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8-11-03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戏剧学院

会议文集: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这个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与城市魅力。也就是通过几位专家的分享,使人们认识到如何来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要不断地促进民心相通,要不断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分享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彰显不同城市的魅力,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之间的来往和合作,使不同的城市能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摘要:高峰论坛的第二个部分,主题是文化品牌与城市形象.文化因交流而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可以使城市彰显魅力,同时,文化也因交流能够体现文化的多元多样.当然知道,现在全世界范围城市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人类将有更多的人口集聚在城市生活,文化是城市能够集聚大规模人群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大规模人类的交往过程中,文化怎么体现它的魅力,促进城市的发展?怎么来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这当中就需要有品牌发挥作用.现在有很多的文化交流的形式,很多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也在打造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的平台,全世界有很多城市因文化交流形成品牌发展,而在全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爱丁堡有国际艺术节,在世界上非常著名;巴西里约的狂欢节也非常著名.在中国也是如此,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很多文化交流的形式,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办到今天已经二十届了,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有许多观众不仅从各地赶到上海来观看演出,也有不少观众是从海外来到上海观看演出.所以文化的品牌对于体现城市的形象非常重要.
  • 摘要:西双版纳有两块金字招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功创建的经验在于,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西双版纳的自然生态,举全州之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生态优良的美丽西双版纳.
  • 摘要:保护家乡和乡村文化是老挝党政优先考虑的基础,目的是通过精心策划的目标和战略来打造我们的文化。这将成为老挝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力量,从过去到现在,老挝社会经济的重心始终聚焦在强有力的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和村落上。
  • 摘要:文化是活生生的存在,不仅有感觉,而且可以呼吸。如果运用呼吸和感受的理论,将文化与艺术联系起来,在我们所绘的图画或者观赏图画的行为之中,文化和艺术栩栩如生地存在着,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在画面之内享有它的颜色、线条,甚至是框架本身。所有能够让我们感到富有生机的事物,就是文化和艺术存在的原因。交换文化和艺术意味着互相引人不同的身份认同和文明样式。
  •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倡议.与1877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诠释相似,新时期我国基于地缘经济和国际贸易总体格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高举和平发展的宗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峰会时进一步指出,中国将积极与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导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需要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作为支撑,正如古丝绸之路中中国与中亚、印度间繁荣的丝绸贸易成为源远流长的历史符号.
  • 摘要:以城市文脉为依托的产业创新,易形成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促进区域发展的方式是聚集形成具有较强地方根植性的产业集群。从城市发展角度看,产业集群表现出具有密切生产要素联系的企业群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政策的协调和衔接,包括投融资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生产力要素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政策、产业融合政策、产学研政策等生产关系范畴的政策。完善产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需要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社会环境,使城市政府办公系统、金融服务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一体化、简单化。提高各系统间事务对接效率,简化办事流程,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城市美誉度。提升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注入文化活力,推动产业的文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从而达到完善产业链条、扩展产业空间的目的。
  • 摘要:当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时,它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概念,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学科理论来进行理解.本文将试图通过其最重要的三个属性来阐述城市这一概念:a)城市是物质资源和符号资源的存储仓;b)城市是各种关系和交易的连接口;c)城市是其个体居民进行人生、社交和职业轨迹发展的场域.从这一视野出发,将尝试着对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这两个在近年来常出现于各种学术文献和一些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概念进行位置和功能的定位.最后,本文将为"文化城市"这一最新概念辩护并试图整合和克服之前的两个框架存在的问题,以证明提高公民生活中效用和福祉的必要性和其日益增长的中心性,改善其在个人和社会情感关系中的情节,增强其通过艺术和文化进行符号交流和表达的可能性,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促进其在富裕且充满活力的环境中整体发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文化和创造力的经济发展模式.
