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973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检验检疫学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第八届水泥技术交流会、广东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交流会等;挥发性组分的相关文献由8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荣清、黄钧、回瑞华等。

挥发性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9731 占比:99.52%

总计:39922篇

挥发性组分—发文趋势图

挥发性组分

-研究学者

  • 周荣清
  • 黄钧
  • 回瑞华
  • 侯冬岩
  • 吴重德
  • 张立强
  • 李国鹏
  • 李铁纯
  • 徐岩
  • 赵金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玉娇; 李贵节; 欧阳祝; 吴厚玖; 梁国鲁; 王华
    • 摘要: 克里曼丁橘是一类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的宽皮柑橘杂柑类水果。以5个不同完熟期的克里曼丁橘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的方法,对鲜榨组和加工组橘汁中风味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完熟期克里曼丁橘汁风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克里曼丁橘汁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组分,总挥发性组分的91.89%~96.63%是萜烯类物质,其中D-柠檬烯、β-月桂烯是所有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组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完熟期1的分布仅与萜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其他完熟期的分布与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根据气味活性值筛选出29种的特征风味组分(气味活性值≥1),且完熟期4特征风味组分数量多于其他完熟期。此外,加工处理促进克里曼丁橘汁中异味组分-甲硫醇和甲硫醚形成,且完熟期4果汁的异味影响最小。完熟期影响克里曼丁橘汁加工风味品质。该研究可为明确具有加工适宜性的克里曼丁橘采摘期提供理论依据。
    • 张晓燕; 赵雨晴; 左岳; 李鹏
    • 摘要: 为研究热解温度对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热解产物组分的影响,采用超声-索氏相结合萃取法,以甲醇/甲苯混合溶剂作为萃取剂,从神木-府谷次烟煤液化残渣中分离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借助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不同温度下(300°C、400°C、450°C、500°C、550°C、600°C和700°C)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的热解产物中挥发性组分的分布特征,探索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直接热解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温度条件。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的热解过程包括三个阶段:300°C以下基本不发生热解反应,仅检测到少量挥发性化合物;300°C~600°C为主要的热解阶段,600°C时可检测到的挥发分种类最多,为190种;600°C~700°C的热解反应更剧烈,产物种类趋于集中化,700°C时有机组分全发生缩聚反应,可检测到的挥发分种类为133种。此外,从热解挥发性组分的各族组分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的热解温度应设置在550°C~600°C;轻馏分油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总体呈减少趋势,重馏分油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
    • 陈晓茹; 黄钧; 周荣清; 张宿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吴重德; 金垚
    • 摘要: 以常规大曲(B)和强化大曲(F)为对象,应用多相检测技术研究其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存过程中2类大曲的糖化力和B曲的发酵力增高,而B曲的酯化力和液化力降低。2类大曲其余的理化性质、挥发性组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增减交替变化,且F曲的挥发性含量增高,种类增多。B曲和F曲的最适贮存周期分别是60~90和90~120 d。F曲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高于B曲的,真菌的则相反。B曲的优势菌Weissella与Pichia、Rhizomucor负相关,F曲中优势菌Bacillus与多数真菌属正相关。大曲中的挥发性物质与Bacillus、Thermomyces、Thermoascus、Rhizomucor、Saccharopolyspora和Pichia密切相关。Bacillus licheniformis强化增强了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从而使四甲基吡嗪和2,3-丁二醇合成含量增高。研究结果为系统科学地判定大曲最佳贮存期奠定了基础。
    • 程玉娇; 李贵节; 欧阳祝; 谈安群; 吴厚玖; 梁国鲁; 王华; 陈炜铃; 王震寰
    • 摘要: 以5种不同品种柚(琯溪蜜柚、梁平柚、葡萄柚、胡柚、沙田柚)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对柚汁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气味活性值筛选特征风味组分和主成分分析法区分柚子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柚汁中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不同。在5种柚汁中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组分,其中琯溪蜜柚、梁平柚、葡萄柚、胡柚、沙田柚汁中分别检测到34、39、39、32、32种挥发性组分;挥发性组分含量主要以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挥发性硫化物类含量最低。在5种柚汁中特征风味组分(气味活性值≥1)数量不同:琯溪蜜柚(21)>沙田柚(18)>葡萄柚(16)=梁平柚(16)>胡柚(14);5种柚汁中最主要特征风味组分种类也呈现不同,即琯溪蜜柚(β-紫罗酮)、梁平柚(正己醛)、葡萄柚(柠檬烯)、胡柚(1-辛烯-3-醇)、沙田柚(3-羟基己酸乙酯)。此外,基于柚汁中所有挥发性组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明显区分5种不同柚汁品种。不同品种柚汁风味呈现不同,该研究可为加工过程中柚汁原料的选取和未来柚汁风味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迟雪露; 刘慧敏; 叶巧燕; 郑楠; 王加启
