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醇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537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医药与保健、中老年保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花生学术研讨会等;乙醇脱氢酶的相关文献由103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绍通、李兴江、李林等。

乙醇脱氢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5375 占比:99.64%

总计:85687篇

乙醇脱氢酶—发文趋势图

乙醇脱氢酶

-研究学者

  • 姜绍通
  • 李兴江
  • 李林
  • 毛跟年
  • 潘丽军
  • 罗水忠
  • 郑志
  • 刘登望
  • 毛裕民
  • 王国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嫒春; 曾礼兰; 方帅; 王有钧; 夏屿; 王艳; 赵盈盈; 孙群; 胡承
    • 摘要: 选用不同产地的四种浓香型白酒样品(编号为SC1、SC2、SC3、JS),建立小鼠灌胃模型,分别灌胃白酒、高醇白酒、高酯白酒和相同浓度的酒精溶液,随后测定小鼠的行为指标,血液中乙醇和乙醛含量以及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后,白酒中高浓度异丁醇、正戊醇和异戊醇显著降低了小鼠的协调能力(P<0.05);血液中乙醇含量(3692~23237 mg/L)和乙醛含量(18~84 mg/L)均升高;增加白酒中大多数醇类和酯类含量均能抑制ADH(30.93~45.73 U/L)和ALDH(87.98~104.61 U/L)活性,且对ADH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增加SC2和SC3酒样中丁酸乙酯含量可以同时促进ADH(34.73 U/L、35.11 U/L)和ALDH(104.61 U/L、103.52 U/L)的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白酒及其差异化风味成分(增量变化)对乙醇代谢和关键代谢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张梦园; 杨晓华; 段梦月; 张华峰
    • 摘要: 采用乙醇分级分离技术从箭叶淫羊藿中分离得到了多糖新组分EP80,应用薄层色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EP80的理化性质,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刚果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EP80的结构特征,考察了EP80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酒精代谢相关酶的效应。结果表明,EP80由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木糖组成,其分子量为3.2×104 Da,具有吡喃糖苷骨架,含有三股螺旋结构,在230 nm附近有正Cotton效应,在260 nm附近有负Cotton效应,微观形貌呈不规则片状,有突出的褶皱结构,热失重区间主要集中在240~350°C。EP80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有效浓度(EC 50)分别为0.029和0.235 mg/mL。EP80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对乙醛脱氢酶的EC 50明显低于乙醇脱氢酶(P<0.01)。本研究为淫羊藿多糖新组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丛万锁; 王晓杰
    • 摘要: 以玉米醇溶蛋白源玉米肽为研究对象,采用D-氨基葡萄糖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其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制备玉米糖肽,然后利用截断分子质量为5、3和1 ku的超滤膜对玉米糖肽进行顺次分级分离,获得分子量>5、3~5、1~3和<1 ku四个组分。通过测定各组分的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激活活性,表征分子量对玉米糖肽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的玉米糖肽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在1~5 ku范围内;螯合亚铁离子、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和激活乙醇脱氢酶的玉米糖肽组分的分子量集中在1~3 ku范围内,在浓度为2 mg/mL时,相应的活力分别为83.22%、59.39%、2.248和37.92%;而分子量<5 ku的玉米糖肽组分均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说明超滤膜分级对玉米糖肽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大,可以依据玉米糖肽的生物活性选择超滤组分。
    • 黄项鸣; 陆敏; 樊欣钰; 张梦秋
    • 摘要: 目的:观察明赶饮对急性酒精中毒(AAI)模型大鼠的解酒保肝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明赶饮高、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0.101 g/kg灌胃,明赶饮高、低剂量组分别予7.6、3.8 g/kg明赶饮水煎浓缩液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予50%食用酒精溶液15 mL/kg灌胃建立AAI模型,空白组续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次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随机取6只进行翻正反射试验。各组另6只大鼠分别于第2次灌胃后0.5、1.0、1.5、2.0、3.0、5.0 h在浅麻醉状态下经尾静脉取血,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乙醇浓度,并获得血乙醇动力学参数。各组所有大鼠于第2次灌胃后12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含量;取肝脏,检测肝组织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结果:各给药组大鼠酒后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明赶饮高剂量组大鼠醉酒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各给药组睡眠时间、醒酒时间显著缩短(P<0.01),其中明赶饮高剂量组大鼠睡眠时间、醒酒时间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P<0.05)。灌胃50%食用酒精后0.5 h,明赶饮高剂量组大鼠血乙醇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灌胃后1.0、1.5、2.0、3.0、5.0 h,各给药组大鼠血乙醇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灌胃后5.0 h明赶饮高剂量组大鼠血乙醇浓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血乙醇浓度达峰时间均有所缩短,而达峰浓度、血乙醇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明赶饮高剂量组血乙醇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D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A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其中明赶饮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P<0.01),ADH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明赶饮对AAI模型大鼠有显著解酒、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ADH活性,以高效降低血乙醇浓度。