  • 摘要:文化是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的开篇语,据此说中华文化这条浩瀚大河是由众多区域文化支流汇聚而成的,文化大河的奔流不息,来自支流的蜿蜒流淌,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厚植区域文化,从而不断丰富发展中华文明,实现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努力追寻的中国梦.区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变迁传承所决定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存在.
  • 摘要:本文将重点介绍像Intellect出版社这样的学术出版商如何通过建立与作者和编辑的关系、与艺术发展和社区机构的合作关系来支持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为了突出这一点,介绍三个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研究证明了以及相关合作伙伴工作的重要性.出版本身就是创意产业.Intellect出版社在视觉艺术、电影研究、表演艺术、文化研究、传播和媒体等领域闻名遐迩.在新兴学科领域的出版成果也广为人知,很多出版物都是跨学科或多学科的.
  • 摘要: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城市社会所呈现出的混乱和无望的现实召唤下,社会学理论开始表现出了空间转向的兴趣与要求.正是在同一时期,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技术突然展现出了极大的威力,不仅跨越了空间,而且以声光色影构筑起虚拟世界的电子媒体,冲击了整个社会接收信息的方式和结果,这使得一个矛盾冲突和反抗运动丛生的社会从心理到表象都更加混乱.因而媒介环境学作为传播学中的一种反思视角应运而生,代表了传播学空间维度研究的兴起,其关键词聚焦在资本主义、城市、技术等这些造成城市困扰的致因因素上,力求从人类传播活动中寻求治理城市社会危机的方案.
  • 摘要:在讨论遥远国家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时,人们很容易强调文化差异,然而,城市之间共同拥有的元素实际比初看起来更多.此外,在中国和欧洲城市之间的寻求比较时,经常会受到规模问题的困扰:如何在规模和人口差异巨大的城市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进行比较?长久以来,这个问题都在困扰关注中国历史的专家.克服这些困难的一种方法,是在考虑比较规模的情况下调整进行比较的单位(division).这些单位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模,但这种情况往往不符合国际行政区划,也不符合我们的文化认同逻辑.
  • 摘要:如果有人记得作为文学家的金光洲这个名字,可能总会联想到他作为武侠小说家或者中国小说翻译家的形象,特别是在战后那一代的记忆中更是如此.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他片面的介绍所造成的.但是金光洲在成为武侠小说家之前主要以上海为背景创作了多部小说.他曾是具体传达当时中国文坛实际情况的文人,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在进一步了解日本强占时期韩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关系时,最需要去关注并要进行研究的人物.金光洲在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上海生活回想记》(上、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在进入正论之前,笔者先以《回想记》内容为中心,对金光洲在上海时的行迹与当时上海韩国人社区内的一些情况进行梳理.
  • 摘要:在中国的城市构成序列中,城市的规模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域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目前的政治组织层级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是相一致的,作为首都的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也就成为城市序列中的宝塔尖,然后是中央直辖的几个城市,再下来是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构成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群,是中国各个区域板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往下的政治层级网络是地区、县、乡村,地区级行政机构所在地的市县一般可以划分为中等城市,其他县级行政机构所在的县城可以算为小城市,乡镇村属于农村区域.城市规模的大小和政治组织层级的高低基本一致,它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辐射作用大小也是相一致的.由于中国的城市网络构成和中国的政治组织层级序列的一致性特点,在各地城市文化的建设中,相应的地方政府起到了主要决策领导投资作用.