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3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2篇、会议论文2021篇、专利文献518篇;相关期刊2661种,包括学理论、才智、学习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1069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3年研讨会等;人本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00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一兵、张磊、仰海峰等。

人本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2 占比:73.42%

会议论文>

论文:2021 占比:21.16%

专利文献>

论文:518 占比:5.42%

总计:9551篇

人本主义—发文趋势图

人本主义

-研究学者

  • 张一兵
  • 张磊
  • 仰海峰
  • 张玲
  • 张红
  • 张莉
  • 李敏
  • 李红
  • 李辉
  • 李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昔悦
    • 摘要: 中西方的城市规划发展至今有不少优秀的思想和理论随时代进步而涌现,理性主义在西方城市规划进程中起到基础带动的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城市发展是对"理性规划"进一步认识与了解的捷径.勒·柯布西耶"理性功能主义"的提出也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如何使"理性"与"人本"相互耦合从而让城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必要的讨论.
    • 黄新亮; 刘辉; 王萍; 周小楠; 潘中武; 高云星; 杨竹; 汪全海; 余方流
    • 摘要: 目的:为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线上教学质量,探索在教学设计中在常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融入本学科的人本主义学习情境,并在教学实践中评估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2021学年的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教学设计(为对照组48人设计含本学科知识、能力和课程思政的常规教学目标,而实验组48人设计在常规教学目标中融入人本主义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开展教育实验及问卷调查等。结果:实验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比对照组更具趣味性、价值感及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秩序化;教学实践中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自我价值感、知识水平、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课程思政认知明显提升。结论:本学科线上教学的设计、实践均可融入本学科的人本主义学习情境,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助力提高本学科线上教学质量。
    • 戴文静
    • 摘要: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西学者,认识到中西语言文化之殊的同时,正努力超越中西文学和美学比较研究中的二分法框架,尝试通过中西诗学间的深层对话,挖掘更多中西理论间的共通之处。秉持中西“大人文”观的顾明栋一直致力于中西语言、诗学、美学批评视域的融合,在其新近出版的专著Fusion of Critical Horizon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Poetics,Aesthetics中,他将古今、中西的语言、诗学、美学理论置于世界诗学及全球美学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其不可通约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以古典美学观念重新阐释现代中西核心批评理论、美学观念及其实践,并指出中西研究范式必须摆脱传统对立或差异范式的桎梏,实现人本主义范式的转换。这一著作为开拓世界诗学提供了全新进路:只有采用融通中西的人本主义范式,才能超越中西二元对立,建构中西语言、诗学与美学对话的共通基础,揭示中西共质模因,实现中西鸿沟的跨越和世界诗学的愿景。
    • 邱浩城
    • 摘要: 退学正成为影响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办学,减少退学的发生,借助于人本主义理论对具有退学意愿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以尽可能减少退学的发生。本文以人本主义流派的咨询流程为线索,主要论述了咨询过程中的一些面询技巧,为应对相应的情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蔡家嘉
    • 摘要: 当下现代性视域中的科研管理模式基本上遵循制度化、科层制和量化考核体系,该种科研管理模式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效率性与功能性。与此相对,现代化的科研管理制度模式缺乏人性的弹性与人文的关怀。人本主义的科研管理模式强调科研管理之中人性的探寻与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凸显制度的效率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双赢”,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孙全胜
    • 摘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了物质生产在社会产生和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用实践观点创立了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唯物史观,是为了推动阶级斗争的展开,让无产阶级采用暴力革命实现自我解放和人类解放。马克思坚持人本主义的原则,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推动的,需要用劳动实践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恢复人的劳动本质,实现天下大同。马克思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前提,考察了社会历史的问题,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前途和目标,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 谢伟; 王俪儒
    • 摘要: 我国的特奥组织及其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面对当前不断增多、规模各异的特奥主题活动,建立并健全特奥运动组织效能的评价体系是提升我国特奥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特奥运动组织效能评价体系的确立过程中需遵循各项必要原则,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根据特奥运动的独有组织特征,就构建特奥运动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全过程所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即指标遴选、体系构建、方法选择和结果运用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科学、合理地深入分析特奥运动的组织特征和效能评价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效实现特奥运动组织效能评价奠定理论基础,对于攻克当前特奥运动所呈现出“低水平、高泛滥”的困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邱陵; 戴小强
    • 摘要: 距离遥远型法益包括被害人自我侵害型法益与介入因素侵害型法益,在我国刑法规定的某些犯罪中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功能。根据法益理论和归责理论,距离遥远型法益原本不能纳入刑法保护范围。但在当前人本主义勃兴的背景下,考虑到社会治理的需求以及填充刑法条文中罪量要素的需要,刑法保护距离遥远型法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距离遥远型法益的确立必须遵循一定的限度条件:一是两类距离遥远型法益共同需要遵循的基本限度,二是不同类别的距离遥远型法益各自需要遵循的内部限度。
    • 翟秀凤
    • 摘要: 以环境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为主要切入点,探讨用户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基于用户对学习空间环境的需求和认知层次,提出“图书 ”多元化学习空间环境的人本主义结构,同时深入解析了物理层、资源层、服务层与用户心理感知、学习效能、学习方式的一一映射,进而搭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交互感知、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学习空间场所。
    • 陈小兰
    • 摘要: 城市的形成最早由居民点发展而来,"人"是城市发展过程的中心,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往往忽视了居民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需求,面对东莞市在"旧改"中的空间资源配置困境,基于人本主义视角,反思居民诉求,多管齐下提出东莞市空间资源配置调适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