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控制
信号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48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9篇、会议论文145篇、专利文献1619740篇;相关期刊443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山西建筑、城市道桥与防洪等;
相关会议107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22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等;信号控制的相关文献由627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廷顺、张鹏、李克平等。
信号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9740篇
占比:99.94%
总计:1620694篇
信号控制
-研究学者
- 姜廷顺
- 张鹏
- 李克平
- 史忠科
- 石勇
- 徐洪峰
- 梁子君
- 王殿海
- 王炜
- 别一鸣
- 宋志洪
- 宋现敏
- 庄景阳
- 陶刚
- 杨晓光
- 王昊
- 蒋贤才
- 唐克双
- 常玉林
- 赵靖
- 高万宝
- 吕伟韬
- 王家捷
- 郭海锋
- 马万经
- 孙剑
- 李萌
- 王磊
- 章琨
- 裴玉龙
- 陈峻
- 傅小理
- 华璟怡
- 周洋
- 李萍
- 王健
- 祁宏生
- 陈晓明
- 冉学均
- 孔涛
- 张立立
- 李志慧
- 李璐
- 杨朝友
- 沈国江
- 焦朋朋
- 王嘉文
- 王玉波
- 董长印
- 陈鹏
-
-
康雅玲;
连培昆;
郑似月;
江政毅;
岳小泉
-
-
摘要:
传统的环形交叉口在城市建设初期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组织方式,但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大,一部分城市环形交叉口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其弊端日益凸显,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的重要节点,对整体路网通行能力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环形交叉口进行优化改善.基于此,本文以福州市马尾区君竹环岛为例,对该交叉口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了交叉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对比各个方案下的通行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对无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进行渠化及信号控制,可明显改善交通运行状况,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
-
陈小红;
蓝秋雨
-
-
摘要: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的不确定需求,合理描述不确定参数用以信号配时优化,本文提出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参数区间优化模型。首先,以高峰时段5 min采集标段数据,构造交通量区间,修正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10(HCM2010)饱和流率计算公式,估计混合交通饱和流率区间;其次,构建信号配时参数区间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交叉口服务水平为性能目标,利用区间序关系与区间可能度模型进行转换,采用多层嵌套遗传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道路等级相差较大的两相位与三相位交叉路口高峰时段数据为例,验证信号配时区间优化模型,并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可行、有效,且考虑饱和流率区间的信号配时区间优化模型更适合于关键相位饱和流率波动较大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和交叉口通行能力较Webster方法分别优化了35.9%和14.9%。
-
-
徐奥林;
吕婷;
万成才;
吕潭
-
-
摘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日益增加,同时由于道路拥堵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更加严重,如何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污染排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在解决交通管理问题上,注重的是绿色、低碳的理念,通过减少碳排放来达到绿色治理交通的目的[1],为了更好的借鉴和吸收这种理念,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开展本项研究,研究基于SUMO仿真分析的低碳型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通过污染物排放指标评估不同信号控制方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缓解我国交通污染排放的实际问题。
-
-
李宇航;
李彩秋
-
-
摘要: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交通咽喉,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整体的通行能力。为了提高城市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效率,基于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以重庆市鸿恩寺立交平面路口为例,提出交叉口优化组织方案,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综合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最大)都有显著的降低,论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重庆市其他交叉口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
-
李克平;
刘建华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行人过街难的现象,造成信号控制设计困难,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本文以典型交叉口为例,剖析造成行人过街难的问题原因,阐述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交通组织以及信号控制之间的关联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
-
李子木;
刘晓佳
-
-
摘要:
交通流的潮汐特性与平面交叉口车流量分布不均匀性,易导致车道一方向车辆较多,产生堵塞,另一方向车道空放,浪费时间及道路资源。针对不对称交通流的特性,提出不对称交通流的信号相位选择模型与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首先分类讨论不同情况下不对称交通流相位方案;其次在NEMA相位结构的基础上调整webster信号配时计算方法,使得到的方案更加贴合道路实际情况;最后,通过VISSIM软件对优化后交叉口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交叉口车辆行程总时间下降了12.7%,交叉口进口道排队长度下降了27.7%,延误下降了23.8%。因此,提出的优化模型能够提升不对称交通流交叉口的资源利用效果,降低信号周期绿灯时间的浪费,提升信号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
-
-
徐耀赐
-
-
摘要:
7.7.5双左转向专用车道当平面交叉路口左转向预估车流量占直行车流量的较大比例(如大于10%~15%),且以单左转向专用车道无法在单一信号控制周期时间内疏散停等车流时,可思考采用双左转向专用车道。针对左转向车流量较大的信号控制交叉路口,双左转向专用车道是有效提升交叉路口实际容量的方法。
-
-
宋浪;
王健;
杨滨毓;
安实
-
-
摘要:
为解决连续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创新设计方案,对比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方案,将3种方案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以交叉口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将其转换为非线性模型以便于求解,并利用VISSIM仿真验证3种方案的运行效益。结果表明,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相对于常规设计能提升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且在高流量场景下拥堵改善效果更佳,分别能降低55.58%、57.18%的机动车延误;常规设计不适用于直行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不适用于左转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增加,会导致机动车通行能力迅速下降,创新设计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的影响较小,在各种流量场景下适用性较好。
-
-
刘剑峰
-
-
摘要: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长期困扰着交通管理者,交通问题带来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绊脚石”。为解决车流量较小路口周期损失时间和绿损时间较大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信号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目前信号控制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通过研究常规的信号优化方法,提出了通过“共享”行人绿灯时间的优化方法,同时通过实例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为此类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
杨春雷
-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智能网联车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车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于车联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深入,为了能够使车联网更好的普及,应该加强对智能网联车辆交通信息技术和信号控制的研究。本文基于目前车联网发展现状对智能网联车辆信息处理技术和信号控制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
-
Zhang Zhi;
张芝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通过对当前信号控制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了面向交通控制优化和未来车路协同的"端-边-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架构,对并该架构的结构、功能、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给出了未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展望.
