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57820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精细石油化工进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2016年学术年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2013学术年会等;氨基磺酸的相关文献由1715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善信、崔溶文、成其明等。

氨基磺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5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7820 占比:99.10%

总计:58345篇

氨基磺酸—发文趋势图

氨基磺酸

-研究学者

  • 俞善信
  • 崔溶文
  • 成其明
  • 姚志钢
  • 文瑞明
  • 李凯
  • 蒋新元
  • 张竞清
  • 扈爱国
  • 秦雪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甘玮; 郭新茹; 任杰; 单润涛
    • 摘要: 某600MW热电厂1号机组凝汽器不锈钢管存在严重的积垢问题,造成运行中端差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通过使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清洗工艺对凝汽器不锈钢管内部沉积垢进行去除,结果发现:清洗完毕后凝汽器内、外环换热管管壁表面清洁,无残留水垢及腐蚀产物,平均除垢率达到96%,满足《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及成膜导则》(DLT 957—2017)中的各项要求,清洗效果评定为优良。
    • 罗畅; 宋国栋; 刘素美
    • 摘要: 海洋中的氮循环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而硝化过程是氮循环的关键一环,准确获取硝化速率对于丰富海洋氮循环的认识至关重要。^(15)N标记同位素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硝化速率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准确测定^(15)N加富样品产生的^(15)NO_(2)^(-)和^(15)NO_(3)^(-)的含量,但目前的方法普遍存在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成本较高、所需样品体积较大或者检测限较高等问题。研究以低成本的膜进样质谱作为^(15)N加富样品测试设备,建立了基于镉柱与氨基磺酸双还原体系测定^(15)N加富样品中^(15)NO_(3)^(-)含量的方法。经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的具体方法:采用1 mol/L HCl配制^(15)mmol/L的氨基磺酸(SA)作为反应试剂除去样品原有的NO_(2)^(-),然后利用镉柱将^(15)NO_(3)^(-)还原为^(15)NO_(2)^(-),再按照1︰60(V︰V)的比例加入SA将^(15)NO_(2)^(-)还原为^(29)N_(2),最终被膜进样质谱检测。此方法可以测定的^(15)NO_(3)^(-)样品浓度范围为0~40μmol/L,其精密度为0.3%(10μmol/L),并具备成本低、测定快速(3 min/样品)、样品消耗体积小、检测限低(0.05μmol/L)且无显著的盐效应等特点。利用该方法测得青岛石老人0~10 cm砂质沉积物中^(15)NH_(4)^(+)和^(15)NO_(2)^(-)的潜在氧化速率分别为0.08~0.17 nmol N/(cm^(3)·h)和0.53~1.56 nmol N/(cm^(3)·h),验证了研究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沉积物中硝化速率的测定。
    • 秦飞; 赵炯烽; 金一丰
    • 摘要: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氨基磺酸在催化剂尿素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酯铵盐。考察反应气氛、原料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硫酸酯铵盐性能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氮气氛围下,氨基磺酸与聚醚摩尔比为0.9∶1,催化剂量为总投料量的1.5 wt%,反应温度120°C,反应时间2 h,产品中活性物含量超过87 wt%。
    • 吴世清
    • 摘要: 双氟磺酰亚胺的清洁生产工艺使用间歇反应釜作为预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器作为主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器包含串联的第1温区和第2温区,2个温区均包含多个串联的反应模块;先将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氯化亚砜加入间歇反应釜进行反应,得到预反应液,然后将预反应液打入第1温区进行反应,得到双氯反应料液,再将双氯反应料液和氟化氢液体同时打入第2温区进行反应,得到双氟反应料液,经减压精馏,得到高纯度双氟磺酰亚胺产品。该发明基于微通道反应器,从双氯磺酰亚胺的合成开始,经过氟化氢高效氟代反应,精馏提纯得到高纯度双氟磺酰亚胺产品。
    • 张敏; 李云锋; 常薇; 朱炜; 张洛红; 金仁喜; 邢艳
    •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高效环境修复与能源转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以半导体材料为光催化剂,可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望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得以实际应用的关键.近几十年,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半导体材料并应用于光催化研究.其中,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有机非金属光催化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因其稳定的分子结构,较小的禁带宽度(~2.7 e V)以及合适的能带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与大多数半导体光催化剂相似,由于传统g-C_(3)N_(4)上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极易复合,表面催化活性位点较少,可见光响应范围较窄,使得其催化效率不高.