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味成分

风味成分

风味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673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江苏农业学报、现代食品科技、食品与发酵工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微波化学暨第四届样品制备学术会议、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等;风味成分的相关文献由1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泉、李大婧、李家民等。

风味成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4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6737 占比:99.16%

总计:37047篇

风味成分—发文趋势图

风味成分

-研究学者

  • 刘春泉
  • 李大婧
  • 李家民
  • 刘红
  • 宗迎
  • 欧仕益
  • 江伟
  • 王松涛
  • 谭乐和
  • 谷风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震; 叶宏; 朱婷婷; 黄明泉; 魏金旺; 吴继红; 张璟琳
    • 摘要: 中国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香气纯正、醇甜柔和、余味悠长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当前所报道的清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归纳,进而绘制了清香型白酒的风味轮,最后对清香型白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清香型白酒的风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清香型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
    • 崔磊; 胡景辉; 孙伟; 董思文; 常强; 陈禹锜; 张娇娇; 何猛超; 韩兴林
    • 摘要: 采用三角瓶和陶坛两种固态发酵方式分别模拟白酒发酵过程,通过向高粱中单独添加一定量的单宁单体成分,探究单宁成分对白酒固态发酵的影响。酒醅理化方面,在20 d的发酵结束后空白组酒醅水分含量升高3.78%、酸度升高1.1 mmol/10 g、淀粉含量下降2.09%、还原糖含量下降0.67%,而添加单宁的两组酒醅水分含量仅分别升高0.05%和0.48%、酸度均只升高了0.6 mmol/10 g、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90%和1.97%、还原糖含量升高了22.43%和24.75%,可见单宁主要对以还原糖为底物的酶或菌种的活性/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以淀粉为底物的酶或菌种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酒醅中还原糖无法及时得到转化利用而累积在酒醅中,从而酒醅内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且单宁添加方式并无较大差异。对酒体风味分析发现单宁含量的不断升高会降低酒体中酒精和酯类风味物质含量,当单宁添加量为1.0%时,酒样酒精度下降约20%vol,乙酸乙酯含量降低3.48 g/L,总酯含量降低1.77 g/L,而酸类风味物质含量则会有所升高,当添加量为1.5%时,乙酸含量升高0.65 g/L,总酸含量升高0.95 g/L,可见单宁成分对发酵后期的生香阶段也具有抑制作用,导致酸类风味物质无法正常转化,而酯类风味物质无法合成。感官方面,添加单宁会使酒体出现杂味,口感变酸,整体质量下降。
    • 何金钊; 冯鹏霏; 周大颜; 覃定彪; 杨宾兰; 李华; 齐豫川; 陈子桂
    • 摘要: 为探究稻鳖生态种养对黄沙鳖肌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鳖生态种养与池塘养殖下养殖水质及黄沙鳖肌肉的营养成分、呈鲜味成分、有机酸组成、组织微观结构和食用后感官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养殖水质更优,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90.81%,脂肪含量则显著低,降低了27.38%;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纤维面积高,而肌肉纤维密度低,肌肉口感更优;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风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75.17%,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试验组(68.81%)(P<0.05);有机酸含量表现为,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的6种有机酸均低于池塘养殖试验组;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鲜味、余味、甜度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试验组(P<0.05),分别提高55.6%,53.15%和832.35%,且土腥味更少。指出,稻鳖生态种养可提高黄沙鳖的肌肉品质,其产品质量更优,后期可在鳖类养殖中进行推广。
    • 石芬; 徐军; 姜宗伯; 白新鹏; 黄欢; 陈星
    • 摘要: 为了研究初榨椰子油常温储藏过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氧化时期的初榨椰子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8个共有组分),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酮类和酸类。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表明己醛、2-庚酮、丁位己内酯、壬醛、辛酸乙酯、丁位辛内酯、2-十一酮、癸酸乙酯、丁位癸内酯等是初榨椰子油常温储藏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建立了初榨椰子油不同储藏时期的判别模型,表明除不同类别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简单区分初榨椰子油储藏期的指标以外,至少六种关键挥发性成分(2-庚酮、2-己酮、丁位己内酯、己醛、己酸、丁位辛内酯)也可用于评估初榨椰子油的氧化情况。相关研究为初榨椰子油风味品质评价及氧化程度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也有助于开发一种鉴别不同新鲜程度椰子油品的新方法。
    • 崔瑞鑫; 程艳芬; 陈建华; 蒋宝胜; 冯翠萍
