应引起重视。
    • 邓聪; 康嘉乐; 林梅双; 林艳芬
    • 摘要: 目的为探究铁摄取相关基因iucA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致病中的作用,利用UPEC模式菌株CFT073,通过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iucA基因缺失株ΔiucA,同时构建回补株C-iucA。方法测定A600绘制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和无菌尿液中的增殖曲线。比较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对人膀胱癌上皮细胞株5637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构建小鼠尿路感染模型,检测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膀胱的定植能力。结果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增殖速率相似(P=0.153)。ΔiucA在无菌尿液中的增殖速率低于CFT073(P=0.001),C-iucA的增殖速率较ΔiucA有所上升(P=0.005)。ΔiucA对5637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均低于CFT073(P=0.007、0.002)。C-iucA的黏附和侵袭能力较ΔiucA有所上升(P=0.046、0.037)。ΔiucA在小鼠膀胱的定植能力低于CFT073和C-iucA(P=0.002、0.017)。结论iucA基因可能通过促进UPEC增殖、黏附和侵袭以及在靶器官的定植能力在UPEC致病中发挥作用。
    • 陆祖瑜; 濮春娟; 刘莎; 罗钰枝; 陈美兰
    • 摘要: 为了寻找更为安全高效的动物替抗药物,本试验以3种中药复方和7种中药废弃物为材料,采用K-B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直径、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检测最低杀菌浓度(MBC),综合评价所选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9种药物(除清开灵药渣外)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值在3.91~125 mg/mL范围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到高度敏感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分别为125 mg/mL和62.5 mg/mL,表现为中度抑大肠埃希菌;忍冬藤和中药复方1对肠炎沙门菌的MIC值都是125 mg/mL,为肠炎沙门菌中度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3种中药复方和6种中药废弃物(除清开灵药渣外)可开发成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可预防和治疗禽畜大肠埃希菌感染,而中药复方1和忍冬藤可防治畜禽因感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病症。
    • 周青帅; 赵行行; 李冬梅; 崔古贞; 陈峥宏; 任玮; 齐晓岚; 洪伟
    • 摘要: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 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对大肠埃希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嗜热二型内含子基因打靶系统(Thermotargetron)构建大肠埃希菌HMS174菌株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测定其生长速率、溶血能力、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表型的变化,以及对酸碱和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肠埃希菌HMS174 qseC627s位点的打靶载体,该载体基因失活效率为100%。对比大肠埃希菌HMS174与ΔqseC627s突变株的表型发现,突变株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降低、溶血能力丧失、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减弱、对酸、碱的耐受能力降低。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ΔqseC627s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耐受性降低。结论大肠埃希菌HMS174中qseC基因缺失后,突变株表型和对抗外界压力因素发生了显著改变。
    • 汤起武; 谭胜国; 葛玲瑞; 李运虎; 田清武; 余兴龙
    • 摘要: 为了解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从湘西黄牛主产区花垣县和凤凰县6个不同规模的湘西黄牛养殖场采集黄牛肛门拭子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5类共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16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7类共22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用大肠埃希菌8个管家基因对此16株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运用goeBURST程序和MEGA 7.0对其进行ST聚类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采集的206份黄牛肛门拭子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170株;分离自各牛场的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的牛场对这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9.63%、16.67%、22.22%、16.67%、33.33%,共有16株多重耐药菌,有8种耐药谱型;有acrA–01(100.00%)、fox5(81.25%)、sul1(68.75%)、sul2(75.00%)、folA(100.00%)、tetR–02(81.25%)、intI–1(clinic)(68.75%)和tnpA–01(50.00%)等6类8种耐药基因被检出;共获得11种ST型,其中,有9种新的ST型;16株分离株可分成2个克隆群和7个单独型;所有分离株聚集归为2个大群,分别为2个分支和7个分支。可见,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整体偏低,多重耐药菌主要出现于大型规模养殖场,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应加强对大型规模黄牛养殖场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控。
    • 黄家祥; 王中新; 潘亚萍; 徐元宏
    • 摘要: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的耐药特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分析CREC的同源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6092株大肠埃希菌,筛选出71株CREC,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MHT)、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和Carba NP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 KPC、bla NDM、bla VIM、bla IMP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将阳性菌株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Blast程序中进行比对。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指纹图谱确定CREC不同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CREC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和烧伤科,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药敏结果显示CREC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在70%以上,仅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低于50%。71株CREC中MHT、mCIM和Carba NP实验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45株、67株和69株,阳性率分别为63.38%、94.37%、97.18%。43株CREC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34株(79.07%,34/43)携带bla NDM,9株(20.93%,9/43)携带bla KPC-2。另外,携带bla NDM的菌株中bla NDM-1占20.59%(7/34),bla NDM-5占79.41%(27/34),未检出bla IMP、bla VIM和bla 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依据ERIC-PCR指纹图谱,CREC被分为A-S共19种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CREC耐药率较高,呈现多重耐药现象,CREC主要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 NDM,本院流行的CREC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源性分散。
    • 俞善春
    • 摘要: 目的:了解该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93株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情况以及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9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血液、脓性分泌物;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7.78%;产ESBLs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2.1%、44.3%、56.4%、65.7%,未发现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菌株。结论:加强大肠埃希菌及ESBLs的实验室监测,有助于提高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熊域皎; 杨建科; 鲍永强; 陈科帆; 袁术生
    •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2017—2020年分离的2 663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细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5.6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 663株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以尿液(25.8%)及胃肠外科(23.8%)为主,产ESBL菌株总检出率42.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3.4%),对头孢菌素类及喹若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0.0%左右,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西丁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高敏感性,且在4年间对检测的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达100.0%,且对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5)。结论 本次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监测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监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防止耐药菌株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李晓强; 苏珊珊; 赵静
    • 摘要: 目的以该院病原菌监测数据统计结果为导向,制定院级抗菌药物治疗指南,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够有效支持。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20年1-12月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对菌株的分布、耐药菌构成、抗菌药物敏感率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分离菌株共5275株,以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为目标菌,检出目标多重耐药菌1925株,占36.5%,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占3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1%、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占67.2%。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性、感染部位、患者病理生理情况,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性制定给药方案,对于多重耐药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必要时做联合药敏)和患者病情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