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批评

空间批评

空间批评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6810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青年时代、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美学精神高端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等;空间批评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军、杨有庆、田丽等。

空间批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810 占比:99.82%

总计:76951篇

空间批评—发文趋势图

空间批评

-研究学者

  • 吴庆军
  • 杨有庆
  • 田丽
  • 黄继刚
  • 何婷
  • 刘进
  • 史烨婷
  • 尚睿
  • 屈荣英
  • 易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孙伟
    • 摘要: 扎迪·史密斯的长篇小说《白牙》生动地描写了伦敦几个普通家庭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悲欢离合。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对小说进行解读。《白牙》中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折射出移民在英国社会中所处的边缘地位和受到的歧视,精神空间则体现了几代移民在身份认同问题上的迷惘与挣扎。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多重空间的分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色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处境以及作家对不同文化包容互鉴的期待。
    • 刘英; 朱新竹
    • 摘要: 气候变化体现了21世纪的一种“解域化”环境危机。它是“关系空间”勃兴的因由之一,后者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地域主义的瓦解。气候小说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当代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它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可以说是做出了独特的努力。以美国当代作家金索芙的《飞行行为》为代表的气候小说为理解气候变化的解域化及其对“地方”发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以此考察气候小说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关系空间的表征可以发现,人口流动、动物流动、信息流动、资源流动使“地方”变成“关系空间”。今天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超越民族、地区和国家意识形态,甚至人类种族的边界。就此而言,气候小说的面世或许只是一个微薄的努力,但它在多边主义人类共同体构建的“认知图绘”中,应该能够找到自己的一个独特位置。
    • 秦臻; 陈世丹
    • 摘要: 北美西海岸空间是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小说中的核心叙事空间,也是作者乌托邦思想的具象表征载体。库普兰德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北美西海岸长期被视为静止的城市、荒野和郊区三种独特且互相关联的空间,重思乌托邦与空间的关系,探索乌托邦希望。超真实的加州城市空间生产出已实现却走向末日的乌托邦;崇高的西海岸荒野空间蕴藏着天然存在却拒绝人类栖居的乌托邦;阈限性的温哥华郊区空间打破了城市和荒野之间的壁垒,以非正面对抗的方式缓和了人类和自然对撞产生的巨大张力,开启了通往时空乌托邦的希望之门。
    • 王桃花; 罗海燕
    • 摘要: “空间”是当代西方“空间批评”的核心概念。对“空间”内涵的丰富性、多维度性理解不充分是当前“空间批评”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学界对“空间”内涵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从“空间的权力机制、空间的社会属性、空间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空间的权力机制”对空间的权力化以及权力的空间性进行了概括与揭示;对“空间的社会属性”展开研究,与人们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现实的要求相联系;对“空间的文化内涵”展开研究,与人们以空间视角统领性地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要求相联系。对“空间”内涵的理性阐释,可为当代“空间批评”提供积极关照;以“空间”的逻辑视角,对社会生活的时代性、现实性可以作出更好的阐释与理解。
    • 陈蕤菁; 陈秋琴
    • 摘要: 空间是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书店》中的重要元素。小说中老屋空间的几度变易、主角弗洛伦斯的心理空间变化以及最后她的空间实践,都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意识形态,揭示了小说的后田园主题。因此,现将借助列斐弗尔的空间批评框架,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文本,探讨小说中空间的叙事意义,从而揭示该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 杨辰
    • 摘要: 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后殖民作家之一。他始终以极大的同情深入了解东非殖民主义及其对难民、移民个人生活的影响。《囚笼》是古尔纳的短篇小说杰作,围绕小店这个特定场所,小说主要呈现了劳动空间、流动空间与压抑空间三种空间类型。文章试从空间批评角度对《囚笼》进行后殖民主义解读,通过探析店员哈米德所置身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解读其作为一名移民及被殖民者在后殖民权利话语下所遭遇的多重困境。
    • 李智敏
    • 摘要: 《野草在歌唱》是莱辛于195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背景是种族隔离下的非洲南罗得西亚英属殖民地。该小说以女主人公玛丽·特纳悲惨的一生展现了英属南非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的矛盾。本文将运用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再现理论探求《野草在歌唱》中三个典型的社会空间再现地点:店铺、农场和房子,它们分别再现出了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种族、阶级和性别,而这三层社会结构正是玛丽·特纳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 金珂
    • 摘要: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画家顾闳中唯一一件传世珍品,代表了五代两宋时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最高水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时间的空间化".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为出发点,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三个维度对画中的场景布置、复杂社会关系以及主人韩熙载的内心世界展开深入探析,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领会画作蕴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 崔迪
    • 摘要: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名作.以空间批评的角度出发,该作的两个主要人物克拉丽莎·达洛维和塞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在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层面存在越界行为,其揭示了战后英国社会大众徘徊于空间边界的困境,反映了达洛维夫人传播爱的伟大使命.同时,达洛维的越界行为还揭示了一种治愈战争创伤的新方式——寻求新空间.
    • 史烨婷
    • 摘要: 无论二战期间还是20世纪60年代,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作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皆具备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中的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不同层面,并呈现出现实精确性和诗意象征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精确的地址和真切的描述使作家的文学空间带有强烈的历史现实意味;空间对人物的情感、心理和思考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在人物眼中幻化;人物活动于其间,以迷失、逃离、反抗、寻找等方式改变着社会关系和力量对比,不断反作用于空间,塑造着空间。莫迪亚诺记忆书写中的巴黎因此处于开放的、非二元对立的状态,丰富、深刻、永恒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