基于g-C_(3)N_(4)独特的有机分子结构,通过引入功能化的特定基团以优化g-C_(3)N_(4)的电子能带结构,促进载流子传输,拓展可见光响应范围,是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在各种功能化官能团中,具有强电负性的含氧基团对g-C_(3)N_(4)的Melon单元优化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本文通过g-C_(3)N_(4)与氨基磺酸间的简单固相热反应成功合成了磺酸基功能化的g-C_(3)N_(4)纳米片(SACN),并实现了同步增强的相互作用.根据固体强酸特性,氨基磺酸可以在热处理的辅助下对g-C_(3)N_(4)进行酸刻蚀,从而增加其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催化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结果表明,磺酸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产生的电荷驱动力可极大改善g-C_(3)N_(4)的电荷转移动力学,有效抑制了它们的再结合.此外,吸电子诱导效应还可促进g-C_(3)N_(4)的局域电子再分布,进而降低g-C_(3)N_(4)的导带电位,增强光诱导电子的还原能力.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ACN-400样品(前驱体中氨基磺酸加入量为400 mg)在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以及光降解传统污染物领域展现出较好的性能,其在入射光波长为420±15 nm时的产氢表观量子效率为11.03%.综上,本文为设计合成具有较高产氢性能以及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策略.
    • 艾晓莉; 冯艳林; 刘达玉; 颜军; 刘刚; 王毅
    • 摘要: 花色苷提取主要影响有色作物及产品中天然色素的准确检测及含量评定。试验以花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ANOVA分析法确定复合谷物花色苷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其最佳提取工艺,并以此为基础对谷物花色苷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氨基磺酸作为花色苷提取的新型酸试剂具有良好实用性,其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氨基磺酸0.05%,料液比1∶50(g/mL),提取次数2次,乙醇含量(体积比)60%,提取时间10 min;谷物中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该试验获得的花色苷提取工艺为天然色素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 朱慧琴
    • 摘要: 锂离子电池因为它的充放电时间长、容量小、便利、环境节能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许多的金属钴与锂,有较高的回收使用价值。以正极复合材料研究为主要实验载体,探索正极复合材料中的钴、锂在氨基磺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反应体系中可以进行的化学实验。利用单因素的混合实验以及正交实验,按照单因素的混合实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综合剖析并最终确定了正交实验的最优浸出条件。钴、锂质量分数为69.75%,5.31%。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废旧的锂离子电池中钴、锂离子回收的最优反应条件:初次反应时的环境稳定,温度一般为90°C,氨基磺酸的反应浓度一般稳定为2 mol/L,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稳定为12%,固液比一般为20 g/L。
    • 潘越; 叶华; 李昊昱
    • 摘要: 以废旧三元正极材料作为原料,提出了还原焙烧与氨基磺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提高锂的回收效率,同时实现组分的分步分离回收。在焙烧温度650°C、碳用量10%、还原焙烧时间90 min条件下,三元正极材料被还原为Li_(2)CO_(3)、NiO、MnO、Ni、Co的混合物,还原焙烧产物分步浸出,水浸回收锂,酸浸回收镍、钴、锰。采用氨基磺酸浸出水浸渣,最佳酸浸条件:氨基磺酸浓度0.75 mol/L、浸出温度60°C、固液比28 g/L、浸出时间40 min,此条件下镍、钴、锰的浸出率分别可以达到98.77%、98.71%、98.45%。
    • 郑云香; 王向鹏; 张春晓
    • 摘要: 以肉桂醛改性壳聚糖制备了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CACS),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实验对其结构表征。利用失重实验、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其在1 mol/L氨基磺酸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1 mol/L氨基磺酸中CACS能有效的抑制酸液对N80钢的腐蚀,当其浓度为1000 mg/L时,缓蚀率高达98.09%,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吸附模型分析可知CACS在N80表面的吸附与Langmuir吸附模型相符,存在化学与物理两种吸附形式,且CACS加入后提高了腐蚀过程的活化能,减慢了腐蚀反应速率,抑制了N80钢的腐蚀。
    • 王玥; 杨隽; 仇伟; 郭雅妮
    • 摘要: 为有效防止尾矿坝化学堵塞可在排水设施上涂覆海藻酸钠基吸附材料。以海藻酸钠(SA)为基体,高碘酸钠为氧化剂,氨基磺酸为改性材料,制备了一种吸附材料氨基磺酸改性海藻酸钠(MSA),使用FT-IR、SEM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MSA对Fe^(3+)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HSO3 H被成功引入到海藻酸二醛(ADA)上制得MSA;MSA吸附Fe^(3+)后分子尺寸增大,分子链空隙增大。MSA吸附Fe^(3+)的较佳吸附条件为Fe^(3+)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Fe^(3+)溶液pH值2、吸附时间240 min,吸附温度25°C,此时MSA对Fe^(3+)的吸附量最大,为15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MSA对Fe^(3+)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