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综合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5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03501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山西建筑、城市道桥与防洪、城市公共交通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公交专用道的相关文献由10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权、王炜、董红召等。
公交专用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3501篇
占比:99.78%
总计:304161篇
公交专用道
-研究学者
- 李文权
- 王炜
- 董红召
- 张健
- 余庆荣
- 张鹏
- 朱顺应
- 程琳
- 邱丰
- 陈学武
- 李涵
- 李铁柱
- 杨晓光
- 罗艺
- 钱大琳
- 陈峻
- 余清星
- 吴鼎新
- 孙锋
- 张卫华
- 张珺
- 晏克非
- 林卫
- 焦方通
- 田关云
- 罗瑨
- 赵菲
- 连齐才
- 陈艳艳
- 霍月英
- 丁恒
- 冯俊洁
- 刘冬旭
- 刘洋
- 刘鑫垚
- 包俊君
- 卢小林
- 吴世迪
- 吴娇蓉
- 周智勇
- 孔娟娟
- 孟少寅
- 张开盛
- 张戎
- 张涵双
- 彭庆艳
- 徐良杰
- 朱兆芳
- 李政
- 李青
-
-
王晓颖
-
-
摘要:
通过对北京地区公交专用道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病害类型及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结合北京市三环主路(三元桥西—丽泽桥北)大修工程,提出适用于新增公交专用道的大修路面抗车辙结构,从结构—材料一体化角度保证路面使用性能。该项目通过路面整体结构的优化及抗车辙剂的采用,减少了沥青路面在重型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有效处理了公交专用道的车辙病害,提高了道路服务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
邵春福;
郭润航;
董春娇;
孟子悦
-
-
摘要:
针对公交专用道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一种在公交专用道上组织高承载率(High Occupancy Vehicle,HOV)车道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踏勘选定含有公交专用道的路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出行者使用HOV车道的意愿(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结果,构建出行者选择HOV车道的Logit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指标;其次,设计了在公交专用道上实施HOV2+和HOV3+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最后,对比分析现状以及实施HOV2+和HOV3+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将公交专用道改为HOV2+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与现状相比总车辆数减少74辆,普通车道负荷度下降至0.6至0.7之间,出行总成本节约46.7%,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普通车道的拥堵与出行总成本,并提升了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
-
-
林坤;
孙煦;
白紫秀;
焦朋朋
-
-
摘要:
将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仿真模型相结合,构建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分别通过数学理论模型与VisSim仿真得到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道路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结果表明,当道路饱和度为0.76时,设置公交专用道具有最佳效益.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为仿真模型的参数标定提供参考,仿真结果又可以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保证最终效益评价结果准确.探究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所对应的最佳饱和度等临界条件,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可用于提升公交专用道效益评价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并为提高仿真建模精确度提供参考.
-
-
陈伟
-
-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随之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各个城市将“公交优先”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随着城市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切实提高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对缓解交通拥堵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
-
-
张萍
-
-
摘要:
安立路是北京北部地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是回天地区重要的对外通勤走廊.通过对走廊带现状和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总体交通设施供给特征,围绕绿色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全方位、系统性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打造集公共交通、慢行系统、智慧交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走廊.
-
-
代洪娜;
曾煜磊;
侯梦圆;
贾清林
-
-
摘要:
为科学评价高乘载(High-Occupancy Vehicle,HOV)车道对道路运行综合效益的影响,在构建考虑碳排放的HOV车道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法对HOV车道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以济南市经十路为例采用VISSIM软件对道路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不同设置方案下HOV车道综合效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将公交专用道改建为HOV车道可有效降低车辆延误时间,提升平均行驶速度与断面运送人数,减少路段车辆总碳排放;不同方案的HOV车道综合效益值由高到低依次为“HOV2+”“HOV3+”“HOV4+”“无HOV”,其中HOV2+车道作为最优方案,可有效减少3%的碳排放量;随着路段流量的逐步增大,HOV车道的合乘优势更加凸显,可提升整个路段的通行效率,减少车辆和人均延误时间,这表明HOV车道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对降低城市道路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可助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
-
王琢玉
-
-
摘要:
针对目前佛山市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不高的情况,深入剖析了原因,主要存在公交专用道的规模偏小、网络化尚未成型、相关标准不适用等问题。在此情况下深入研究,从规划层面明确了公交专用道路段和路口设置的条件和要求,在路段横断面和路口渠化设置不同的情形下,制定相关标准,为佛山市以及其他类似城市的公交专用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
王天昊;
王晓春
-
-
摘要:
HOV车道在引导合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小汽车实载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缓解城市通勤拥堵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从通行规则、监控管理、运行效果方面,总结HOV车道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从效果入手分析车道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HOV车道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
屈晓光
-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常规公交专用道系统的组成及设置,并对车路协同环境进行了介绍,提出在车路协同环境下,把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联网信号机作为公交专用道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考虑,既可保障公交车专用路权,也可保障公交信号优先,以为后续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
-
陈保斌;
王秀明;
廖新桥;
黄国苏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市公交车专用道的设置为公共车辆提供更优的道路空间,但路权的重新分配可能影响道路上其他车辆的运行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路面交通拥堵,这也是决策者无法坚决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使用VISSIM软件,选取行程速度、行程时间和道路断面客运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有无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情况下,道路整体的交通效益,以厦门首条公交专用道(云顶中路-前埔路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该评价方法可为后续厦门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
-
宫晓刚;
王伟智;
刘春荣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建设公交专用道是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提升公交运行速度的重要措施,连续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可有效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对提升公交系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由于公交专用道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运行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应建立公交专用道系统评估机制,为实施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基于百度地图、公交车辆GPS和IC卡等数据,从布局和运行两方面对公交专用道网络进行分析,提出了公交专用道的连贯性、线路集中度、人口岗位覆盖率、客流量、车流量、运行速度等6个评价指标.对青岛市公交专用道系统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提出了青岛市公交专用道设置的一般标准.
