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时蒸馏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60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1905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香料香精化妆品、云南化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首届上海香料香精和化妆品洗涤用品专题学术论坛等;同时蒸馏萃取的相关文献由163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宝国、张峻松、陈海涛等。

同时蒸馏萃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1905 占比:98.89%

总计:42375篇

同时蒸馏萃取—发文趋势图

同时蒸馏萃取

-研究学者

  • 孙宝国
  • 张峻松
  • 陈海涛
  • 黄明泉
  • 刘玉平
  • 王花俊
  • 缪明明
  • 张玉玉
  • 侯冬岩
  • 谢建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栋; 张立攀
    • 摘要: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山茱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NIST 17谱库、与文献核对保留指数、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鉴定出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饱和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杂环类、其他类共计105种化合物,其中醇类、醛类和烯烃类质量分数分别为32.01%、18.23%和13.82%.进一步结合ROAV法确定山茱萸果实的关键风味物质(ROAV≥1)为(E)-2-壬烯醛、3-甲基丁醛、壬醛、芳樟醇、庚醛、辛醛、2-十一烯醛、1,2-二氢-1,1,6-三甲基萘、(E)-2-辛烯醛、戊醛、己醛、1-辛烯-3-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甲基吡嗪、(E)-2-癸烯醛、1,1-二乙氧基乙烷、反式-氧化芳樟醇.1-辛醇、癸醛、α-松油醇、(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1-壬醇、1-癸醇、对二甲苯、石竹烯、(Z)-2-庚烯醛等化合物(0.1≤ROAV<1)对山茱萸的风味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
    • 张蓓; 王亦若; 黄珂; 王水敏; 王花俊; 张峻松
    • 摘要: 为阐明不同提取方法对生姜的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冷榨法提取生姜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113种成分,其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出96种物质,占质量分数的91.94%;冷榨法检测出60种物质,占质量分数的77.52%;共有成分42种,其主要成分为姜烯(22.08%)、α-姜黄烯(11.59%)、β-倍半水芹烯(10.95%)、β-甜没药烯(8.41%)、α-法尼烯(6.05%)、β-水芹烯(4.45%)、桉树脑(2.50%)、4-(3-羟基-2-甲氧基苯基)丁-2-酮(2.26%)、姜酮(1.40%)、冰片(1.12%)等。
    • 李铭; 葛静微; 杜喜利; 张琪玮
    • 摘要: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研究了兰州牛肉面汤在熬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份市售兰州牛肉面汤料中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71种、58种、44种、55种、31种及45种,且在熬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熬煮时间样本聚类差异。香辛调味料的使用是兰州牛肉面汤料呈现特色风味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保证牛肉面汤料的特色风味,熬煮时间不宜过长。
    • 侯东海; 尹明; 陈小兰; 虞泓
    • 摘要: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集自7个地区的10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发酵菌丝体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共鉴定到6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酯类、萘、烷烃类、醛类、蒽等物质,在挥发性成分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16%、10.57%、5.25%、5.13%、4.04%、1.23%。所有样本中均检出亚油酸、棕榈酸、萘、正己醛、马索亚内酯、α-蒎烯、亚油酸甲酯、2-正戊基呋喃8种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7.41%、29.09%、5.25%、3.26%、2.65%、2.27%、1.53%、0.65%。蛹虫草菌丝体中还检测到石竹素、α-毕橙茄醇、α-柏木烯、马索亚内酯等药用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云南地区和辽宁地区蛹虫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表明,蛹虫草菌丝体中醛类对其气味贡献最大,正己醛和2-正戊基呋喃等可能是蛹虫草关键性香气成分;不同地区蛹虫草菌株的菌丝体气味特征存在差异。
    • 杨军文; 向建英; 张媛; 邓重梨; 邓国宾
    • 摘要: 为了分析藏红花花瓣的挥发性成分,为藏红花的深度开发奠定基础数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藏红花花瓣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花瓣中共鉴定出化合物129个,总相对含量为90.36%。其中,酯类成分有37个,总相对含量为44.96%;酸类成分有15个,总相对含量为28.53%;酮类成分有20个,总相对含量为7.76%;烷烃及其他成分有36个,总相对含量为4.91%;醛类成分有13个,总相对含量为2.46%;醇类成分有7个,总相对含量为1.68%。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2.73%)、棕榈酸乙酯(7.22%)、十六酸甲酯(7.11%)、2(5H)-呋喃酮(6.89%)、亚油酸甲酯(6.81%)、亚麻酸甲酯(6.28%)、月桂酸(4.77%)、亚油酸乙酯(5.15%)、亚麻酸乙酯(3.86%)、亚油酸(3.49%)、亚麻酸(2.53%)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1.11%)。藏红花花瓣与柱头的挥发油成分有着较大区别,可以作为藏红花深度开发的原材料进一步加以应用。
    • 孙国昊; 刘玉兰; 马宇翔; 于小华; 于强
