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叙事

历史叙事

历史叙事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391篇;相关期刊681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学习(高考)、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历史叙事的相关文献由1090位作者贡献,包括路文彬、胡大平、解玺璋等。

历史叙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0 占比:21.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391 占比:78.86%

总计:5568篇

历史叙事—发文趋势图

历史叙事

-研究学者

  • 路文彬
  • 胡大平
  • 解玺璋
  • 张琴凤
  • 李兴阳
  • 王金胜
  • 田文波
  • 任东波
  • 储双月
  • 张清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震山
    • 摘要: 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图像文本,是历史叙事、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直观反映,而且对民族形象建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画同样是一种折射社会形态变革、文化范式转移的最直接、形象、生动的信息载体和符号系统,同时,中国画在建构“中国形象”,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 田文波
    • 摘要: 在中国武术历史的传统表述中,以技击为主体的叙事范式基本上代表了武术历史表述的主流,这一叙事范式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武术的历史,但对武术的历史表述不够完整全面甚至于造成很多的误读也是其不足所在。宋代武术套路的出现是武术艺术化的典型性事件,“勾栏瓦肆”当中武术的表演既反映了武术的社会化的广泛程度,也对武术的历史转向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和价值。
    • 刘喆琼; 仲帅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是忠实的爱国主义者。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构建了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推动实现从救国到兴国、富国再到强国的爱国主义叙事历史演进,呈现出叙事场景的时代性、叙事主题的一贯性、叙事话语的科学性、叙事指向的人民性的主要特点。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百年演进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叙事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构建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坚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叙事策略,坚持以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推动爱国主义叙事发展。
    • 田文波
    • 摘要: “各时代之文体,盖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觉之。”梁启超先生的论述是对不同时代读书与做学问不同论述的精确概括,新时代,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对于武术的历史叙事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武术历史叙事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而这一切就要从当下开始。“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历史时代中的历史学家,同时也受该时代人类状况的约束。”事实上,武术历史的研究者们也无法逃避这一历史叙述基本的法则,尽管所有的研究者都努力追求客观的叙述,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叙事更接近于客观的真实,但研究者们在叙述重建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用所生活的年代的思维来对历史进行建构,研究者们总会用自己的思考来描述自己所认为的曾经的武术的客观真实。将武术摆脱传统的技术存在而界定为文化的存在,既是武术发展的客观所在,也是我们对武术整体认识的进步。由此,武术历史叙事的文化转向就有着研究者对武术认识的深入与社会发展进步下武术发展的双重影响因素。
    • 王强
    • 摘要: 在当代历史哲学研究中,海登·怀特所开创的叙事主义思潮以及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继之提出的“历史表现”理论范畴,都彰显出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美学化”倾向。在“历史表现”的理论建构中,美学标准的逻辑优先性得以体现,进而推动历史表现的“增殖”,让历史叙事和历史表现在相互比较与竞争中确立自身的意义和地位。“历史表现”的美学特质,为褒扬历史学家的主体性提供了更大可能,这有利于建构一种主体间性的历史解释。
    • 田文波
    • 摘要: 武术因于自身的文化因素影响,既无法也不可能与宏阔的历史进程形成完整合理的逻辑对应,以往基于宏阔历史进程的武术历史叙述就无法准确反映历史的本原和真实,并且直接导致武术历史表述呈现出割裂和机械的文化样态,使人们无法真正地认识武术的本体,直接影响了武术的当代发展。“唯物史观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学术摆脱外在反思,从而使得学术能够深入社会生活的实体性内容。”
    • 蔡树才; 赵芹
    • 摘要: 上博简《郑子家丧》叙事者以楚国为中心,重组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解释逻辑,把一个史书上常见的楚庄王多次霸凌郑国的晋楚争霸叙事重新编织成为楚王代表上帝鬼神和道义,出兵惩罚弑君的乱臣贼子子家,以维护天下政治秩序和价值秩序的伟大义举。简文同《春秋》《左传》《史记》及诸子叙事一起,显示了春秋末至战国、汉初伦理与霸权、天下与邦国、道义与力量并存交织的多元历史叙事模式,以及历史叙事主体意识和叙事个性的不断增强。《郑子家丧》一类历史叙事文本的大量出土,为我们认识中国叙事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摆脱单线进化论的文学史分期提供了可能。
    • 安莹; 黄丹
    • 摘要: 在“视觉转向”背景下,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研究愈加强调可视化符号的表意价值,这对传统的以语言学符号为中心的符号理论范式构成冲击与替代。东欧导演库斯图里卡即是通过丰富的可视化政治文化符号书写巴尔干历史的代表作者。然而在电影研究领域,分析者更多将研究落点聚焦于库斯图里卡拍摄电影的风格语汇层面,而忽略其对区域当代史的精准记录。本文通过对库氏三个时期的三篇代表作进行分析,聚焦其以可视化的政治文化符号对真实的区域当代史进行记录的手法。
    • 谭君强
    • 摘要: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是感性的、形象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充满个性的叙事。它使诗歌从个人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带有历史意味的时代的、社会的、大众的情感融合起来,并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情感,从而,唤起世世代代更多人的共鸣。
    • 王若磊
    • 摘要: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三份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决议》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百年动荡,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历史叙事背后,贯穿着一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检验、贯彻和彰显的主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