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7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653651篇;相关期刊300种,包括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化工安全与环境、日用化学工业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2015年电力行业节能环保论坛暨技术应用交流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第七届)全国磺化/乙氧基化技术与市场研讨会等;三氧化硫的相关文献由246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康丽、周欣、杨嵩等。

三氧化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3651 占比:99.90%

总计:654322篇

三氧化硫—发文趋势图

三氧化硫

-研究学者

  • 付康丽
  • 周欣
  • 杨嵩
  • 赵瀚辰
  • 郭朝华
  • 孙明和
  • 张勤
  • 杨成龙
  • 方银军
  • 王红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硫酸工业编辑部
    • 摘要: 《硫酸工业》杂志(CN32-1126/TQ,ISSN1002-1507)创刊于1959年,是我国硫及硫酸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期刊坚持“指导性、技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全面报道国内外硫及硫酸行业(硫化氢、硫黄、硫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铁矿、硫肥及硫化工等)的科研和设计、生产实践和革新改造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广大硫与硫酸工作者提供一个政策宣传、技术交流、观点争鸣的平台。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市场分析、综述与专论、科研开发、硫黄回收、生产实践、烟气脱硫脱硝、硫铁矿利用、资源利用与环保、污酸污水处理、节能与余热回收、含硫废物治理、硫肥与复混肥、精细硫化工、上下游产业、设备与自动化、标准检测等。
    • 高峰; 贠莹; 王海波; 刘忠生
    • 摘要: 碱性吸收剂喷射脱除SO_(3)技术是一种利用碱性吸收剂与烟气中SO_(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将其脱除的技术,其对SO_(3)的脱除效率较高且可以缓解脱硝催化堵塞及下游设备腐蚀等问题。对比研究了几种碱性吸收剂对烟气中SO_(3)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混合吸收剂比单一吸收剂对SO_(3)有更好的脱除能力,适当提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有利于改善对SO_(3)的脱除效果。为保证碱性吸收剂喷射系统对烟气中SO_(3)的脱除效果和稳定运行,需要对吸收剂调配输送和喷射系统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
    • 李世光; 刘玉喜; 冯自德
    • 摘要: 三氧化硫膜式磺化法生产重烷基苯磺酸时,过量的部分三氧化硫不可避免的会以游离硫酸的形式残留在磺酸产品中,对磺酸盐产品性能产生影响。“多层级逆向带吹”工艺通过向上均匀分布的废热空气与向下均匀分布的磺酸料液充分接触,将料液中夹带的三氧化硫通过排风管吹带至尾气管线。料液按照游离酸含量要求进行2层级及以上的逆向带吹,可有效脱除过量的三氧化硫,进而控制产品中游离酸的含量。当重烷基苯磺酸进料酸含量(以H_(2)SO_(4)计)在3.8%、进料流量为1 t/h,进行2层级逆向带吹工艺时,考察了废热空气温度、流量对脱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热空气在70°C、流量为800 m^(3)/h,可处理至出料酸含量(以H_(2)SO_(4)计)约0.5%,平均脱酸率为86.8%。
    • 方项林; 苏江峰; 吕鑫宽; 申健
    • 摘要: 某公司火法熔炼收尘系统在熔炼余热锅炉出口与熔炼电除尘器出口分别安装两台氧气浓度在线分析设备。本文分析氧气浓度对电除尘器白烟尘含硫量、排灰及电场运行、收砷器以及废酸产生的影响,介绍了氧气浓度检测分析仪的应用。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熔炼白烟尘颜色及氧气浓度检测的数据来精准调整工艺参数,可保证熔炼电除尘器收集的白烟尘含硫量稳定,将电除尘器电压控制在最优范围内,使收尘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有效提高后续收砷工段收集的烟灰的纯度,同时有效降低制酸系统废酸的产生,减少废酸处理成本。
    • 张俊峰; 于明飞
