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自觉

文学自觉

文学自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59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北方论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学自觉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灏敏、张廷银、张赟赟等。

文学自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15.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559 占比:84.18%

总计:1852篇

文学自觉—发文趋势图

文学自觉

-研究学者

  • 俞灏敏
  • 张廷银
  • 张赟赟
  • 张铁慧
  • 曲成艳
  • 胡乃文
  • 葛立斌
  • 伏雪芹
  • 余佳
  • 况晓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心语
    • 摘要: “文学自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热点,一直讨论不断,但多局限于时代断限与评判标准这两个传统焦点问题。本文结合学术史回顾,引入“大文学史观”,打破相邻学科间隔,以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重新审视“文学自觉”。注意中国古代文学谱系与文学制度的联系,在先秦至六朝文学观念演进的过程中重塑“文学自觉”,多角度观察“自觉”的发生。
    • 蔡树才; 赵芹
    • 摘要: 上博简《郑子家丧》叙事者以楚国为中心,重组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解释逻辑,把一个史书上常见的楚庄王多次霸凌郑国的晋楚争霸叙事重新编织成为楚王代表上帝鬼神和道义,出兵惩罚弑君的乱臣贼子子家,以维护天下政治秩序和价值秩序的伟大义举。简文同《春秋》《左传》《史记》及诸子叙事一起,显示了春秋末至战国、汉初伦理与霸权、天下与邦国、道义与力量并存交织的多元历史叙事模式,以及历史叙事主体意识和叙事个性的不断增强。《郑子家丧》一类历史叙事文本的大量出土,为我们认识中国叙事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摆脱单线进化论的文学史分期提供了可能。
    • 王飞阳
    • 摘要: 司马相如既为一代辞宗,又是千古赋圣,其于中国文学史之意义巨大。然时贤方家于此多着眼于长卿开拓大赋之功,少有跳脱汉代之限,而将视角延至六朝文风之形成。今人追溯六朝文风之源,多至魏晋曹植、陆机、谢灵运,或及蔡邕、班固,鲜有及相如者。前人早已指出,相如当盛汉之隆,气旁魄而词最温丽,已开六朝之端倪。惜多点到为止,或语焉不详。其实,相如词章一气贯注、宏丽温雅,其于句式、辞藻、用典、对仗、声律诸方面,皆已开六朝之端。作此判断,于相如本身和文学史梳理均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对否认“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再次呼应。
    • 韩宏韬; 郭琪
    • 摘要: 修辞技巧是《诗经》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有33种辞格,大致可分为13种正格与20种变格。正格的发生缘于周礼的委婉、情感的抒发、配乐的需要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入,变格的发生则是基于主体认知的选择以及先民的接受度。正格与变格体现着共同的修辞特征,即主从性和互融性、原生性与素朴性、丰富性与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四个方面。《诗经》如此丰富多变的修辞不仅有利于情感表达、艺术叙事、诵读传播以及温柔敦厚美学观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诗经》的文学属性,为学界在认识“文学自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
    • 毛郭平; 盛金雪
    • 摘要: 孙频善于描写人们的卑微与孤独.无论是生活于乡村抑或城市,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卑微地生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孤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抱残守缺,而是试图做出抗争.相对于其他作家而言,孙频小说中人物的抗争是病态的、暴力的,通过这种病态的、暴力的抗争手段而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孙频的这种写法,既有她对生活在吕梁山的人们生活状况的耳闻目睹,亦与她的阅读经验相关,从而使得她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 马兰花
    • 摘要: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中古期的第一段,在政权更迭的乱世中,出现了儒学、道学、佛学、玄学思想的混合态势,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其中曹丕《典论·论文》、挚虞《文章流别论》、陆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标志着这一时代文学批评的重大成就,且从文论家对于诗歌创作本质特点的要求、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以及对诗歌体裁方面的要求等角度,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文论家的诗评标准.
    • 岳德虎
    • 摘要: 初唐诗歌之"丽"体现在以沈佺期诗"丽"为代表的科举学士文人的诗歌实践之中,是初唐政治生态的变幻与延伸.这些科举文人品藻皇恩浩荡、瑞麒端详,展示的是才学高雅、朝廷器重与身份象征.孕育华丽诗风的自然追求,其中不但蕴含丰富的历史纵深感,其文学生态也别具一格,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以外文学独立的自觉性,更充分显示学士文人已经成为一支参与朝廷活动甚至改造朝廷格局的重要力量.
    • 王蓉艺
    • 摘要: 司马迁的"穷愁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发愤著书说的重要来源,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穷愁不遇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主题之一.曹丕则提出了"穷达著书"观,仅一字之差却不单是与司马迁个人文学观念的差异,这种著书观念的变化表现了时代的发展,文学观念的变迁,是文学地位的上升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从文人情感宣泄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到文人追求精神上的不朽与自由,是这两种著书观的内在表现,也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 甘敏
    • 摘要: 中国古典叙事诗是我国诗歌中的瑰宝,是我国优秀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导其源,汉魏备其制,两晋南北朝扩其流,唐擅其美,宋元明清治其传,叙事诗发展了一条与抒情诗并行的创作道路。纵观我国诗坛,古典叙事诗牢牢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贯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充分展现了创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呈现出高度的文学自觉与社会责任感,反映着"史家只载得一时事迹,诗家直显出一时气运"[1]的审美意识,从而凝聚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生命内涵。
    • 蒋承勇; 马翔
    • 摘要: “文学自觉”即文学的“审美自觉”,它由社会文化背景、诗学理论、文学创作,知识分子共同推动并孕育。中西方文学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和审美旨趣,但都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了“文学自觉”现象。西方文学的审美自觉滥觞于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拨,并在19世纪唯美主义思潮那里真正成型,从而开启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形式化转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