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内酯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8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73157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中成药、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等;雷公藤内酯醇的相关文献由1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绥、阙慧卿、李援朝等。

雷公藤内酯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8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3157 占比:99.30%

总计:73669篇

雷公藤内酯醇—发文趋势图

雷公藤内酯醇

-研究学者

  • 林绥
  • 阙慧卿
  • 李援朝
  • 韦登明
  • 郭舜民
  • 钱丽萍
  • 吕诚
  • 陈燕
  • 冯慧瑾
  • 周国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婧娴; 马飞越; 孙守湖; 赵慧琳; 李佳齐; 左言婧; 呼显生
    • 摘要: 本研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为实验模型,探究了雷公藤内酯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采用ELISA、BCA和HE染色等技术测定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渗出蛋白总量以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前后小鼠肺部组织生理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过度分泌,减少渗出蛋白总量,并且逆转肺部病理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雷公藤内酯醇对于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尤国莉; 秦春峰; 阮云; 沈剑波; 朱笑林; 周国雄
    • 摘要: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dextran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肠黏膜通透性变化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10只为空白对照组(NC组),其余70只饮用5%DSS溶液建立UC模型,于第3天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丙二醇组(PG组)、TL低浓度组(TLL组)、TL中浓度组(TLM组)、TL高浓度组(TLH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美沙拉嗪组(MS组),每组10只,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对各组小鼠进行大便隐血观察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第8天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1uorescein isothiocyanate-dextran,FITC-D)示踪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水平。结果: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饮用5%DSS溶液后第5天出现血便,隐血试纸测试阳性。造模后第1、第2天各组小鼠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从第3天开始DAI评分较NC组显著升高(P0.05)。M组肠组织中IL-10含量降低,仅TLH治疗后IL-10含量有所升高,但与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改善DSS诱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
    • 朱亦邈; 田君; 吴晓宇
    • 摘要: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 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Caco-2细胞建立肠黏膜屏障体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L不同浓度组Caco-2细胞内ZO-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TNF-α组ZO-1表达显著降低;在不同浓度TL预保护后加入TNF-α,ZO-1表达水平随加入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对照组和TL不同浓度组内ZO-1的免疫荧光染色均表现为整齐、连续且分布规律;TNF-α组荧光强度则明显减弱,单层细胞散架且缺损,位于细胞边界的蛋白染色较模糊,蛋白定位出现弥散和不连续,表达信号减弱;在不同浓度TL预保护后加入TNF-α,ZO-1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逐渐恢复,最高浓度下信号最强。结论TNF-α破坏单细胞层,且抑制ZO-1表达,TL通过ZO-1促进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恢复。提示TL可能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
    • 周箭; 黄纯兰; 刘恒伟; 曾昭宇; 谭竞
    •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人源套细胞淋巴瘤细胞JeKo-1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Nrf2/ARE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常规条件培养JeKo-1细胞,不同浓度TPL(0、25、50、100 ng/ml)处理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i67、Bcl-2、Bax、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PL对转染Nrf2 pcDN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TPL对Nrf2/ARE信号通路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TPL浓度增加,TPL明显抑制JeKo-1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Ki67、Bcl-2、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与TPL+vector组相比,TPL+Nrf2 pcDNA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细胞活力显著提高,凋亡率显著降低,Ki67、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结论:TPL可明显抑制JeKo-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 徐成波; 郑瑞玑; 廖斌; 齐彦; 沈建箴
    •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40、80和16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 h)或联合转染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siRNA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OP和BCL-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HOP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40、80和16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各浓度组细胞活力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 h后,各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各组细胞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调,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8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联合CHOP siRNA转染的作用下,RPMI8226细胞中CHOP的表达被抑制,细胞凋亡率与转染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同时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控CHOP/BCL-2信号通路有关。
    • 秦春峰; 尤国莉; 阮云; 沈剑波; 朱笑林; 周国雄
