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酯化
硫酸酯化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6650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加工过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与开发利用研讨会、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药杂志》第九届编委会暨中药新药研发理论与技术创新论坛等;硫酸酯化的相关文献由6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地发、刘艳红、刘荛琦等。
硫酸酯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650篇
占比:99.65%
总计:36777篇
硫酸酯化
-研究学者
- 刘地发
- 刘艳红
- 刘荛琦
- 吕武清
- 唐春山
- 廖祝元
- 李志勇
- 杨小玲
- 程帆
- 谢宁
- 陈雪峰
- 刘宁
- 徐瑶
- 李和平
- 邱尹琬
- 干信
- 耿越
- 周茜兰
- 木全章
- 杜予民
- 沈月毛
- 丁健
- 何钢
- 刘长江
- 叶明
- 吴光斌
- 吴国荣
- 吴奕光
- 宋东辉
- 张卫明
- 张迎庆
- 张静
- 李文姬
- 李祥
- 李绍顺
- 杨官威
- 杨建红
- 江长兵
- 王强
- 王振宇
- 王瑞芳
- 艾菁
- 苟小军
- 蒋岩
- 袁怀波
- 袁金伟
- 谢远红
- 邹明畅
- 郭晓强
- 钟耀广
-
-
朱凯;
刘闪闪;
叶兴乾;
陈士国
-
-
摘要:
果胶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大分子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有研究发现对多糖进行改性,可以提高其生物活性。本文以柑橘罐头废水中回收的柑橘囊衣果胶(PP)及其降解寡糖(POS1和POS2)为研究对象,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两种方法进行硫酸酯化,提高其活性。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分析表明:经两种体系硫酸酯化后,果胶多糖和寡糖分子质量均降低,且均有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单糖单元脱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NMR)对柑橘囊衣果胶多糖及其硫酸酯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各组分的半乳糖醛酸的H4在硫酸酯化后出现低场位移动,POS1的半乳糖异头氢和POS2的阿拉伯糖异头氢信号均向低场位移动,说明在主链和侧链均发生硫酸酯化。细胞模型试验表明,对柑橘囊衣果胶寡糖POS1及POS2进行硫酸酯化后,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其中,POS1-T的效果最佳,为30.25%。这说明硫酸化可有效提高果胶的抗肿瘤效果。
-
-
杨庆伟;
王芃;
全迎萍
-
-
摘要: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活性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硫酸酯化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S-GF)的抗凝血活性。溶栓活性采用纤维蛋白板法测定。结果:最终确定硫酸酯化温度为60°C,时间3 h,GF∶氯磺酸=200 mg∶20 mL为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酯化多糖S-GF的取代度为2.01。经过Sephadex G50柱层析证明S-GF为均一组分。不同浓度的S-GF均能有效延长APTT和TT,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APTT和TT延长的时间越长,而对PT未见明显延长。结论:S-GF具有一定的抗凝血特性,并且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实现抗凝血的,但是比肝素钠的抗凝血能力低。
-
-
秦飞;
赵炯烽;
金一丰
-
-
摘要: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氨基磺酸在催化剂尿素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酯铵盐。考察反应气氛、原料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硫酸酯铵盐性能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氮气氛围下,氨基磺酸与聚醚摩尔比为0.9∶1,催化剂量为总投料量的1.5 wt%,反应温度120°C,反应时间2 h,产品中活性物含量超过87 wt%。
-
-
孙瑜辰;
康淑荷
-
-
摘要:
为了提高提取后粗茶多糖的生物活性,采用浓硫酸法将水提醇沉后的茶多糖(TPS)进行硫酸酯化修饰。通过研究酯化后茶多糖添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硫酸铵添加量等单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多因素条件下的最佳参数:茶多糖添加量1.10 g、反应时间1.81 h、硫酸铵添加量1.67 g,硫酸酯化后的茶多糖取代度达到1.37,为以后进行茶多糖改性提供参考。
-
-
严娅娟;
陈新利;
杨涛;
王留宝;
吴晖
-
-
摘要:
目的 通过硫酸酯化修饰葛根多糖(PLP),并对比研究其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多糖(PLPs)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修饰葛根多糖;分别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体系考察PLPs的抗氧化活性;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灌胃给药PLPs,考察PLP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对脾脏及胸腺的作用以及对血清中IL-2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PL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用;PLPs可显著抑制H22肿瘤细胞的增殖、提高免疫器官作用指数、提高血清中IL-2及TNF-α的含量,其活性优于未经修饰的PLP.结论 硫酸酯化修饰可显著提高葛根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免疫器官功能增强、IL-2及TNF-α释放增加及抗氧化活性提高有关.
-
-
梁英;
毕红梅;
郑文凤;
毕洪梅;
李志江
-
-
摘要:
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浓硫酸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平菇多糖硫酸化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FT-IR光谱仪对平菇多糖和平菇多糖硫酸酯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探索了平菇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平菇多糖硫酸酯制备优化工艺条件为平菇多糖1.00 g,浓硫酸加入量10 mL,反应温度60 °C,反应时间90 min,该条件下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为0.48.FT-IR光谱分析证明硫酸基与平菇多糖形成了平菇多糖硫酸酯.平菇多糖硫酸酯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半数清除率)分别是0.816,1.882,1.611 mg/mL;平菇多糖硫酸酯的还原力和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力均优于平菇多糖.说明平菇多糖经硫酸酯化后抗氧化能力增强.
-
-
-
-
杨波;
杨光;
陈远娇;
杨文丽
-
-
摘要:
为了研究纳豆多糖硫酸化的最佳改性工艺及特性,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纳豆多糖进行硫酸化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硫酸酯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当V氯磺酸:V吡啶为1:4、V酯化试剂:V多糖为4:3、酯化时间为1 h、酯化温度为60°C 时,得到最大取代度为1.613;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比较纳豆多糖与酯化多糖的官能团变化,结果证实了硫酸酯化多糖的存在;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纳豆多糖与酯化多糖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24 h时,硫酸化纳豆多糖对阪岐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高于纳豆多糖,随培养时间及多糖浓度的增加,硫酸化纳豆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可能超过纳豆多糖.
-
-
-
-
-
-
- 《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选择适宜的方法对香菇多糖分子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和结构表征,明确改性效果.选用氯磺酸-吡啶法和浓硫酸法对香菇多糖硫酸酯化,并进行了比较;利用一氯乙酸法对其进行羧甲基化;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氯磺酸-吡啶法硫酸化取代度达1.38,产率达79.23%,硫含量达14.59%,效果优于浓硫酸法;1247 cm-1和807 cm-1的特征吸收峰证明硫酸基的引入,碳谱δ79.06附近的峰证明C2和C4被部分硫酸基取代;羧甲基化碳谱中C2和C4位附近出峰说明其位上羟基被取代,且异头碳为单一β-D吡喃环糖苷键构型.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香菇多糖结构表征证实,硫酸酯化和羧甲基化二种化学修饰方法对香菇多糖分子结构改性是可行的,且氯磺酸-吡啶法更适合香菇多糖硫酸化.
-
-
-
杜予民
-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
| 2003年
-
摘要:
关于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化学研究与应用概况,国内外学者和作者曾作过报道.为使读者了解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新近研究和发展,本文将主要围绕作者实验室工作,仅就甲壳素壳聚糖的羧甲基化、硫酸酯化、季铵化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合成反应和其结构功能与应用作进一步综述,以其促进我国再生资源甲壳素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