-
-
Zhu zhiwei;
朱志威;
Lin ke;
林科;
Chen ningning;
陈宁宁
- 《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技术和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规范,信号控制优化效果难以作出合理评价,使得信号控制优化工作价值得不到统一认可,常常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对行业发展产生极大的阻扰.另一方面,虽然在传统学术界对信号控制技术及评价方法研究层出不穷,但对调研数据要求数量大,数据计算精准度高,对实际工程应用指导不足,无法得到有效实施.针对以上需求及问题,本次研究对适用于信号控制优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信号控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科学有效、实用可行的信号控制优化评价方法.
-
-
王握;
李林;
毛应萍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电警大规模建设使用,其过车数据成为感知交通参数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本文依据视频检测的相关原理,总结分析视频过车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据存在错误、冗余、缺失、异常四种典型问题的识别、修补的方法,形成了电警过车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流程.同时,根据电警对交通流的感知,从时段划分、相位方案推荐两个方面给出了电警过车数据在信号控制中的典型应用.最后,通过对贵阳电警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在信号控制中的应用,验证了电警过车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应用方法的有效性.
-
-
胡劲松;
塔建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相比传统的过街方式,对角过街可以缩短行人走行距离,从而减少过街时间;同时此种通行方式在时间上隔离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冲突,规范了交叉口通行秩序,提高了过街安全保障.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角过街发展情况,指出设置对角斑马线对提高行人通行效率的优越性;分析总结出对角过街宜设置在行人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十字型、T型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较适合采用对角过街;对于相位较少相序简易的信号控制支-支交叉口最适合采用对角过街模式;最后提出对角过街方式需设置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引导行人通行.
-
-
Wang Wo;
王握;
Li Lin;
李林;
Mao Yingping;
毛应萍;
Hou YuFei;
侯宇菲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在国内外城市广泛应用的智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大部分需要通过人工开展配时方案设计或控制参数的配置以获得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在前端交通流采集信息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方案的依赖性更强,配时方案设计的效率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交通信号控制的水平.本文结合日益丰富的交通多源大数据资源,从基础数据管理、控制效果诊断与评价、管控策略和方案辅助优化等三个方面构建了交通信号管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路口信号控制问题快速诊断、控制方案辅助优化的闭环管控,支撑现阶段城市交通信号人机协同环境下的人工精准干预,提升城市交通管控水平.
-
-
王勇;
萧耀友
- 《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飞控计算机设计的日益复杂化,对于其安全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导通检查和绝缘电阻测量是安全性检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飞控计算机导通检查和绝缘测试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波段开关实现多测量通道信号转换控制的电路设计方案,同时提出一种结合波段开关特点的机内测试(BIT)电路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电路设计方案的具体应用实例.该电路设计的特点是:(1)可通过两个波段开关同时实现信号分配和"自检",提高自检效率;(2)电路简洁,操作方便,(3)自检操作和测试操作基本一致,操作过程直观性强;(4)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在线"自检.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电路设计方案可显著提高系统的测试和诊断能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
Xu Yanqing;
许燕青;
Chen Zhenwu;
陈振武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情况会对其联系的各个区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交通大数据与交通动态仿真技术研究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改善策略,以深圳市新洲路为例,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城市主干道与周边联系紧密的片区的职住分析、出行分析,对主干道拥堵成因机理进行剖析,对症下药提出交通改善方案,并引入动态交通仿真技术,通过微观层面的动态、定量、精细化仿真分析,为交通改善方案的评估提供支持,比选最优方案,形成闭环反馈.
-
-
Xu Yanqing;
许燕青;
Chen Zhenwu;
陈振武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情况会对其联系的各个区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交通大数据与交通动态仿真技术研究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改善策略,以深圳市新洲路为例,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城市主干道与周边联系紧密的片区的职住分析、出行分析,对主干道拥堵成因机理进行剖析,对症下药提出交通改善方案,并引入动态交通仿真技术,通过微观层面的动态、定量、精细化仿真分析,为交通改善方案的评估提供支持,比选最优方案,形成闭环反馈.
-
-
Xu Yanqing;
许燕青;
Chen Zhenwu;
陈振武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情况会对其联系的各个区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交通大数据与交通动态仿真技术研究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改善策略,以深圳市新洲路为例,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城市主干道与周边联系紧密的片区的职住分析、出行分析,对主干道拥堵成因机理进行剖析,对症下药提出交通改善方案,并引入动态交通仿真技术,通过微观层面的动态、定量、精细化仿真分析,为交通改善方案的评估提供支持,比选最优方案,形成闭环反馈.
-
-
Xu Yanqing;
许燕青;
Chen Zhenwu;
陈振武
-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情况会对其联系的各个区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交通大数据与交通动态仿真技术研究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改善策略,以深圳市新洲路为例,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城市主干道与周边联系紧密的片区的职住分析、出行分析,对主干道拥堵成因机理进行剖析,对症下药提出交通改善方案,并引入动态交通仿真技术,通过微观层面的动态、定量、精细化仿真分析,为交通改善方案的评估提供支持,比选最优方案,形成闭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