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2篇、会议论文94篇、专利文献374935篇;相关期刊69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分析杂志、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相关文献由9767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2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9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4935 占比:99.23%

总计:377831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发文趋势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研究学者

  • 侯冬岩
  • 回瑞华
  • 李铁纯
  • 刘建华
  • 丁立平
  • 孙宝国
  • 蔡春平
  • 张睿
  • 郑铃
  • 郑香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郝瑞杰; 张忠强; 杨姝婷; 张雅静
    • 摘要: [目的]矮牵牛花色丰富、花香芬芳,是重要的园林花卉种类,深入阐明不同品种矮牵牛花香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明确矮牵牛花香特征多样性的原因,为矮牵牛香花育种提供明确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以8个系列12个矮牵牛品种为材料,利用嗅觉对其香味浓淡程度进行分类,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并定量分析不同品种的挥发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品种矮牵牛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物,依据花香浓淡程度分为芳香型、清香型、淡香型3类。‘地毯’系列关键挥发物为酯类(苯甲酸甲酯);‘海市蜃楼’系列关键挥发物为烯类((S)-(-)-柠檬烯);‘轻浪’系列关键挥发物为烯萜类(三环萜、β-蒎烯)和酯类(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其余4个系列关键挥发成分分别为三环萜、β-蒎烯、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等,聚类分析表明挥发成分相近的品种其遗传关系较为接近。[结论]不同品种矮牵牛挥发成分间存在显著差异,矮牵牛花挥发物主要种类为酯类、萜烯类,关键挥发物主要有(S)-(-)-柠檬烯、三环萜、β-蒎烯、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等。苯甲酸苯甲酯是本研究芳香型矮牵牛品种的特征芳香成分。
    • 于春梅; 李远; 韩丽辉
    • 摘要: 为了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的效果,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为例,将水样前处理过程、气相色谱条件优化过程和质谱数据后处理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得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 刘媛; 朱旭冉; 王健; 刘洋; 万宇平; 吴小胜; 李娜; 王继英; 刘佳; 苗雨田
    • 摘要: 探究电生功能水(electrolyzed functional water,EFW)清洗处理对鲜切甘蓝、西兰花和彩椒表面有机磷(甲拌磷、毒死蜱)、拟除虫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菌剂(腐霉利、百菌清)三类农药的去除规律。经农药混合模拟污染、清洗、QuEChERS前处理及GC-MS检测得到6种农药残留的去除率,探讨不同清洗液、样液比、清洗温度、清洗方式及清洗时间对农药残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酸性电生功能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cEW)对甘蓝和西兰花中农药去除效果较好,碱性电生功能水(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AlEW)对彩椒中农药去除效果较好;AcEW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的去除率较高,而AlEW对杀菌剂的去除率较高;鲜切甘蓝、西兰花和彩椒清洗时的最佳样液比分别为10∶400、10∶1600和10∶800;25°C与45°C相比,农药残留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4°C下多数农药残留去除率显著降低(P<0.05);总体而言,间歇振荡处理对鲜切甘蓝,连续振荡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和彩椒具有较好的农药残留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清洗20 min,3种鲜切蔬菜的农药残留去除率分别为72.28%~91.04%、72.28%~90.11%和72.24%~88.12%。该研究所获得的EFW处理对3种鲜切蔬菜的农药残留去除规律,为EFW在叶菜、花菜和果菜类蔬菜采后农药残留去除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 魏然; 马挺军; 聂子涵
    •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苦荞芽粉饮料稳定性、口感不好等问题,并且为苦荞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研究了苦荞芽粉饮料配方工艺和产品芳香成分。【结果】以感官评价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苦荞芽粉饮料工艺配方为:2.0%茉莉花茶、1.2%阿拉伯糖、0.05%海藻酸钠添加量,此条件下苦荞芽粉饮料口感最好、无苦味、微甜,稳定性较好,离心沉淀率为0.26%;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饮料中的芳香物质共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樟脑,苦荞芽饮料具有一定的花香、薄荷、香草的综合香味,有效的掩盖了苦荞的苦味。【结论】研究可以丰富苦荞芽的产品种类,拓展苦荞芽的发展空间。
