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移
范式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809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现代哲学、政法论丛、中国海商法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学术会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范式转移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梅亮、陈劲、卢小陶等。
范式转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809篇
占比:99.72%
总计:35911篇
范式转移
-研究学者
- 梅亮
- 陈劲
- 卢小陶
- 周佳
- 徐耀强
- 杜德栎
- 王欣
- 王艳
- 肖震山
- 蔡基刚
- 郑恩
- 陈化
- 龙娟
- GABRIEL Y.L.TONG
- 丁晓良
- 丘银英
- 丛斌
- 于亮
- 于芝涵
- 仇国平
- 仝志辉1
- 任远
- 伍爱华
- 储金龙
- 刘俊荣
- 刘江锐
- 刘焕贵
- 刘诗卉
- 匡翼云
- 单红军
- 叶君
- 叶裕民
- 吕庆春
- 吕海东
- 吴忭
- 吴怀中
- 吴昌龙
- 周亚祥
- 周凤海
- 周桐桐
- 唐裔隆
- 姚长福
- 姜智彬
- 姬德强
- 孙健
- 孙威
- 孟宇
- 岳经纶
- 岳经纶1
- 平井新
-
-
肖震山
-
-
摘要:
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图像文本,是历史叙事、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直观反映,而且对民族形象建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画同样是一种折射社会形态变革、文化范式转移的最直接、形象、生动的信息载体和符号系统,同时,中国画在建构“中国形象”,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
-
邱志诚
-
-
摘要:
自清末学术转型以来,中国传统农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代代学人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这一历程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与发展总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总实践的具体内容之一。文献学范式、农学范式及包括经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环境史范式、灾害史范式、思想史范式等在内的历史学范式的兴起及嬗变,反映了传统农书研究对时代主题的因应。对时代主题的因应是传统农书研究深入发展的保证,理论借鉴、学术创新是传统农书研究范式转移的学理基础和内生动力。只有因应时代主题、从社会潜在需要中发掘学术新议题,借鉴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持续推动学术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
-
叶裕民;
王晨跃
-
-
摘要:
我国存在城市治理的两种研究范式:实践研究范式和理论研究范式。前者强调问题导向,重部门利益,轻城市公共利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强调公共利益导向,重城市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现实重大问题缺乏系统关注和回应,“仰望星空”却难“脚踏实地”。这两类研究范式相互脱节,均难以满足我国新时代城市高水平治理的需要。论文建构“4W”城市治理一般分析框架,促进实践研究范式转移,使其由部门利益导向转向公共利益导向;完善理论研究范式,使其直面城市治理重大现实问题,强化其对实践研究的引领和指导;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新研究范式,希望以此引领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范式转移。
-
-
蔡筱梦
-
-
摘要: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在核心科技领域的突破无疑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核心。2021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之上,世界经济形态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新旧范式转移,旧范式走向衰弱,新范式正在孕育,世界大国格局也即将迎来洗牌。在这样的节点上,“十四五”规划代表了中国正在走向一条不同于欧美强国崛起的全新路径。
-
-
于芝涵
-
-
摘要:
"范式"重在强调科学社群进行某项研究的共识,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标准和信仰的一致性.当面对危机时,科学社群因为学术信念的改变而大规模地破坏原先的范式,转移先前的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由此导致"范式转移".经学由在汉唐时期偏重训诂转变为宋代偏重义理,直至理学歧出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其本质是宋儒面对时代困境,因治经信念改变,通过对治经重心、治经方法的反思调整而进行的学术回应.宋代"经学变古"的实质为经学学术话语的"范式转移".