-
-
张开盛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公交专用道,以上海市北横通道为例进行了规划策略研究.通过现场调研与问卷发放统计了通道沿线公交平均运行车速、高峰客流特征及乘客出行目的.以大数据为支撑,基于公交IC卡记录提取通道内公交客流OD及站点上、下客流量,剖析了居民出行特征及公交需求时空分布,证明公交专用道设置必要性.基于现有规范解读及国内开通的公交专用道案例分析,量化论证路侧式公交专用道比路中式更适用于研究对象.最后,利用VISSIM及Synchro微观仿真模型验证了公交专用道开通前后路段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对交叉口的负面影响处于合理范围.克服了以往公交专用道规划对客流特征论证的不充分、对规范的定性解读,以及对道路影响的验证不足.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可为交通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布设公交专用道提供依据.
-
-
田关云;
罗瑨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以珠海市为例,在剖析公交专用道发展面临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利用路阻函数模型,以人均最小延误为目标,从道路几何特征、交通流量、道路饱和度等方面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敏感性和最小公交车流量比例,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珠海实际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最后,针对珠海市公交需求预测,提出发展三层级公交专用道体系,规划构建中心城区"一环四射+三横四纵"公交专用道总体布局方案,并构建模型评估方案实施效果.
-
-
田关云;
罗瑨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以珠海市九洲大道公交专用道为例,从专用道精细化设计、实施管理以及效用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利用TransCAD、VISSIM等软件工具,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了公交专用进口道左转右置的建设形式;其次,结合道路交通特征,进一步针对专用道使用对象、启用时间、标识系统以及监控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管理措施.最后,通过构建仿真模型,对专用道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设置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公交专用道设置与道路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为倡导公交优先理念提供研究支撑.
-
-
刘先锋;
何嘉辉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拥堵渐渐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治堵已成为国内城市常态化任务.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区,设置公交专用道可调节城市交通结构、有效缓解拥堵,而公交专用道设置的瓶颈在于交叉口处.现有国家及相关城市出台的公交专用道设计规范中,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条件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具体实施中发现,中小城市或者组团发展城市,主要公交走廊上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存在困难,一方面道路设施不足,另一方面公交客流达不到单独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条件.基于现状对传统公交专用口道设置方法进行优化完善,综合考虑道路条件、公交客流、右转车流、交叉口大小、渠化条件等因素,提出交叉口设置“直右”式公交专用道,分析交叉口“直右”式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条件及效果.
-
-
刘祥峰;
赵磊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符合设置标准式”的传统公交专用道网络布局规划存在“数据支撑不足、建设必要性难以说清及走廊优先重视不够”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精细化规划要求.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通过公交GPS及IC卡数据的关联融合,分析公交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南海区公交专用道进入网络化发展时代,并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网络布局方案;分析了南海大道公交站点及交叉口延误等数据特征,得出公交延误的70%来源于交叉口及站点,并给出了路段、交叉口及站点一体化的走廊优先详细规划方案.
-
-
马美娜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提高公交专用道设置后整体交通网络的效益,对交通网络中的专用道布局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专用道对公交车、小汽车运行产生的影响均考虑在内,将是否设置公交专用道作为决策变量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以道路网络总费用最小作为上层目标函数,多模式交通方式下随机用户均衡(Stochastic UserEquilibrium,简称SUE)模型作为下层优化目标,并在模型的约束条件中引入OD对可达性系数的概念.在实际算例中,选取道路饱和度对布设专用道后的交通网络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既可以提高交通网络中的道路利用率,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网络中的拥堵问题,使网络中的人均出行时间和平均饱和度分别降低23.18%和15.52%.
-
-
刘晨阳;
蔡军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合乘出行和公交出行是引导道路资源从一味供给转向高效利用的两种可行的做法,近年来为解决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低和私家车单人出行率高对道路资源的双重浪费问题,我国开始由公交优先理念向合乘优先(HOV优先)理念转变,2014年无锡市率先在一条公交专用道上试行HOV车道,随后多个城市陆续启用HOV车道.梳理国外HOV车道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理论发展和五年来设置HOV车道的实践经验,对比国内外城市HOV车道设置特点的异同,分析我国当下HOV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局限性,明确构建完整的HOV车道运行效率评价方法和规划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对未来HOV车道发展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