    • 摘要: 以猴头菇粉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饼干,探索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对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分析色度,质构仪测定质构品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测定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价筛选最佳猴头粉添加量。结果表明,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均可显著提高苏打饼干的脆度,降低色度值L*值,增加a*值、b*值,使饼干颜色偏黄、偏暗,猴头菇粉添加量为7.5%的苏打饼干比普通苏打饼干多了18种不同的风味成分,且感官品质最佳。因此,猴头菇粉的最适添加量为7.5%。
    • 张清玫; 赵鑫锐;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 摘要: 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对3种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特征进行解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检测大曲风味物质,并通过关联性分析探究微生物与风味间的联系。结果表明3种大曲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揭示浓香型大曲特征细菌属和真菌属为Bacillus和Lichtheimia、Saccharomyces,其中高丰度的Bacillus有利于四甲基吡嗪和2,3-丁二醇的生成;清香型大曲特征菌群以Lactobacillus、Weissella等产酸细菌属和产酯真菌属Pichia组成,使得清香型大曲中酯类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大曲。酱香型大曲特征细菌属和真菌属分别为Desmospora、Saccharopolyspora和Byssochlamys、Aspergillus等。基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功能注释可知3种大曲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功能基因最多且均存在显著差异。在3种大曲中,清香型大曲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比例最高,而酱香型大曲中氨基酸代谢比例最高。该研究阐明了3种大曲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以及核心产香微生物,为后续筛选功能微生物与开发功能型强化酒曲提供了理论基础。
    • 王贵一; 孟嘉珺; 许文静; 陈昌琳; 刘思琪; 吕远平
    • 摘要: 本论文以产自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四种芒果(大黄芒、大青芒、鹰嘴芒、台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各项营养成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结合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糖酸比、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大黄芒,分别为16.47和4.06 mg/100 g;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鹰嘴芒,分别为82.96%、21.22%、2.03%和0.73 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台芒,为7.83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芒果评价体系可由两个主成分来表征,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鹰嘴芒、台芒、大黄芒、大青芒。四种芒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大黄芒、鹰嘴芒、台芒、大青芒。本研究为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划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琴; 李锦成; 王秋萍; 谭超; 和劲松; 龚加顺
    • 摘要: 研究了不同熟度(全生、半熟、全熟)竹筒饭经不同条件灭菌后,在不同温度下储藏0 d和180 d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竹筒饭中的霉菌、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均未超标,符合卫生要求;储藏期间,竹筒饭的感官评分随储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考虑成本因素,以全熟竹筒饭经真空包装后121°C下灭菌20 min,于常温(22~25°C)下储藏为宜;通过GC-MS技术鉴定出竹筒饭中主要挥发性成分81种,主要包括12种醛类物质,5种酸类物质,27种烷烃,4种酮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13种烯烃,2种苯类物质,以及9种杂环类物质,这些物质使得竹筒饭具有特殊的香气。
    • 任昌娟; 王荣兰; 许振兴; 沈捷
    • 摘要: 腊肉由于口感独特,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腊肉制品中的钠成分含量高,食用不方便,容易引起人类疾病等,该研究通过使用氯化钾替代氯化钠的加工工艺来降低腊肉中钠的含量。通过选取腊肉腌制时间、食盐添加量、氯化钾的替代比例进行单因素试验,将减盐腊肉的剪切力和蒸煮损失作为评价标准,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减盐腊肉制作工艺为腊肉腌制时间4 d、氯化钾替代比例30%和食盐添加量5%。同时,对减盐腊肉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减盐腊肉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将来减盐腊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 马世源; 周健; 明红梅; 何朝玖; 任清; 熊堂语; 马浩; 胥佳
    • 摘要: 为探究窖池内不同发酵醅层原酒风味成分的差异性,应用GC-MS/MS技术分析了不同发酵醅层浓香型原酒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54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29种、醇类12种、酸类4种、其他类9种。2-己醇、2-庚酮仅在上层酒醅原酒中检测到,1,2-二甲酰氧基丙烷仅在下层酒醅原酒中检测到。结合风味物质半定量分析,发现在不同醅层原酒中酯类物质占比最高,均达到67%以上,且酯类、醇类及酸类物质占比存在一定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33种对不同醅层原酒具有差异贡献的风味物质,并结合OAV值分析,发现庚酸乙酯、己酸己酯、己酸为下层酒醅原酒的关键特征风味物质,苯乙酸乙酯为上层酒醅原酒的关键特征风味物质,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丁酯为不同醅层原酒共有的关键特征风味物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