-
-
杜德栎;
卢小陶;
王艳
-
-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广东省14个地市3370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专业发展动力的现状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中等稍微偏高,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生理因素对其专业发展动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爱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专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社会期望过高、教学任务繁重等是专业发展动力的阻碍因素。最后,以总体特征为视野,聚焦影响因素,以支持性条件为引子,提出激发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
-
吴昌龙
-
-
摘要:
全球贸易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在悄然转变。服务贸易占比在提升,数字贸易的重要性在增强。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更显疲态,全球贸易在供需两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不断催生出新型的商业模式,加速贸易形式的变化。面对全球贸易的历史性范式转移,宁波企业率先抢占先机,布局供应链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供应链竞争力。
-
-
丛斌
-
-
摘要:
科学研究范式正处在巨大的转变时期。科学范式转移的前提是,原有的范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或者现有的理论之间冲突频出。揭示物质本质、宇宙起源、生命本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科学难题。笔者认为,揭示上述三大科学难题之核心是揭示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演变的四维空间运行规律,解析能量一信息在其中的网络传递机制。
-
-
张亚文;
王龙洋;
覃路文;
袁新国;
刘诗卉;
陈晨
-
-
摘要:
我国学者对体育概念的争论,实质上是体育学术环境、学术思维变化在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方法,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对我国的体育概念研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体育学学术研究领域中,出现过两个主要的研究范式:"教育范式"与"科学范式",我国体育概念的研究整体上受这两种范式的影响与制约.根据库恩的科学共同体与范式转移学说,我国体育概念的研究应形成一定的学术共同体,因为它能使通过范式转换得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和精确度达到最高限度;另外,随着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很有可能突破"教育范式"与"科学范式"的限制,逐步走向学科关联或跨学科研究范式,平衡教育与科学研究造成的生物—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学术生态,同时也是体育概念研究范式转变的契机.
-
-
金载勋;
平井新
-
-
摘要:
本文对全球汽车产业在宏观层面的范式转移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微观层面的前沿动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首先,从范式转移与工业革命的角度出发,作者试图重新解析现代历史上的汽车生产的商业化与产业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日本汽车产业近年来所经历的新冲击为例进行案例研究.这里的新冲击是指:一、"向电动车转型"所带来的产业结构改革的浪潮;二、新浪潮对日本传统汽车产业带来的具体影响: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前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的政治避难事件.基于上述的研究框架,文章首先简要探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传统范式的转型经验,进而研究上述新冲击的巨大影响及其与日本汽车产业转型的关联性,最后得出本研究的核心结论:在第七次汽车范式的转移过程中,日本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着在全球市场上其竞争优势大幅减弱的严重危机.
-
-
陈化
-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临床决策是临床医务人员实践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基于伦理的时代特征,决策伦理呈现不同的伦理范式.知情同意颠覆了传统的家长主义范式,彰显了对患者主体性的尊重,然而对于同意偏狭的解读决定必然残留父权主义的痕迹.其价值预设的先天性缺陷,导致对现实解释能力的逐渐枯竭.英国的Montgomery案的发生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现象,最高法院的判决是对该现象的修复与纠正,并确定了医患共同决策作为医疗决策范式的合法性.随着精准医学、循证医学与医疗个体化时代的到来,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传统完全统一适合所有的知情模式日渐式微,而被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所替代.共同决策模式对知情同意的超越体现在:医患的主体间性是对单主体性的超越,价值共享对价值单向度流动的超越、对话模式对告知模式的超越.
-
-
李海燕;
蒋希成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关注,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笔者认为,专业特质决定着专业发展范式,不同的专业化范式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中医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在当今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的过程中,针对中医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传承基础上的转移,转移过程中的传承.实施传承与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四个统一:一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相统一;二是外在约定性和内生主动性发展相统一;三是个性化发展与合作交流发展相统一;四是实践性发展与情境性发展相统一,使中医药教师专业发展富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
-
GABRIEL Y.L.TONG;
唐裔隆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范式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指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假设或现象解释.范式转移的产生说明旧观念被新的理论取代,同时也代表了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企业在短短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历了从计划到开放,从闭门造车到师夷长技的范式转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在全球化与后金融危机时代,设计创新将作为一种新的范式成为企业全面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企业可藉设计创新升级转型令产业、经济发展。培养设计整合创新能力需要政产学研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设计的学研部门必须深入了解商业的运作模式,同时企业亦必须学习提升设计的研究能力,政府可通过支持建立产学研协作平台来辅助设计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