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荞

苦荞

苦荞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990篇;相关期刊379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种子、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等;苦荞的相关文献由392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钢、陈庆富、邹亮等。

苦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6 占比:21.7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3990 占比:77.67%

总计:5137篇

苦荞—发文趋势图

苦荞

-研究学者

  • 赵钢
  • 陈庆富
  • 邹亮
  • 牟树强
  • 马飞
  • 彭镰心
  • 黄凯丰
  • 向达兵
  • 巩发永
  • 周小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孟总彦; 田金全; 王凤林; 苏彦平; 焦永德; 杨小江; 李旭霞
    • 摘要: 苦荞在陇南市9县(区)均有种植,年种植面积在0.33万hm^(2)左右,总产量0.43万t左右。陇南苦荞由于品种更新缓慢,良种化程度不高,产量低,平均产量只有1275 kg/hm^(2)。为了更新陇南苦荞品种,优化品种布局,2020年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省内外引进10个优良苦荞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了芸苦3号、川荞1号、通苦1号3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进行大田推广应用,提高了苦荞综合生产能力。
    • 赵海霞; 肖欣; 董玘鑫; 吴花拉; 李成磊; 吴琦
    • 摘要: 【目的】建立和优化苦荞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为苦荞基因功能验证及分子育种提供研究工具。【方法】以苦荞品种“西荞二号”为材料,对苦荞愈伤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苦荞外植体类型、诱导愈伤的激素比例、继代培养基的激素比例及农杆菌类型。利用苦荞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FtCHS1的过表达验证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PCR筛选和荧光观察鉴定阳性株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HPLC)测定花青素及黄酮醇支路代谢物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FtCHS1过表达愈伤组织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苦荞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0.8 mg·L-1 6-BA+3.5 mg·L-1 2,4-D,诱导率达72%;最优继代培养基为MS+3 mg·L-1 6-BA+1 mg·L-1 KT,愈伤组织增殖率与增殖系数分别为98%和1.09;转化过程中的最佳农杆菌是GV3101,转化效率达31.3%;FtCHS1过表达愈伤组织中,花青素、芦丁和杨梅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FtCHI、FtF3H、FtFLS1、FtFLS2、FtFLS3和FtDFR1等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均上调表达(P<0.05)。此外,特异性正调控黄酮醇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FtMYB5和FtMYB6上调表达,而花青素合成抑制子基因FtMYB8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建立了苦荞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过表达FtCHS1的苦荞愈伤组织通过上调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类黄酮物质的积累。
    • 田晓庆
    • 摘要: 在重庆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的高山区域,一直都有荞麦零散种植,以自食为主。重庆荞麦产业创新团队实地调研了酉阳、城口、石柱、万州、渝北、九龙坡和黔江等地荞麦种植各环节,通过收集、整理,总结出苦荞轻简栽培技术要点。简介了苦荞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栽培技术。
    • 魏然; 马挺军; 聂子涵
    •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苦荞芽粉饮料稳定性、口感不好等问题,并且为苦荞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研究了苦荞芽粉饮料配方工艺和产品芳香成分。【结果】以感官评价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苦荞芽粉饮料工艺配方为:2.0%茉莉花茶、1.2%阿拉伯糖、0.05%海藻酸钠添加量,此条件下苦荞芽粉饮料口感最好、无苦味、微甜,稳定性较好,离心沉淀率为0.26%;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饮料中的芳香物质共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樟脑,苦荞芽饮料具有一定的花香、薄荷、香草的综合香味,有效的掩盖了苦荞的苦味。【结论】研究可以丰富苦荞芽的产品种类,拓展苦荞芽的发展空间。
    • 左茜茜; 宋英杰; 马心妍; 杨云卉; 王轶菲; 郭泽光; 朱雄智; 刘越
    • 摘要: 苦荞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苦荞的8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进行SSR标记挖掘,并基于Primer 3.0设计SSR引物,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共检测到51485个SSR位点,平均发生频率为114.07 Mb^(-1),二核苷酸重复型最多(78.20%),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型(17.76%)。苦荞SSR中包含361种类型重复基元,具有碱基偏好性,优势基元为AT/TA(69.60%)、AAT/TTA(2.49%)和AGA/TCT(2.10%)。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2~228 bp,长度12~20 bp的占比57.93%,长度大于20 bp的占比42.07%。SSR位点分布在每条染色体上的数量和种类特征较为一致,不同染色体能检出的SSR种类具有特异性。根据不同类型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56对引物,筛选出17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42份苦荞地方品种资源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美姑县的黑苦荞遗传多样性最高,布拖县的样品多数聚为同一分支,多样性显著低于美姑县和昭觉县的品种,西南种质库保存的野生苦荞与其他栽培品种明显分离。通过大量SSR的挖掘特别是染色体特异性SSR位点的挖掘,对苦荞种质资源的鉴定分析以及苦荞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意义;遗传多样性检测也显示了SSR分子标记的可用性,以及黑苦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苦荞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 段迎; 杨晓琳; 蔡苏云; 贺润丽; 尹桂芳; 王艳青; 卢文洁; 孙道旺; 王莉花