    • 摘要: 以含砷金铜精矿富氧侧吹熔炼烟气干法收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骤冷塔喷枪布局、骤冷塔有效高度、布袋收砷器入口温度等因素对干法收砷效果的影响,并就相关技术控制难点作了研究。通过控制氧气含量可控制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含量;取消骤冷塔顶部喷枪,在塔体再增加2支喷枪,可使烟气有效降温;通过增加骤冷塔的高度可延长吸收剂在骤冷塔中的停留时间,使其完全汽化;通过控制骤冷塔喷枪吸收剂的喷洒量,可控制布袋收砷器入口温度维持在150~170°C。上述措施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目前系统投矿量1 900 t/d,投矿砷品位1.5%,收砷量23 t/d,制酸工段净化稀酸含砷量由18 000 mg/L下降至4 000 mg/L;净化工序一级高效洗涤器阻力下降2 000 Pa左右,稀酸压滤渣产量大幅下降;系统运行稳定。
    • 吴世清
    • 摘要: 双氟磺酰亚胺的清洁生产工艺使用间歇反应釜作为预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器作为主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器包含串联的第1温区和第2温区,2个温区均包含多个串联的反应模块;先将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氯化亚砜加入间歇反应釜进行反应,得到预反应液,然后将预反应液打入第1温区进行反应,得到双氯反应料液,再将双氯反应料液和氟化氢液体同时打入第2温区进行反应,得到双氟反应料液,经减压精馏,得到高纯度双氟磺酰亚胺产品。该发明基于微通道反应器,从双氯磺酰亚胺的合成开始,经过氟化氢高效氟代反应,精馏提纯得到高纯度双氟磺酰亚胺产品。
    • 潘红; 高子栋; 王玉洪; 陈瑞稼
    • 摘要: 三氧化硫(SO_(3))是评价水泥产品质量及等级的重要技术指标。为评价实验室水泥三氧化硫的检验能力,本文采用稳健统计法,以中位值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距为能力评定标准差,利用实验室间Z比分数(Z_(B))分析了150家实验室的水泥三氧化硫检验结果。利用Origin绘制了各实验室检验结果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正态分布曲线、Z比分数(Z_(B))柱状图及尧敦(Youden)图,系统地分析了各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及偏差。在分析了能力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水泥中三氧化硫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了检验操作技术建议。
    • 李金安; 丁洁; 陈湘鼎
    • 摘要: 无水氟化氢(AHF)是氟化工行业最为基础的化工原料,无水氟化氢的制备技术在工业上已经成熟应用。目前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技术是萤石法和氟硅酸法,其中萤石法采用的是回转窑式制备无水氟化氢,氟硅酸法采用浓硫酸使氟硅酸分解成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气体制备无水氟化氢。萤石法存在传热、传质低等缺点,氟硅酸法存在大量稀硫酸需处理等制约因素,而气固相法流化床工艺采用水蒸气、三氧化硫气体和萤石粉在流化床内发生反应制备无水氟化氢,因流化床具有较高的传质、传热效率的特点,流化态下的气固相反应极大地提高了传质和传热效率。
    • 李建波; 杨效益; 孙永强; 郭朝华; 李萍; 任晓丹
    • 摘要: 在实验室三氧化硫降膜式硫酸化装置上,分别以n(SO3):n(窄分布脂肪醇醚(AEO))、硫酸化温度、SO3体积分数、脂肪醇醚硫酸酯放置时间和中和温度为单因素变量,研究了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盐(窄分布AES)产品中二噁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n(SO3):n(窄分布AEO)的增加、硫酸化温度的升高、SO3体积分数的升高、脂肪醇醚硫酸酯放置时间的延长和中和温度的升高,窄分布AES中二噁烷的含量增加.
    • 尹子骏; 胡松; 向军; 苏胜; 王中辉; 王乐乐; 安晓雪; 赵志刚; 陈逸峰; 刘涛; 汪一
    • 摘要: 在燃煤烟气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被广泛应用,然而SCR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会使烟气中的SO2氧化成SO3,SO3会与NH3等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和硫酸铵(AS),当烟气温度低于硫酸铵盐的凝结温度时,其会沉积在催化剂、空预器及其附属设备上,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对电厂的运行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燃煤烟气中SO3与硫酸氢铵的生成特性及其控制方法最新进展,分析了SO3在锅炉和SCR系统中的形成机理、迁徙转化特性,阐述了控制SO3与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介绍了不同活性组分对催化剂表面SO3和硫酸氢铵生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发新型催化剂是燃煤烟气中SO3与硫酸氢铵生成控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