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搭建了区域合作平台,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和文化是重要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 摘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南读书会及系列活动已然成为了读者与作家们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思南书局的设计形状极像一颗“心脏”。思南读书会是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上海市民文学与阅读的聚集地与“心脏”。思南书局的形状也极像一颗钻石,这也预示着在今后上海的文学事业发展进程中,思南读书会及系列活动将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中国文学事业的重镇。思南读书会将为上海的文学事业发展添上重要的一笔。
  • 摘要: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议题,例如提高儿童的行走安全;协助渔村销售在地产品;以工代租吸引年轻人接受银青共居;以手机的应用程式促成共乘;改装巡回车为温馨外表以提高女性癌症筛检的意愿;由街友担任城市旅游的导览者;商店里匿名的待用券;小巴士改装的行动图书馆巡回于山区各处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M.Yunus为低收入者创立的微型贷款银行。尤其当这些创意及效果见诸媒体,被描述成善意的、人本的,并最终能成功达到显著的改变成果时,更加提升人们对社会设计的信心,似乎人人皆可为之,为社会承担一部分的公益责任。
  • 摘要:安德烈·别雷(Andrei Bely ,1880-1934)利用和扩充了他所接受的普希金一果戈理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托尔斯泰传统中彼得堡的特性,“彼得堡在小说中早已是滋生各种怪异反常事件的鬼地方—在那里,一座雕像追逐一个无名的小人物,直至把他逼疯致死;在那里机缘使一位稳重的官吏因诱惑而遭到同样的下场—疯狂和死亡;在那里,魔鬼亲自点亮了大街上的路灯,使一切都在现实的伪装下展示出来……命运,这个在许多故事中都隐含的复仇女神,统治了这座城市,引导着它的受害者并嘲弄他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别雷的《彼得堡》表现了俄罗斯彼得堡时期的历史终结。
  • 摘要:《半月》是周瘦鹃第一本独立主编的杂志,其产生背景直接关乎1920年代初发生的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至关重要的"新""旧"文学之争.1921年1月上海文坛名片《小说月报》改由沈雁冰(即茅盾)主编,一变而为新文学运动的前哨阵地,同时周瘦鹃主编的文学副刊重镇《申报·自由谈》也推出《自由谈小说特刊》,以引领文学新潮为标榜,由是对冲而引发争论,众多的作者与报刊杂志参战.新文学方面茅盾之外有郑振铎、郭沫若、成仿吾和鲁迅,报纸杂志有《文学旬刊》《晨报副刊》与《创造周刊》等.旧派也被称作"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则有包天笑、胡寄尘、徐卓呆、袁寒云等,刊物包括《礼拜六》《星期》《晶报》《红杂志》《最小》等.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一门年轻学科,迄今成果累累,新人辈出,然就其巨大体量而言,在深耕细作方面还路途漫漫。本文的《半月》研究是选择性探索性的,难免以偏概全;虽然在演述中试图体现“大文学史”宏观照应,但限于知识,这里那里或不自觉落人前概念的陷阱。在观念上我们应当给予周瘦鹃一派的文化保守立场以充分的关注,发掘那种对“现代性”的制衡力量,这在今天仍具启示意义。同样在对待文学经典方面须打破雅俗界限,不能以“新文学”美学信条作为衡量标准,而应当深人观察他们的文化本位立场及其传统脉络的丰富内涵,是如何渗人市民大众的“感情结构”而开拓“俗语现代主义”的美学空间的。
  • 摘要:在知网以"城市文化"(或"都市文化")为主题的研究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城市文化研究的领域大致包括城市文化建设(或城市文化产业)、城市文化遗产(或城市民俗)、城市文化形象(或城市品牌、城市精神)等方面.鉴于笔者的学术背景,本文特别关注城市民俗领域.其实有关城市民俗研究,程鹏在《都市民俗学与民俗学的现代化指向》一文中已经做了比较深入的梳理.此文着重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民俗学的复兴而发展起来的都市民俗研究","纵观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传承于都市空间范围的民俗事象进行的研究,如探讨其源起及变迁轨迹等;二是对都市化及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兴民俗事象的考察.它不限于都市的空间范围,还包含对现代化、城市化影响下村落地区的民俗面貌改观的研究."程文的这一观点,确实是真知灼见.但是该文实际上也显示出,和一般以村落为空间单位的民俗研究一样,城市民俗研究也是以文化为基点来观照民俗,将视野侧重于民俗事象包括城市风尚,对城市中"人"本身的研究较少注意.