    • 赵文俊; 叶倩君; 李伟杰; 赵超凡; 彭东; 杜冰; 黎攀
    • 摘要: 探究淡豆豉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用低、高剂量[5 g/(kg·bw)、10 g/(kg·bw)]的淡豆豉对大鼠进行为期一周的预处理,再用12 mg/(kg·bw)52°红星二锅头一次性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分别测定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和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淡豆豉能够抑制血清中AST、ALT、和ALP水平的升高,抑制率最高为47.18%;不同剂量淡豆豉和阳性对照均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其中高剂量淡豆豉对IL-1β水平的抑制率达到了72.03%;高剂量淡豆豉预处理使肝组织中CAT的酶活升高到312.80 U/mg prot,SOD和GSH-Px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淡豆豉能改善大鼠肝细胞损伤程度。因此,自制淡豆豉对ALD具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 曾礼兰; 刘嫒春; 方帅; 孙群; 胡承
    • 摘要: 以香气活力值(OAV)为基础,通过体外酶学实验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酯类、醇类物质对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活性(ALDH)的影响.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香气活力值最大(OAV≥7 284),其次分别为戊酸乙酯(OAV≥ 1 276)和丁酸乙酯(OAV≥845);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差异很大,醇类和酯类的加入会抑制ADH活性,其中正戊醇、异丁醇和戊酸乙酯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27.64%、29.32%和26.72%,且具有剂量依赖性(R2>0.9);然而,除了正丙醇,大部分醇类和酯类的加入会不同程度的促进ALDH活性.
    • 杨希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酒文化的日益盛行,以及抗生素滥用的越发严重,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为了加强医务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该文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发病人群、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进展等相关知识进行综述,为临床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 帕成周; 邬善敏
    • 摘要: 目的:探究ADH家族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价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临床资料来源于TCGA数据库,利用Metabolic gEne RApid Visualizer数据库、TCGA数据库对ADH家族在正常肝组织和HCC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ADH家族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Cox分析选择可能影响HCC预后的因素及验证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GeneMAMIA、STRING在基因层面和蛋白表达水平上探索ADH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对ADH家族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在HCC中ADH1A、ADH1B、ADH1C、ADH4、ADH7低表达;ADH1A、ADH1B、ADH1C、ADH4低表达组生存率较差,可能与H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ADH1A、ADH1C、ADH4表达水平、肿瘤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进一步提示ADH1A、ADH1C、ADH4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DH1A-ADH1B、ADH1B-ADH1C、ADH1A-ADH1C基因之间存在通路,ADH家族与酯酶D、乙醛脱氢酶联系密切.ADH家族主要参与乙醇氧化及视黄醇代谢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糖酵解/糖异生、化学致癌作用、细胞色素P450对药物的代谢等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结论:ADH1A、ADH1C、ADH4可能是HCC患者预后评判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为ADH家族在HCC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 陈思婷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填海对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叶片叶绿素含量、呼吸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实验以围填海不同区域白骨壤的叶片和指状呼吸根为材料,研究围填海对白骨壤叶片叶绿素含量、NAD+/NADH比值、NADP+/NADPH比值、ATP含量和指状呼吸根活力、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围填海使白骨壤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下降53%,NAD+/NADH比值下降61%,NADP+/NADPH比值下降62%,ATP含量下降95%,指状呼吸根活力下降62%,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升高108%,乙醇脱氢酶活性升高20%.高岭土覆盖在白骨壤叶片表面,使其可利用的光能减少,导致其叶绿素含量降低;白骨壤叶片和指状呼吸根气孔被高岭土堵塞,呼吸及能量代谢受阻.因此,光照不足及低氧胁迫导致白骨壤死亡.
    • 赵梦鸽; 张婞; 武玉群; 侯焘
    • 摘要: 本研究利用小鼠醉酒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乙醇脱氢酶(A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探究在不同灌胃剂量及不同灌胃时间下,醋蛋液的醒酒活性,并对醋蛋液进行结构鉴定,厘清醋蛋液发挥醒酒功能的活性因子.结果表明:酒后15 min灌胃54 mL/kg醋蛋液时,其醒酒效果最佳,血醇清除率为21.33%.同剂量下(54 mL/kg)与苹果醋、酸奶、"海王金樽"相比,发现灌胃醋蛋液的小鼠其血醇清除率高于其他对照组.灌胃醋蛋液小鼠的血清乙醇脱氢酶ADH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酸奶组与"海王金樽"组(P<0.05),而其肝脏中ALT、AST活力显著高于"海王金樽"组(P<0.05).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醋蛋液的结构序列中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如Leu、Phe、Ala等,且含有如Leu簇(Leu-Leu)等结构单元.醋蛋液能激活ADH发挥良好的醒酒活性,其作用可能与醋蛋液中含有较多的疏水性短肽和Leu簇短肽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