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60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7753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相关文献由166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文方、张颖杰、于晓妉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534 占比:99.90%

总计:377928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发文趋势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研究学者

  • 徐文方
  • 张颖杰
  • 于晓妉
  • 方浩
  • 胡森
  • 宁志强
  • 山松
  • 易凡
  • 鲁先平
  • 杨新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官虎; 郎庆旭; 刘纯岩; 刘沁; 耿梦柔; 李晓倩; 王珍琦
    • 摘要: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丙戊酸(VPA)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mmol·L^(-1))VPA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于作用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5 mmol·L^(-1) VPA组、5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于作用24和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组和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作用24 h后,2.5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低于2.5 mmol·L^(-1) VPA组(P<0.05);作用72 h后,2.5和10.0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低于2.5和10.0 mmol·L^(-1)VPA组(P<0.05)。5.0 mmol·L^(-1)VPA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MDA-MB-231细胞24和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4 Gy X射线照射组、5.0 mmol·L^(-1)VPA组和5.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5.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明显升高(P<0.01)。作用48 h后,与5.0 mmol·L^(-1)VPA组比较,5.0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自噬率升高(P<0.05)。结论:VPA对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VPA和X射线的联合抑制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是二者联合引起细胞凋亡和自噬增加。
    • 王丹; 李芳伟; 万毅新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预后不良的进展性疾病,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表观遗传改变在PAH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调节,在染色质和基因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与PAH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靶向组蛋白乙酰化途径对PAH有一定的治疗潜力。本文就HDACs在PAH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PAH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孟祥熙; 温海玲; 郑金光; 吴忠隐; 胡森; 孙奎
    • 摘要: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SAHA组,每组8只。烫伤组、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建立50%TBSAⅢ°烫伤大鼠模型,烫伤组和SAHA组分别于伤后腹腔内注射0.25 mL生理盐水、7.5 mg/kg的SAHA;假烫组以37°C水浴代替沸水,后腹腔内注射0.25 mL生理盐水。伤后6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TUNEL法测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的Caspase-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组蛋白3第9位乙酰化的赖氨酸(Ac-H3K9)蛋白,ELISA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烫伤组血浆CK-MB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中NO、Caspase-3、iNOS蛋白表达高于假烫组,Ac-H3K9蛋白表达低于假烫组(P均<0.05);SAHA组血浆CK-MB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中NO、Caspase-3、iNOS蛋白表达低于烫伤组,Ac-H3K9蛋白表达高于烫伤组(P均<0.05)。结论SAHA能减轻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调Caspase-3、iNOS蛋白表达,减少NO生成有关。
    • 孟祥熙; 郑金光; 温海玲; 吴忠隐; 胡森; 孙奎
    • 摘要: 目的:研究伏立诺他在无静脉补液条件下对致死性烫伤大鼠生存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50%TBSAⅢ°烫伤大鼠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n=12):37°C水浴浸泡;烫伤组(n=24):伤后腹腔内注射0.25 mL生理盐水;SAHA组(n=24):伤后腹腔内注射SAHA(7.5 mg/kg,溶于0.25 mL 0.9%生理盐水)。伤后观察6 h,各组取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血浆CK-MB、TNF-α水平,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采用伊文斯蓝(EB)染色法检测心脏组织血管通透性,caspase-3活性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内HIF-1α、iNOS、BNIP3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剩余大鼠观察12 h生存率。结果:烫伤组伤后12 h内全部死亡,给予SAHA处理后12 h生存率为50%,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烫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伤后CK-MB水平、血管通透性、TNF-α含量、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HIF-1α及iNOS、BNI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而给予SAHA处理后,CK-MB水平、血管通透性、TNF-α含量、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HIF-1α及iNOS、BNI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无液体复苏条件下,SAHA能延长致死性烫伤大鼠生存时间,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血管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HIF-1α及下游靶基因iNOS、BNIP3的表达有关。
    • 朱天宝; 涂杰; 盛春泉; 徐德锋; 刘娜