    • 郭丽丽; 刘丽; 黄义钢; 李晨晨; 高学腾; 刘树峰
    • 摘要: 采用闪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硫化胶中常用的促进剂种类。结果表明:当特征反应产物仅有苯并噻唑基团时,促进剂为MBT或MBTS;当特征反应产物除苯并噻唑外,还有叔丁胺、环己胺或二环己胺基团时,可分别判定为促进剂TBBS,CBS,DCBS或其与促进剂MBT/MBTS共存。本方法采用裂解器直接进行硫化胶样品闪蒸,分析效率高,结果准确可靠。
    • 彭梅; 杨娟; 李良群; 杨小生; 郁华英; 孙斌; 罗忠圣; 杨艳; 潘雄; 蔡用
    • 摘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珊瑚姜(Zingiber corallinum)的高效酒曲联合醋酸杆菌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UPLC-Q-TOF-MS/MS检测出珊瑚姜发酵液中含有已知化学成分43个,珊瑚姜水煎液中检测出46个化学成分;经GC-MS检测到酒曲联合醋酸杆菌发酵珊瑚姜的发酵液中77个成分,水煎液中73个成分,经发酵后珊瑚姜烯烃含量由发酵前45%降低至22%。珊瑚姜发酵前后的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菌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发酵后珊瑚姜发酵液抑菌活性增加。
    • 李开; 范誉川; 丁岚; 曾鸣; 宋昊
    • 摘要: 为了研究核桃蛋白在酶解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Protamex?蛋白酶对核桃蛋白进行酶解,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不同时间点分析酶解液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对气味活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前和酶解后分别检测出55种和68种挥发性物质,包含了醛、醇、酮、酯和呋喃等种类;随着酶解的进行,关键香气成分由酶解前的正戊醛、1-辛烯-3-醇和异戊醛等21种化合物,逐渐转变为异戊醛、二甲基二硫醚和(2E,4E)-癸二烯醛等13种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酶解至3 h时,香气特征趋于稳定,酶解液香气结构的改变主要受2-乙基己醇、2-乙基呋喃、(2E,4E)-癸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Z-4-庚烯醛和二甲基二硫醚浓度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为酶解法制备核桃肽过程中风味品质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钦炀; 莫皓然; 黄名正; 李婷婷; 唐维媛; 李鑫; 盛小芳; 李雨娟
    • 摘要: 为全面地剖析不同海拔地区及采摘期对刺梨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不同海拔地区(记为A、B、C)的不同采摘期(记为1、2、3)的刺梨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评价刺梨挥发性物质与海拔、采摘期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海拔地区的3个采摘期的刺梨汁中共检测到8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39种、醇类12种、醛酮类16种、呋喃类5种、芳香族6种、萜烯类5种、酸类6种,3个海拔地区的刺梨在成熟过程中均以酯类、醇类、醛酮类的变化为主。刺梨在A地区发育成熟最快,比B、C地区的刺梨发育分别快14、27 d左右。并找出3个海拔地区刺梨在成熟过程中差异物质。
    • 张朝正; 张天爽; 董思文; 孙伟; 赵华
    • 摘要: 为了研究窖泥中的微生物和挥发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偶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窖泥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以酯类和酸类物质为主,占比达到73.01%~98.36%,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窖泥样品中的原核微生物共检出10门,15纲,21目,42科,64属,门水平上优势菌群占细菌总数的98.86%~99.93%,厚壁菌门为绝对优势菌群。Shannon指数从2.130增加到4.970,Simpson指数从0.557增加到0.932,ACE指数和Chao1指数在池底部最高,分别为114.523和114.50。α-多样性表明,池壁下部和池底部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高于池壁上部和中部,这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分布规律相吻合。梭菌属和甲烷菌属等优势菌属是进行微生物代谢和种间物质交换、产生重要香气物质及其前体的主要微生物,并随着空间深度的增加,不断反应和富集,形成与窖泥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规律。空间差异性是导致窖泥不同空间位置原核微生物菌群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 黄贵凤; 王继忠; 张家宝; 张席席; 查红光
    • 摘要: 采用加压流体萃取-C18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器对土壤中灭多威肟进行分析,对加压流体萃取、净化条件和浓缩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条件为:萃取溶剂为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1+1)、加压流体萃取温度为70°C,压力为12 Mpa、选择了C18柱作为净化柱,8 mL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1+1)洗脱,20°C减压旋蒸作为收集液的浓缩方式。在最优条件下,土壤样品灭多威肟低、高浓度加标回收效率分别为79.4%~83.7%、90.5%~91.5%,相对标准偏差为0.7%~3.1%,方法检出限为1.17 µg/k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