    • 摘要: 以高油酸花生及普通花生作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花生油,并采用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 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2种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方法对2种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基础指标、营养成分等多个指标分析比较2种花生及其花生油的品质差异,同时也对SAFE和SDE这2种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含量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花生在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SAFE对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SDE,利用SAFE结合GC-MS从高油酸花生油和普通花生油中分别检出112种和127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3 945.28 μg/kg和46 700.22 μg/kg,2种花生油在醛类、酚类、呋喃类、吡嗪类等挥发性成分含量上具有明显差异,并且除吡咯类之外其余挥发性成分含量在普通花生油中的含量明显更高。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确定了18种导致2种花生油感官差异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这些成分在2种花生油均有检出且在普通花生油中含量更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对2种花生油风味影响最大的为呋喃酮,该物质对于花生油的甜味具有重要贡献。此外2,5-二甲基吡嗪、3,5-二乙基-2-甲基吡嗪、2,5-二乙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2,3-二甲基-5-乙基吡嗪、2-乙烯基-5-甲基吡嗪8种吡嗪类成分均对花生油特有的坚果味或烤香味差异产生重要影响。反-2-辛烯醛、正己醛、正辛醛、庚醛4种醛类成分则对2种花生油脂肪味差异具有一定贡献。二甲基三硫、2,3-戊二酮、N-甲基-2-吡咯甲醛、2-正戊基呋喃、正十三烷对2种花生油的甜味、辛辣味差异具有重要贡献。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普通花生油各感官属性明显强于高油酸花生油,这也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结果一致。结果可为浓香花生油生产中风味精准控制提供支持。
    • 段鑫锐; 康波; 张小龙; 刘泽平; 徐宁; 李冬生
    • 摘要: 该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6个蚝油产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6个蚝油产品中共鉴定出18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样品JZ、样品CS、样品KEE、样品ZXJ、样品BW、样品ZC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89,51,53,68,86,86种。这些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亚油酸、山梨酸、2,5-二甲基吡嗪、糠醇、硬脂酸、苯甲酸、乙酸、2-乙基-3,6-二甲基吡嗪、丁香酚、2,5-二甲基吡嗪及苯甲醛。不同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差异使其形成了各自的风味,将不同的提取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全面地反映蚝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 吕毅; 张佳妮; 赵娟; 都青钰; 刘嘉楠; 张霞; 于永杰
    • 摘要: 将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与自主开发的化学计量学数据处理软件autoGCMSDataAnal相结合,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沙枣花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提取样本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质联用仪采集化合物信息,将数据导入至autoGCMSDataAnal中自动进行色谱峰提取、共流出成分解析、化合物注册以及聚类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性成分导入NIST谱库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25个成分通过对照品予以验证),包括酯类、酸类、醛类、醇类、酚类、烯类等化合物,多数具有香味特征。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地区的沙枣花样本能得到明显区分。不仅为不同产地沙枣花的精细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所展示的技术也有望为植物样本中挥发性成分自动解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宋歌; 夏娇; 肖强
    • 摘要: 为测定湖北黄精叶片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进一步通过测定2种挥发油对DPPH、ABTS、O_(2)^(-)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检测出12类2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呋喃、酸和酚类化合物;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检测出9类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酸和醇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湖北黄精叶片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较高.
    • 李娟; 陈巧玲; 胡泳华
    • 摘要: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提取蜜柚果皮精油。研究了浸泡时间、料液比、蒸馏时间对红肉蜜柚果皮精油得率的影响,并用正交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肉蜜柚果皮精油提取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4 h、料液比1:5、蒸馏时间5 h。在该条件下,红肉蜜柚果皮精油的得率为4.67%。此法可为提高红肉蜜柚果皮精深加工水平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