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0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7177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九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等;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文献由2881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华、张方信、王燕斌等。

肠黏膜屏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4 占比:4.78%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7177 占比:95.06%

总计:18069篇

肠黏膜屏障—发文趋势图

肠黏膜屏障

-研究学者

  • 武华
  • 张方信
  • 王燕斌
  • 陈振勇
  • 刘学军
  • 李宁
  • 杨昭徐
  • 王惠凌
  • 冯贤松
  • 王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兴; 孙小琪; 郑伟; 马德欣
    • 摘要: 背景:如何应用中药干预肠黏膜屏障损伤后的自噬失衡状态,从而最终干预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干预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具体机制.方法:CB6F1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汤低剂量组、黄芩汤中剂量组、黄芩汤高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对照组及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在60Co全身照射后4 h内(照射总剂量8 Gy),经尾静脉输注Balb/c H-2d小鼠单个核细胞悬液(骨髓细胞8×107/只+脾细胞8×107/只).造模后当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黄芩汤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应用15 d.最后一次灌胃后8 h取材,每组取6只小鼠小肠组织,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Beclin 1、P62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自噬泡结构;每组剩余1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进行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级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与结论:①应用黄芩汤后,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显著降低,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显著下降,黄芩汤中、高剂量组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最显著,且黄芩汤中、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组织自噬相关指标LC3Ⅱ/Ⅰ、Beclin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6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汤可以促进LC3Ⅱ/Ⅰ、Beclin1水平的恢复并下调P62水平(P<0.01);③透射电镜观察黄芩汤治疗组的自噬泡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增多,且伴有如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形态的恢复;④结果表明,黄芩汤通过干预自噬相关蛋白,促进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自噬稳态的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轻了移植后肠道的排异,有望成为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新方法.
    • 崔兴; 孙小琪; 郑伟; 马德欣
    • 摘要: 背景:如何应用中药干预肠黏膜屏障损伤后的自噬失衡状态,从而最终干预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干预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具体机制。方法:CB6F1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汤低剂量组、黄芩汤中剂量组、黄芩汤高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对照组及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在60Co全身照射后4 h内(照射总剂量8 Gy),经尾静脉输注Balb/c H-2d小鼠单个核细胞悬液(骨髓细胞8×107/只+脾细胞8×107/只)。造模后当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黄芩汤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应用15 d。最后一次灌胃后8 h取材,每组取6只小鼠小肠组织,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Beclin 1、P62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自噬泡结构;每组剩余1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进行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级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与结论:(1)应用黄芩汤后,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显著降低,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显著下降,黄芩汤中、高剂量组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最显著,且黄芩汤中、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组织自噬相关指标LC3Ⅱ/Ⅰ、Beclin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6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汤可以促进LC3Ⅱ/Ⅰ、Beclin1水平的恢复并下调P62水平(P<0.01);(3)透射电镜观察黄芩汤治疗组的自噬泡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增多,且伴有如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形态的恢复;(4)结果表明,黄芩汤通过干预自噬相关蛋白,促进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自噬稳态的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轻了移植后肠道的排异,有望成为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新方法。
    • 李双丽; 张胡莲; 卿勇; 穰真; 崔凡
    • 摘要: 目的探究HIV感染病程中肠黏膜损伤情况。方法选择无症状HIV感染者(A组)、AIDS期患者(B组)及健康组(C组)三组人群,分别行结肠镜检、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杯状细胞计数、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试验。对三组人群的基本信息、肠镜结果、组织病理、杯状细胞数、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指标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HIV感染者疾病进程中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结直肠充血、糜烂、溃疡等总患病率在A组、B组、C组分别为60.0%、80.0%、13.3%(P<0.001)。对比A组,B组炎症细胞浸润更明显,淋巴滤泡数量更多(P<0.003),A组与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233)。杯状细胞比值C组大于A组(P=0.001),A组大于B组(P=0.008)。Claudin-1平均光密度值及灰度值结果一致,C组大于A组(P<0.001),A组大于B组(P<0.001)。CD4^(+)T细胞计数与Claudin-1在免疫组织化学(P<0.001,r=0.822)及蛋白质印迹(P<0.001,r=0.792)结果均呈正相关。病毒载量水平与Claudin-1免疫组织化学(P=0.008,r=-0.476)及蛋白质印迹(P=0.003,r=-0.525)结果均呈负相关。结论HIV感染者肠黏膜损伤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杯状细胞及Claudin-1在HIV感染者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 朱佳丽; 鲁素彩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目前,UC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微生物有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治疗。研究发现,小檗碱对UC有明确疗效,其作用机制包括抗炎、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但各方面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就小檗碱治疗UC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朱满刚; 伍万; 杨月; 叶远玲; 彭伟献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重度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后即予关闭腹腔。术后10 min内经尾静脉推注药物: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参附低剂量组给予5 mL/kg参附注射液+生理盐水5 m L/kg稀释液;参附高剂量组给予10 mL/kg参附注射液。8 h后处死大鼠,以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改变(Chiu′s评分),TUNEL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AI),免疫组化检测促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Western blotting检测跨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NF-α、MDA、Chiu′s评分、AI及Bax均显著增高,IL-10、SOD、Bcl-2、ooccludin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附低剂量组、参附高剂量组TNF-α、MDA、Chiu′s评分、AI均显著降低,IL-10、SOD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附低剂量组比较,参附高剂量组TNF-α、MDA、Chiu′s评分、AI、Bax均显著降低,IL-10、SOD、Bcl-2、occludin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重度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其作用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相关。
    • 张利敏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贲门癌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5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其中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变化、免疫水平变化、术后恢复情况、肠粘膜屏障评价指标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w,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水平较术后24 h均升高(P<0.05);术后1w观察组的PA、ALB、ST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1w,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较术后24 h明显升高(P<0.05);术后1w观察组血清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w,两组患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5);术后1w观察组内毒素、DAO、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免疫水平,改善营养状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李佳楠; 张书信; 洪燕秋; 刘艳; 高静; 马建华; 王梦媛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肌体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慢性复发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分型。慢性复发型UC临床多表现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阳虚湿滞证,风、湿、虚是重要致病因素,脾肾阳虚、风湿阻滞是根本病机。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的机理与钠-氢交换体、Cl^(-)/HCO_(3)^(-)交换体和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异常相关。温阳祛风法是治疗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行之有效的治法,该法以温补脾肾阳气为根本,配合风药以祛风除湿止泻。温阳祛风法的作用机制涉及调节免疫反应、干预信号通路、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肠黏膜屏障及调节水液代谢。研究探析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的发病机理及温阳祛风法的作用机制,为温阳祛风法治疗慢性复发型UC提供科学依据。
    • 罗梦笛; 何庆
    • 摘要: 心脏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生存率仍然不高。肠黏膜屏障损伤是心肺复苏后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肺复苏后,肠道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可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菌移位、炎症反应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进而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但其受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明确心肺复苏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损机制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与转归。未来应对心肺复苏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平易; 魏艳玲; 陈东风; 崔红利
    • 摘要: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它对肠黏膜上皮细胞作用广泛,包括能量供应、免疫调节、调控肠道炎症、肠-脑轴等。目前,肠道SCFAs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SCFAs来源、生理功能、肠道主要SCFAs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深入研究和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 刘晨喆; 肖辉; 张璐芳; 王雯锐
    • 摘要: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可引起运动员运动性免疫抑制,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增加。作为一种安全的营养补充剂,益生菌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或持续时间。本文综述运动员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原因,可改善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益生菌菌株/剂量的特异性及其在体育中应用的作用机理,并阐述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