    • 摘要: 目的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与唑类药物联用对唑类耐药念珠菌的体外协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根据棋盘稀释法,测试HDAC抑制剂和唑类药物联用对临床耐药株的协同抗真菌活性,通过时间-生长曲线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对化合物Rocilinostat的抑菌效果、毒性进行考察。结果化合物Rocilinostat与唑类药物联用对多种耐药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表现出优秀的协同抗真菌活性,并且其在高浓度下与氟康唑联用表现出抑菌效果。此外,化合物Rocilinostat对正常细胞表现出低毒性,且对白念珠菌HDAC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优于对照药伏立诺他。结论化合物Rocilinostat作为真菌HDAC抑制剂,具有优秀的体外协同抗真菌活性,且对真菌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作用。
    • 张曼; 刘爱春
    • 摘要: 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转录因子与DNA位点结合,从而发挥基因表达作用。同时,乙酰化的组蛋白可以增加DNA对转录激活剂的活性,并减弱转录抑制因子的功能。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HDAC的异常表达与许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息息相关,HDAC抑制可加快肿瘤细胞凋亡,所以小分子HDAC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已被开发用于新型的抗癌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目前基于HDAC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不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于HDAC抑制剂反应良好。然而,治疗耐药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篇综述强调了目前已获批准或正处于研究中的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HDAC抑制剂的应用及治疗进展。
    • 李慧锋; 袁忠民; 吴森斌; 马莹; 赵凡一; 何伟文; 梁建峰; 伍健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51和H4细胞,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LBH589)和M344、伏立诺他(SAHA)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法分别检测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MCM)蛋白家族成员MCM2、MCM3、MCM4、MCM5、MCM6和MCM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和曲古霉素(TSA)处理U251细胞后,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复制能力。用MCM抑制剂环丙沙星(CPX)处理U251和H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DACIs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HDACIs组BrdU的掺入率降低(P<0.05);HDACIs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Western blotting和qPCR结果显示,HDACIs降低MCM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PX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结论】HDACIs通过下调MCM2-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 潘春容; 邓瑞雪; 胡林杰; 朱学亮; 孙跃峰; 王桂荣; 蒙学莲
    • 摘要: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复制的影响,以确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在PPR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qPCR法检测PPRV感染后Vero细胞HDACs(HDAC1~1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针对不同类型HDACs的抑制剂处理感染PPRV的Vero细胞48 h,Western blot筛选影响PRPV N蛋白表达的抑制剂;应用筛选出的抑制剂处理感染PPRV的Vero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TCID_(50)法进一步分析抑制剂对病毒RNA、蛋白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PPRV感染后,Vero细胞HDAC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SAHA、TMP269、MGCD0103处理后,PPRV 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呈剂量负相关;SAHA、TMP269、MGCD0103也显著降低PPRV N RNA表达水平(P<0.05,P<0.05,P<0.01)和病毒滴度(P<0.05,P<0.05,P<0.01)。这表明Ⅱa类HDACs抑制剂和Ⅰ类HDACs抑制剂能抑制PPRV的复制,Ⅰ类HDACs(HDAC1~3)和Ⅱa类HDACs(HDAC4~5、HDAC7、HDAC9)可能参与调控PPRV的感染。
    • 郎庆旭; 牛雪霜; 杨凯文; 张韧; 王思腾; 祖米热提古丽·吾买尔; 王珍琦
    • 摘要: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丁酸钠(NaBt)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NaBt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照射后24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照射后6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水平;照射后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p2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照射后24和48 h,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照射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NaBt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A549细胞6 h后,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Δψm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和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NaBt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A549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caspase-3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和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p2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aBt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到线粒体凋亡通路的调控。
    • 何涵; 史乃元; 刘彦希; 张巍
    • 摘要: 尽管有广泛的筛查计划,宫颈癌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第三大常见癌症。目前,在大多数宫颈癌病例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但疾病进展也需要表观遗传学调控,赖氨酸残基翻译后乙酰化已成为所有真核生物的关键调控机制。本文将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