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5篇、会议论文278篇、专利文献40504篇;相关期刊67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与安全等; 相关会议162种,包括第22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等;通行能力的相关文献由39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权、王炜、杨晓光等。

通行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5 占比:4.93%

会议论文>

论文:278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40504 占比:94.42%

总计:42897篇

通行能力—发文趋势图

通行能力

-研究学者

  • 李文权
  • 王炜
  • 杨晓光
  • 荣建
  • 裴玉龙
  • 周荣贵
  • 邵长桥
  • 朱兆芳
  • 常玉林
  • 赵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冰; 王正辉; 马铭炜; 杨鸿宇; 冯悦
    • 摘要: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 安宴良
    • 摘要: 随着近年来公路城市过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各地国道公路城市过境改建项目日益增多。结合国道改建工程实例,通过对项目路线设计、交通量预测、公路技术等级、路基宽度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技术分析论证,提出国道公路改建设计技术要点。
    • 包家烁
    • 摘要: 为了探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长沙市万家丽快速路交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建模,并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模型的输入参数,得到交织流量比和交织区长度的变化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织区长度与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呈正相关,交织流量比与通行能力呈负相关;当交织区长度较小时,增加交织区长度能够显著提高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基于该仿真结果,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改善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状况的策略与建议。
    • 黄伟涛; 陈学峰; 容后锦; 姚健威; 武玉萍
    • 摘要: “对角斑马线”是在原有斑马线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增设两条相互交叉的斑马线,由于对向过街路途的缩短,行人对向过街不用走“L”字型斑马线,不需要在路口等两次行人绿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行人的通行能力以及便捷性。结合现有对角斑马线应用的案例分析,对角斑马线宜设置在居民区、学校、商业中心、医院等行人流量大的区域,以满足大量行人快速过街的需求。
    • 苏灿航; 高圣涵; 郭建钢; 廖飞宇
    • 摘要: 平面交叉口的拥堵极易造成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瘫痪,合理的信号配时能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路口车流量不均衡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韦伯斯特配时法将会造成某些相位的“空放”现象,造成绿灯时间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韦伯斯特配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引入搭接相位的配时方法,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实际平面交叉口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搭接相位配时方法针对早高峰拥堵严重的进口道效果显著,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过车辆数分别提升7.91%、2.81%,能够有效的缓解早高峰进口道拥堵严重的问题,同时对其余三进口道皆有一定的优化效果,控制效果优于现状的四相位配时.
    • 曹弋; 王艺筱
    • 摘要: 为研究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和路段通行能力与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选取4处典型路段,对交通流量、速度、车头时距及视距等参数进行统计.基于车道有效宽度折减及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构建路内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两类影响模型.从停车视距的角度,得到路内停车区末端至人行横道的安全距离.利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通行能力计算与行人过街安全性分析.研究表明:在车流平均速度处于30~40 km/h且有车辆合流行驶条件下,停车后横向剩余宽度够两条车道调剂使用时,按车道有效宽度折减计算,每条车道的通行能力较基本通行能力减少12.5%;剩余宽度不足两车道时,按可接受间隙理论计算,通行能力较一条车道减少22.5%,且车道有效宽度、最外侧车道及其相邻车道的交通量对路段通行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视距条件是确保该类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考虑最不利条件,路内停车泊位应在人行横道上游安全距离以外设置.
    • 阎爽
    • 摘要: 随着多条线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加速时期。目前,在建的几条线路均为穿越城市中心区的放射线路,沿线途经城市交通干道引起道路路段以及路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地铁建设施工期间影响城市交通的具体表现,分析不同施工工法,不同疏解方式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现场调研和软件仿真模拟,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不足并有根据地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从而更好的解决地铁建设所带来的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 成卫; 赵界; 李冰
    • 摘要: 为了对混合交通环境下左转待转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拟合实际数据,确定左转机动车延误与左转非机动车排宽、膨胀数的复合关系,提出了待转区机非膨胀冲突次数模型及非机动车影响下的左转待转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根据左转机非膨胀冲突的严重性,分别提出非机动车直接左转和提前放行的组织优化方式。最后以实际交叉口为例,从待转区几何设置以及非机动车组织方式进行优化,对比改进前后待转区机非冲突次数和通行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左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较为严重时,交叉口通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优化后交叉口左转待转区通行能力基本不变,但总的冲突次数分别下降46.2%和23.6%,提出的非机动车影响下的左转待转区设置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左转车流的安全隐患。
    • 宣功奉; 林均岐; 刘金龙
    • 摘要: 以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为系统功能状态评价参数,基于单元的基本属性及网络拓扑结构引进单元重要度系数,结合单元地震破坏状态及其功能失效状态的对应关系,通过加权求和得到交通网络震后的总体通行能力,并将其与震前总体容量的比值作为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判断指标。最后,以某城市道路网络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震害评估为基础,使用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来衡量交通网络失效水平,能够在地震灾害后快速评估交通系统震后失效水平。
    • 李纪; 冯斌; 蔡珂珂
    • 摘要: 京杭运河山东段长600多公里,纵贯山东南北。以黄河为界,北段265公里不通航,南段主航道258公里,途径泰安、济宁和枣庄,已经全部建成三级航道,可通行千吨级货船。然而,随着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航道通行能力已经滞后。“北方由于降水少,难以形成像南方一样发达的水网体系,更需要挖掘单条河道的通行能力,还有一部分航道上下游等级匹配性差,成为对京杭运河运输能力严重的制约和瓶颈。”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建设部部长张明建介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