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470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文化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7篇、会议论文232篇、相关期刊1888种,包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7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文化认同的相关文献由51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晶、田夏彪、韩震等。
文化认同
-研究学者
- 李晶
- 田夏彪
- 韩震
- 张小刚
- 邢媛
- 马知遥
- 魏宝涛
- 刘伟
- 吴其付
- 李喆
- 汪景峰
- 王丙珍
- 王永桂
- 王莹莹
- 盛周丽
- 任小华
- 余晓慧
- 冯敏
- 刘敏
- 刘静
- 奚彦辉
- 张国良
- 张羽
- 张莉
- 曹海峰
- 朱和双
- 朱定秀
- 李娜
- 王宁
- 王超
- 许晓峰
- 许锬
- 陈世联
- 陈娟
- 陈舒劼
- 何俊
- 刘全花
- 刘娟
- 刘颖
- 周亚莉
- 姚君喜
- 孔莹
- 季中扬
- 张云
- 张付新
- 张宁
- 张斌
- 张晶
- 张立保
- 张计连
-
-
蒲文娟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文化是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资源核心,其作为微观权力长久的嵌入日常生活之中并与制度共进,通过对人信念的控制来影响空间生产、形成特色空间.中国的文化特质产生特有的微观权力模式与中介,对文化的认同是微观权力行使的基础.本文研究核心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探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中微观权力与空间生产的互动机制.以袁家村案例中呈现的微观权力运作与文化商品化的空间生产为例,讨论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中的文化认同的视角、文化选择的态度与空间生产策略.
-
-
温婵祖;
金快波
- 《对接京津——融入京津 错位发展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津举办用民间技艺传承三地文脉6月5日至9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袂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30多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此次活动主题为“寻匠务本”,旨在充分整合三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三地非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承发展的实践。2015年起,三地以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为渠道,彰显了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增进了三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情感融通和资源互通,对提升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
-
可怡萱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主要集中在部分清中晚期及民国民居、街巷肌理、古井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上.笔者对已更新的4号地块的业态与历史价值的关系进行探索,发现它们并没有很好地匹配,导致文化产业亏损、商业活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业态与消费阶层不符、定位过于强调旅游功能、文化认同感不足所导致.在对历史街区价值和业态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调研,提出适当弱化旅游定位、控制业态绅士化、不应过度强调就地平衡、历史文化价值引导业态开发四点业态优化策略.
-
-
万晓红
- 《2017清华国家形象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体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是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与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将作为吸纳社会资源与开发地区资源的有力突破口,拉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垂直多样化的生态实体建设,体育小镇建设有望从全方位改善我国乡村的总体面貌与形象,改变以往对中国乡村形象的刻板成见.本文立基于体育小镇建设对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分析了当下乡村社会面临的边缘化问题与文化认同渴求,从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不同角度阐述体育小镇建设对乡村形象重塑的意义与路径.
-
-
乔云霞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事、物以及自我、集体的一种价值评估和共同的心理感应.在当今这个信息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需要牢固的"身份意识"和清醒的"民族认同".华文传播是民族认同建构在精神与价值认同上的媒介化表征,民族认同与华文传播在目的和功效上是内在一致的.从社会传播机制的构建上来说,民族认同既是华文传播的目标,也是其核心.华文传播是独特而重要的人的感官延伸与见证,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性呈现.民族认同构建所依托的载体是多样的,但华文传播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载体,需要更加重视和善用.华文传播运用凸显民族记忆、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和共享重大事件的关注等手段,通过创造一致的心理归属、营造优势的意见环境和内化意识形态等作用机制,实现了意识控制和建构集体记忆的效果,从而对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华文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中华民族和睦相处,"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梦".
-
-
张春明
-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去的村庄即将逝去,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记录,以数字化方式来推广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村落数字化的核心要求是保护与维持传统村落文化的原生态与真实性,而村落的原真性通过现在所采用的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述,并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
-
张春明
-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去的村庄即将逝去,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记录,以数字化方式来推广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村落数字化的核心要求是保护与维持传统村落文化的原生态与真实性,而村落的原真性通过现在所采用的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述,并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
-
张春明
-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去的村庄即将逝去,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记录,以数字化方式来推广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村落数字化的核心要求是保护与维持传统村落文化的原生态与真实性,而村落的原真性通过现在所采用的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述,并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
-
张春明
-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去的村庄即将逝去,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记录,以数字化方式来推广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村落数字化的核心要求是保护与维持传统村落文化的原生态与真实性,而村落的原真性通过现在所采用的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述,并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
-
陈邓洁;
潘斌;
石灵;
谭琳莎;
李祖锐;
何远艳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正进入增长的高峰期,养老难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前提下,将城市养老转向广阔的乡村,"乡村旅居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在上述背景下,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对苏南乡村进行了现状解析,发现苏南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尚佳,养老服务设施空白化问题突出.结合问卷和访谈内容,将城市老人的养老需求和乡村老人的养老意愿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既有共同的养老意愿,又存在设施供需矛盾和主客融洽矛盾.乡村旅居养老项目的开发实施,既要考虑到城市老人下乡的各方面需求,还要保障乡村村民的利益,理应做到城乡融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苏南实施乡村旅居养老的问题和障碍,从而提出以振兴乡村为目的的乡村旅居养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