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7052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陈方、蒋利君、韦晓谋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7052篇
占比:99.93%
总计:427344篇
第三代头孢菌素
-研究学者
- 梁陈方
- 蒋利君
- 韦晓谋
- 刘岚
- 张伦
- 王浴生
- 何文军
- 刘作义
- 刘恩梅
- 刘惠莲
- 刘晓亚
- 刘荣
- 匡凤梧
- 周健
- 周旭明
- 周红艳
- 孟曙芳
- 季晓英
- 宁俊杰
- 张明发
- 朱月英
- 李娟
- 李枝端
- 李瑞珍
- 杨永弘
- 沈叙庄
- 熊菀
- 王刚
- 罗德娟
- 赵岩
- 赵惠仙
- 邹光华
- 陈沅
- 马新瑜
- 黄英
- 龚曼子
- Anastasios Koulaouzidis
- Athar A Saeed
- Cissé L.
- Fablan TC
- Niangué-Beugré M.
- Oulai S.
- Shivaram Bhat
- 丁娟
- 丁来英
- 丁红琴
- 丁辉
- 万永艳
- 万琼
- 严鸿
-
-
刘艳艳;
代凤;
吴婷婷
-
-
摘要: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些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对红细胞产生免疫性损害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其中抗菌药物比例最大,为40.2%[1]。头孢哌酮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第三代头孢菌素,与舒巴坦组成复合制剂增强了抗菌效果;拉氧头孢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氧头孢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
付晓峰
-
-
摘要: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性及其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细菌室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标本113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63例,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50例。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的耐药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产ESBLs菌对帕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氨曲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为1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为0.0%,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为95.2%,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呋喃妥因、帕拉西林/他唑巴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前列腺疾病、肾结石、慢性肾功能衰竭、膀胱镜检查、逆行性肾盂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留置尿管、治疗方法、抗生素应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尿管、第3代头孢菌素类是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留置尿管、第3代头孢菌素类是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尽量减少尿管的留置及第3代头孢菌素类的应用。
-
-
孙立亚
-
-
摘要:
目的:观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和使用情况.方法:在院内进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方(424张)的随机选择,处方开具时间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对处方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4例处方中,头孢他啶105张,头孢哌酮113张,头孢噻污98张,头孢曲松钠105张.进行处方不合理性分析,药不对症处方3例,剂量不当处方5例,配伍禁忌处方2例,书写不当5例,不合理处方发生率3.54%.在不良反应中,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者3例,恶心呕吐者15例,少尿者1例,过敏者1例,总发生率为4.72%.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仍有使用不合理情况,对此需强化药理知识的培训,让医生处方开具得到规范,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
-
冯军荣
-
-
摘要:
目的:研究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和药理进行分析.方法:统计我院药方2017年6月—2019年12月药方数据管理系统的资料,对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情况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为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第四代,第二代使用频度比其他三代明显较高,种类不同的药物在药理性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使用上我院基本合理,临床上对该类药物进行使用时应该对药物的药理知识和使用方法明确掌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提升临床疗效.
-
-
朱广平;
刘丁
-
-
摘要:
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消耗抗菌药物最多、细菌耐药性较普遍的国家之一。2021年初,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边佳明博士合作的团队,依据北京市合理用药数据中心的数据,从中国大陆28个省级区域139家医院的诊断和处方信息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占比51.4%,其中80.0%与抗菌药物有关;最常处方的4个抗菌药物分别为第三代头孢菌素(21.7%)、第二代头孢菌素(16.4%)、大环内酯类(15.3%)、氟喹诺酮类(14.1%)。
-
-
-
-
李锐;
陈艳艳
-
-
摘要:
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合理用药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第一代头孢(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唑林钠等)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使用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 、头孢西汀 、头孢呋新)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将使用第三代头孢(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C组.对比三组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其药理作用以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结论:目前临床上对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特征比较明确,临床用药合理,治疗效果显著.
-
-
姜剑波
-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建立风险预防的机制,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时间段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将我院在这一时间内发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防的机制.结果:根据分析数据显示,发生的136例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62名患者是因为过敏反应,有30名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反应,有24名患者是因为神经系统的反应,有15名患者以为血液系统反应,有5名其他原因,因此占主要原因的分别是45.6% 的过敏反应,22.1% 的消化系统反应,17.6% 的神经系统反应和11.0% 的血液系统反应以及3.7% 的其他原因.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有过敏反应,并有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虽然抗菌治疗效果较理想,但也应注意药物特性和合理用药,建立起风险预防机制.
-
-
-
戴洁
- 《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抗菌药品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类药物,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治愈并抢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引起重视.
-
-
王刚;
沈叙庄;
杨永弘;
刘彬;
陈沅;
刘岚;
黄英;
刘恩梅;
熊菀;
刘作义;
匡凤梧
- 《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第三代头孢菌素(TGC)具有广谱、低毒、高效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近年来临床使用极为广泛,是治疗G-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随着临床对该类抗生素普遍的大量应用、甚至过度使用,是导致临床耐药菌分离株不断上升,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日渐增多,临床治疗效果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TGC消耗与细菌的耐药性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对一个地区儿科消耗TGC与细菌耐药的状况目前尚未见报道.为了解国内儿科临床对TGC的使用和使用水平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为科学使用该类抗生素遏制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提供参考;为此在国家科技部及卫生部的资助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我院参加的科技攻关项目,自2002年始至今对此作连续动态监测.现对我院2002-2005年使用TGC及G-杆菌耐药状况的监测结果报道.
-
-
-
侯天文;
陈兴;
李烛;
张林;
李玮;
尹晓琳;
王永祥
-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常见病原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高,耐药谱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和单环酰胺如安曲南以及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等治疗重症感染,在取得临床良好效果的同时,已出现了一部分多重耐药的铜绿单胞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在Pa临床分离株中发现了多种β-内酰胺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上海瑞金医院就发现了多重耐药PA株中存在VEB-1型和OXA-10型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酶型别流行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如PER-1型以土耳其流行为主,国内CTX-M型较常见于肠杆菌科细菌等.
-
-
-
-
-
-
-
- 艾利森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3-06
-
摘要:
用于提供从3G通信系统到2G通信系统切换和漫游的一种方法、节点和无线通信终端。运行于3G通信系统中的双模无线终端获取关于2G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信息,并且作为所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信息的功能而切换业务。该方法包括为2G通信系统在3G通信系统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上提供控制信道信息的步骤。节点包括与无线通信终端通信的装置,以及在3G通信网络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提供第二代(2G)通信网络的控制信道信息的装置。无线通信终端包括能够与第三代(3G)无线通信网络和第二代(2G)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的收发信机,还包括连接到接收机以从3G通信网络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和识别指示了2G通信网络的控制信道信息。
-
-
- 因芬尼昂技术北美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7-19
-
摘要:
在CDMA蜂窝式无线电电话系统里,当移动台跟一个新的代间基站进行通信时实施软切换(SHO),而不中断跟旧基站的通信。目前,只能在分配了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之间和同一代的系统内进行SHO(也就是2G2G,或者3G3G,这里2G是第二代系统,3G是第三代系统)。其中提出的在2G3G之间进行切换的IS-2000标准是一种硬切换或者“先断后接”过程,这极大地降低了服务质量(QOS)。本发明通过修改建议的消息结构,允许在第二代和第三代CDMA系统之间实施SHO(2G3G和3G2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