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0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建筑科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7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78887篇;相关期刊671种,包括学海、南风窗、城市问题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国际论坛、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等;社会空间的相关文献由1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娜、张品、冯健等。

社会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7 占比:1.2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8887 占比:98.75%

总计:79886篇

社会空间—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鹏; 陈长松
    • 摘要: 主流传播学对于“身体”的研究,主要强调身体背后的意识和话语实践,而往往“遮蔽”了对身体本身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去身体化或离身理论的研究范式在以移动传播为主导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媒介:身体的延伸”和社会空间理论重新思考具身传播的必要性,并且探讨了关于具身与具身化的具体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下表现为有限的具身,而当下移动传播时代,传播媒介的具身已经进一步发展为具身化。
    • 王宇乾; 武前波
    • 摘要: 城市空间的演变过程存在政府、市场、社区三方力量的博弈,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有助于掌握城市创新空间演变逻辑与治理要点文章探究杭州"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空间更新演变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空间、传统经济空间和地方社会空间变化特征,从中发现,政府经营、企业协同、中产阶层化共同构成了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演化的动力机制,推动了西溪谷创新空间的持续更新不同于传统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创新空间的演变强调以创新人才为导向,而创新化的社会空间是吸引创新人才集聚的关键最后基于对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探讨了创新空间的治理策略,以期推动城市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 王嘉毅; 马飞
    • 摘要: 从历史发展中检视我国教学空间研究的实践诉求、理论背景和时代特征,是科学而合理地分析其内涵的逻辑起点。从本质上讲,教学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它是由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建构而成的。从教学空间的本质出发,准确地把握教学空间的发展趋势,需要夯实教学空间研究视角的解释力,厘清教学空间概念的界定与使用问题,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的问题域,合理定位教学空间研究的关系本质与变革张力。
    • 吴瑞君; 吴潇; 薛琪薪
    • 摘要: 通过对义乌国际化社会空间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并将其与广州黑人聚居区进行对比,发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义乌跨国移民在通过贸易链维持并发展跨国联系的同时,也建构着其在义乌的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快速城镇化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在义乌集聚,外籍人口与当地居民、外来人口共生的经济生态圈,催生了众多以融合和混居为特点的国际化居住空间,形成了族裔融合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制度、资本和“草根”力量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生产的“义乌模式”。
    • 魏亚萍; 杨海静
    • 摘要: 空间正义不仅关系到城市空间的规划和生产,而且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在当前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话语权不对等、价值定义不同等空间正义缺失问题。因此,要采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发挥多主体联动作用、加强社区空间治理等措施来维护城市空间正义,从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梦倩
    • 摘要: 石涛作为17世纪具有显著个人特征的画家,不仅在所处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当下语境中颇受关注。该文在乔迅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性这一新的角度解读和研究石涛,着眼于这一支撑点探索石涛的生平和艺术,从社会空间、身份宿命、商业发展、私密自主四个角度展开研究,发现乔迅对于中国传统宗教、哲学问题涉入未深,这一点与中西不同文化语境的差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 蔡如冰
    • 摘要: 法国著名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抽象空间”和“社会空间”概念。在城市建筑实践中,集中式商品住宅则成为这两种空间最具代表性的设计类型项目,建筑师试图让项目在抽象空间(开发商的理想空间)和社会空间(老百姓的理想空间)中取得平衡,减少冲突。本文将以两个三四线城市集中式商品住宅的实践案例为基础,对商品住宅开发中的核心部分进行分析,以探讨实现两种空间平衡的方法。
    • 李靓
    • 摘要: 根据社会空间理论,新媒体滋生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时代大背景下,移动新闻直播在传播场景行为空间和关系空间等多个方面出现多重转向,传播场景将逐渐从简单场景还原向场景适配和多元化输出转变;行为空间将完成从模拟实景图到沉浸式幻象、从硬件储存到云端虚拟的转向;关系空间将打破传统的人人互联模式,逐渐实现人机互联,将信息传递转变为情感依赖,将关系空间从直线勾连时代带入网状流动时代。
    • 李文鸿; 吴琦; 李雪; 佛锋义
    • 摘要: 以席狮舞为个案,从身体视角考察民俗技艺的习得、身体实践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文化意义。席狮舞传承包括入门、训练、展演等3个阶段:①弟子投师后,经历皈依、小庙日课、香花见习等一系列身心磨砺,并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转换而得以入门;②在小庙内部席狮训练中,其身心规训表现为传承人身体之社会性与生理性的互动协商,旨在以技艺娴熟而强化席狮文化认同;③在席狮村落展演中,表演者不仅通过视、听等具身体验展现“刻写”在身体里的孝、义等教化之理,而且也将席狮文化传播于民众并将其转化为地方文化认同,最终指向“俗艺归善”的身体文化理想。民俗技艺传承者的身体既被文化刻写,也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还是传递、形塑地方文化的道具。身体视角的研究是未来保护及赓续民俗技艺、丰富本土身体研究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向。
    • 高晓雪
    • 摘要: 《空间研究的质性与视觉研究方法手册》是第一部试图全面地对跨学科化发展的空间研究质性方法进行概述、提供总览的工具书。本书对当下全球语境中应用于一般性空间现象研究的,在不同认识论指导下发展的基本空间理论、研究问题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本书作者通过剖析关键案例,讨论了20余种质性方法在空间研究应用中呈现的潜力和挑战。本书可贵之处在于:1)它将所指“空间”定位为对社会化形态进行分析的形式概念,而非具体的经验或隐喻性概念;2)它超越纯粹方法论,反思空间研究方法在特定文化和时空中的根植性;3)它引介实践领域的空间分析方法,讨论和反思了质性方法和其他方法在空间研究中的混合应用的可能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