    • 摘要: 从风味角度出发,对奶产品中主要风味物质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概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包括挥发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分离鉴定技术及感官评价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原料奶的监测及奶产品感官品质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 刘少璞; 周志磊; 姬中伟; 曹杰; 毛健
    • 摘要: 江苏地区是中国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但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特征尚不明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与一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S-SPME-GC×GC-TOFMS共鉴定出43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半干型和半甜型黄酒分别有203和119种,以酯类、醇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进一步对其中37种化合物进行HS-SPME-GC-MS定量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显示,苏派黄酒中共有19种OAV>1的香气化合物,其中半干型和半甜型黄酒分别有17和18种,为苏派黄酒中关键香气物质。该研究解析了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丰富了中国黄酒风味化学理论体系,为风味导向的苏派黄酒品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 陈铭中; 秦小明; 钟旭美; 林海生
    • 摘要: 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条件,研究经UV-C处理的采后香蕉挥发性组分的变化。通过单因素测定合适的萃取头、萃取前的超声时间、样品量和萃取温度,再利用正交试验获得SPME最佳的萃取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和鉴定UV-C处理组和对照组香蕉果肉的挥发性化合物,比较两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评价UV-C处理采后香蕉的香气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参数为:超声时间20 min、样品量4.0 g、萃取温度50°C,在此条件下鉴定出两组香蕉果肉挥发性组分共169个,主要由酯、醛、酮、醇和其他组成,其中酯类有58个、醛类有34个、酮类有27个、醇类有17个、其他类有33个,UV-C组的总酯含量(76.61%±0.25%)高于对照组的总酯含量(75.98%±0.39%)。两组香蕉的差异代谢挥发性组分共有38个,其中含量下调的有34个,含量上调的有4个。综上分析,采后香蕉经UV-C处理,其挥发性组分会受到影响,但其特征酯类和总酯含量略有提高。香蕉的香气主要源于酯类,UV-C处理进行香蕉贮藏保鲜不仅不会造成香蕉香气下降,反而会使其香气略有增强。
    • 李岩; 曾祥权; 杜文斌; 李学杰; 赵劲灵; 李健
    • 摘要: 为探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对植物肉风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将常用于食品加工且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的5种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添加到植物肉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进行风味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对5组植物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5组植物肉的挥发性成分、感观属性、质构特性等存在显著差异。5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组分,其中30种可被嗅闻到,主要包括吡嗪类、呋喃类、醛类、含硫类化合物。2,3,5-三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3-甲硫基丙醛等化合物的嗅闻强度最大。与其他样品相比,添加花生油的样品C和添加菜籽油的样品A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较多,但样品C的香气轮廓中油脂味较为突出,且该组样品的硬度与胶黏性较差,并不适用于植物肉的生产制作。样品A以肉香味为主,其硬度、弹性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含芥酸、油酸较多的菜籽油更适用于植物肉的加工生产,对植物肉的风味、质构等感官品质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 黄婷; 杨亚娇; 刘茗铭; 黄河; 冯方剑; 王媚; 赵金松
    • 摘要: 为了实现四川不同产区浓香型原酒的快速鉴别和分类,以3个不同产区的浓香型原酒为试验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共有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了精准定量研究,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不同产区浓香型原酒进行了识别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浓香型原酒间部分风味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能将三个产区的酒样进行有效聚类和区分;利用PLS-DA判别分析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100%。综上所述,结合化学计量分析手段,并利用挥发性风味组分含量差异性可快速、准确的对四川不同产区浓香型原酒酒样产区进行区分和鉴别,旨在为四川浓香型原酒的溯源及识别及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 摘要: 用于回收具有低挥发物含量聚乙烯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乙烯聚合物流出物(来自聚合反应器)中去除挥发性组分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聚乙烯回收和挥发性去除系统。在这些方法和系统中,在将聚合物固体引入吹扫塔以最终从聚合物固体中汽提挥发性组分之前,聚合物固体温度显著升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