  • 摘要:20世纪前半叶,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从1950年开始得到逐渐恢复和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产业优势越发凸显.60多年以来,全球各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细分行业在不断演化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生命周期曲线和演化规律,在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国情国力基础上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演进趋势.
  • 摘要:"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了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文化建设、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创造了新条件.边疆民族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基点,以西双版纳为例,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核心就在于发挥好其山水相连、宗教同源、文化互通、习性相近的民族心通优势,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其文化自信,借助跨境文化粘合力的天然条件,帮助其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和能力,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达到从边疆变前沿之嬗变,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工作铺架友谊之金桥,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而奋斗.
  •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兴起,可以看作全球化的产物,而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主义或日全球政策(globalism)当然也正是全球化的产物.值得文化政策研究者关注的是,始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文化领域蔓延,一种可称为"文化全球化"的状况日益形成,文化领域的全球政策也正在迅速兴起.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一状况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国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布与实施,为全球文化政策的丰富发展及其具体"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发展理念、政策内容及路径参考.
  • 摘要:土耳其是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中土人民互相了解、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本届会议主题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化品牌,聚焦探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文化交流新形式新内涵,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文化创新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进行富有创见的研讨交流.
  • 摘要:2018年8月,国家商务部发布2018年上半年文化贸易的数字.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文化贸易总共是594.3亿美元,同比增长8.8%,文化和服务贸易进口增长173亿,同比增长20%.这里面讲的顺差是327.5亿美元,顺差里面讲到的五大市场,包括美国、日本、荷兰、英国和中国香港.还有一个数字是中国上半年向金砖国家出口贸易产品22亿元,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总共是72亿美元,同比增长非常快,尤其是对东欧出口是16.6亿美元.就服务贸易和产品来讲,广东、江苏、浙江占了78%,文化服务出口中,上海、北京、广东占了81%.以上说明,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文化服务贸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 摘要:世界进入新千年以来,媒介扩张及媒体转型,体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更加迅猛、更加活跃的发展势头.这从根本上影响并改变了城市文化生产、供给、消费乃至传播的传统格局.媒介扩张与媒体转型的突出表征在于——以有线无线互联网普及和数字智能终端消费勃兴为代表的新时代电子媒介,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媒介衍生发展的边界疆域,社会公众从先前的更习惯于被动性、单向性、纸媒式媒介消费时代,进入了对互动性、多向性、综合式电媒消费趋之如鹜的"媒介化生存"新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先前的媒体机构和媒体从业者,受这种新时代媒介大潮的裹挟和催逼,开始有意无意、主动被动地进入"跨媒介赋能"的融合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也因之能够借助电脑、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成为了外在于体制内媒体的自媒体主宰,成为了形形色色的媒介业态依托科技红利实现自我快速成长的拥趸.上述格局的出现,在客观上引发了城市文化传播体系出现生态变动、组织重构及机制调适.有鉴于此,如何科学地把握媒介扩张及媒体转型的特点规律,并适时在城市文化传播等方面实现创新提升,就必然是亟待研究破解的关键问题.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并推动的有关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文化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城市是"一带一路"实践的主要场所.因此,"借助一带一路推动文化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便是通过区域内中外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来创新城市文化的发展理念,激发城市文化的发展活力,以及培育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
  • 摘要: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自汉武帝建郡以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往西来的各国使节、商贾、学者、僧侣和艺术家,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希腊文化交融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 摘要: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文化部提出要以"文化先行"的方式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畅通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之路,拓展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由此,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了全球化色彩与战略要义,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变得至关重要.
  • 摘要: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集中表现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社会效益.分析评论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首先要明确"社会"的涵义.广义上说,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所以文化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等都是社会效益的一部分.比如在我国,政治内涵、意识形态倾向等就是社会效益的首要内容.狭义上的"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相并列的概念,如伦理关系、道德实践、人际交往、群体融合等.本文的所说的"社会效益"主要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当然我们的论述也会涉及到政治方面.根据我们的认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