    • 摘要: 阿魏酸-5-羟基化酶(Ferulate 5-hydroxylase)是调控S型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分子机制,该文从苦荞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F5H基因,命名为FtF5H(GenBank登录号:MW45511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苦荞F5H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氨基酸结构、系统进化树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FtF5H基因在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的叶、花、茎、果壳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1)FtF5H基因序列包含1395 bp的完整cDNA开放阅读框,编码464个氨基酸。(2)FtF5H蛋白具有P450超家族结构,为亲水性稳定酸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且为非分泌性蛋白。(3)FtF5H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显示FtF5H蛋白与5ylw.1.A的相似度较高。(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tF5H属于CYP84A亚家族。(5)qRT-PCR显示FtF5H基因在两种苦荞中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的表达量是薄果壳的5倍,表达具有极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苦荞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苦荞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 邓琳琼; 丰艳; 张以忠
    • 摘要: 本文测定了苦荞发芽时期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苦荞芽菜培养过程中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对·OH、·O_(2)^(-)和H_(2)O_(2)的清除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均显著高于籽粒。同时,苦荞芽菜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OH、·O_(2)^(-)和H_(2)O_(2)的清除率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
    • 聂敏; 李文武; 彭慧; 韩玲; 赵立屿
    • 摘要: 探明赫章县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其规范种植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同一苦荞品种,设置3 kg/667m^(2)、4 kg/667m^(2)、5 kg/667m^(2)、6 kg/667m^(2)、7 kg/667m^(2)、8 kg/667m^(2)共6种不同播种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苦荞生育期无影响;整体上播种量越大植株经济性状越差;产量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种量为5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208.99 kg/667m^(2),产值为1044.97元/667m^(2),经济效益为541.97元/667m^(2),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量处理。在赫章县海拨1800 m区域及相似地区种植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5 kg/667m^(2)。
    • 张恩华; 王亚; 聂子涵; 马挺军
    • 摘要: 【目的】优化苦荞芽苗菜黄酮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提高黄酮得率。【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苦荞芽苗菜黄酮超声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为三个独立变量,以黄酮得率为响应变量,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多项式拟合方程回归建立多元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苦荞芽苗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80∶1。此时黄酮得率理论值为34.59%,实际测定值为34.24%。【结论】优化了苦荞芽苗菜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为苦荞芽苗菜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支撑。
    • 徐浪; 梅菊; 王玉; 王鹏; 孙代华; 石万银; 刘源才; 杨强; 童国强; 陈志元
    • 摘要: 以苦荞麦为原料,研究苦荞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苦荞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苦荞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C,乙醇体积为苦荞麦质量的4倍,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该提取条件下苦荞黄酮提取率最高,对苦荞提取液采用50 nm微滤膜初步除杂,以及800 D或1000 D的纳滤膜进一步去除分子量较大的杂质,浓缩除去乙醇并进行水沉分离得苦荞黄酮粗提物,再经过反溶剂重结晶,最终得到95%含量以上高纯度苦荞黄酮提取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