    • 摘要: 目的:探究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L)对肠黏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10只为空白对照组(NC),其余70只饮用5%DSS溶液建立UC模型。建模第3天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丙二醇组(PG),雷公藤内酯醇低浓度组(TLL)、中浓度组(TLM)和高浓度组(TLH),地塞米松组(D),美沙拉嗪组(MS),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天后处死动物,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GDNF、Z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TL低中高剂量组从第4天至第7天体质量下降,但明显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M组小鼠肠黏膜明显受损,杯状细胞减少,出现大量炎性肉芽组织。TLM、TLH组结肠黏膜相对完整,大部分上皮细胞及腺体结构完整,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未见水肿。与NC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中GDNF、Z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LL组、TLM组、TLH组中GDNF、ZO-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其中TLH组表达升高最为显著(P<0.01)。与NC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中GDNF、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TLL组、TLM组、TLH组中GDNF、ZO-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TLH组表达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治疗能显著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可能通过增加GDNF、ZO-1的表达而保护肠黏膜结构稳定性,有望成为治疗UC的新方法。
    • 陈燕晶; 杨丽兰; 谭布珍; 胡辉
    • 摘要: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究雷公藤内酯醇对SKOV3细胞成瘤裸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为:SKOV3组和SKOV3+雷公藤内酯醇组。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2、TNF-α、HIF-1α、CSF-1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1、MMP-2的表达,观察瘤体大小、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KOV3组相比,SKOV3+TP组裸鼠血清中的CSF-1和HIF-1α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IL-2和TNF-α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SKOV3组相比,SKOV3+TP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肿瘤大小减小,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提示MMP-2及VEGF-1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显著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SKOV3细胞后,肿瘤微环境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最终诱导肿瘤发生凋亡。
    • 熊纭辉; 邓海华; 王娟
    • 摘要: 目的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PL)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PL低剂量(25μg/kg)组、TPL高剂量(50μg/kg)组、Nrf2抑制剂(7 mg/kg)组、TPL(50μg/kg)+Nrf2抑制剂(7 mg/kg)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功能;试剂盒法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损伤;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DHE荧光探针法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n检测心肌组织Nrf2及下游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SD、LVEDd、血清CK-MB、GOT、LDH、c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α-SMA阳性表达、ROS荧光强度、HO-1、SOD2、GPx、NLRP3、IL-6、IL-1β、Nrf2、TGF-β1、(p-Smad2/3)/(Smad2/3)、COL-Ⅰ蛋白表达升高,F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体积变小、胞质浓缩、胞核裂解、线粒体肿胀、心肌肌节断裂且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TPL低、高剂量组大鼠LVESD、LVEDd、血清CK-MB、GOT、LDH、c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α-SMA阳性表达、ROS荧光强度、NLRP3、IL-6、IL-1β、TGF-β1、(p-Smad2/3)/(Smad2/3)、COL-Ⅰ蛋白表达降低,FS、HO-1、SOD2、GPx、Nrf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结构损伤缓解;Nrf2抑制剂可逆转TPL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TPL可激活Nrf2/ARE介导的抗氧化、抗炎反应途径,改善AMI大鼠心肌坏死及纤维化。
    • 马斌祥; 何万庆; 周广超; 关永林
    • 摘要: 背景:继发性脊髓损伤致残率高的主要诱因之一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如何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行脊髓损伤30 min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1 mg/(kg·d)],假手术组及脊髓损伤组均经相同途径给予等量含体积分数1%二甲亚砜的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0 d,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于术后第7,14,21,28,35天采用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法评定各组SD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术后第10天收集大鼠的胸脊髓(T8-11),用于组织学检测和蛋白质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脊髓损伤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的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随着伤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雷公藤内酯醇组在受伤后第14,21,28,35天的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术后10 d切取各组大鼠的胸脊髓(T8-11)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脊髓损伤组大鼠胸脊髓核心区纵切面显示严重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而这些异常现象均可被雷公藤内酯醇治疗明显减弱(P<0.05);③RTPCR检测发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p-STAT3和p-JAK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结果证实,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可适度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内酯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 马斌祥; 何万庆; 周广超; 关永林
    • 摘要: 背景:继发性脊髓损伤致残率高的主要诱因之一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如何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行脊髓损伤30 min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1 mg/(kg·d)],假手术组及脊髓损伤组均经相同途径给予等量含体积分数1%二甲亚砜的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0 d,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于术后第7,14,21,28,35天采用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法评定各组SD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术后第10天收集大鼠的胸脊髓(T8-11),用于组织学检测和蛋白质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的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随着伤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雷公藤内酯醇组在受伤后第14,21,28,35天的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术后10 d切取各组大鼠的胸脊髓(T8-11)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脊髓损伤组大鼠胸脊髓核心区纵切面显示严重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而这些异常现象均可被雷公藤内酯醇治疗明显减弱(P<0.05);③RTPCR检测发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p-STAT3和p-JAK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结果证实,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可适度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内酯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