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031篇;相关期刊347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公共行政评论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政治信任的相关文献由621位作者贡献,包括上官酒瑞、唐斌、张广辉等。

政治信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4 占比:9.7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031 占比:90.08%

总计:5585篇

政治信任—发文趋势图

政治信任

-研究学者

  • 上官酒瑞
  • 唐斌
  • 张广辉
  • 王华华
  • 郝宇青
  • 何丽
  • 吕书鹏
  • 张玉强
  • 李国青
  • 王正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松瑜
    • 摘要: 公众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价会显著影响其对官员的信任程度。政府补助政策就是通过资本援助的方式,向居民提供一种无偿的财富转移。政府的治理绩效包括经济增长、失业率、犯罪率、社会福利等方面。政府补助政策就是通过资本援助的方式来提升公众的收入。进而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其中最典型的政策就是扶贫政策。因此,本文基于解决贫困问题背景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FPS2016实证分析政府补助政策是否能提高官员政治信任。本文得出结论:在性别、年龄、学历、入党情况家庭收入情况这些影响居民对官员信任的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拿到政府补助的居民会更加信任政府。当区分主观和客观的官员绩效后,客观评价官员政治绩效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影响,高效率的职务绩效将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在客观制度绩效中,公共服务绩效和腐败治理绩效对政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
    • 黄维; 廖小薇; 阳立高; 要攀攀; 颜佳琳
    • 摘要: 基于严格随机抽样的湖南省7所高校255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经济资助对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和样本自选择偏差后,经济资助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水平。但这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仅获得奖/助学金等无偿型资助的大学生在提升政治信任水平方面的效果最为显著,而仅获得助学贷款等偿还型资助和同时获得偿还型和无偿型资助对大学生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的效果并不显著。对大学生经济资助育人效果的考察不能仅局限于探讨经济资助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其在更为宏观的政治层面所带来的效果。
    • 付瑀
    • 摘要: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政党制度,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为适应变化发展的政治环境,新型政党制度应当塑造现代政治文化以完善自身。现代政治文化以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对政治过程的政治信任与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为主要内容,是增强制度权威、提升治理绩效、深化决策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内在保障。发挥政治效能强化政治认同、发挥整合效能增加政治互信、发挥制度效能提高参与意识是新型政党制度塑造现代政治文化的现实路径。最终,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塑造现代政治文化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体现出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 董天笑
    • 摘要: 政治参与作为公众表达意见和维护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公众的政治信任、政治效能感有着紧密的关系。本研究基于CSS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全国调查数据,分析政治信任、政治效能感对公众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与公众政治参与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政治效能感越高的人,政治参与水平越高;政治信任度越高的人,政治参与水平越高。在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中发现,政治效能感与政治信任之间呈正相关性,政治效能感通过政治信任间接影响公众政治参与,政治信任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 孟天广
    • 摘要: 通过福利制度实施再分配被认为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和塑造合法性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实施“民生导向”的福利改革反映了国家—社会关系在“分配政治”维度上的历史回归,因而有必要聚焦再分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绩效考察福利改革的政治效应。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福利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政治信任,但提升效应存在“央强地弱”的层次化现象。制度设计约束着再分配产生政治信任的效应,普惠性福利的政治回报高于选择性福利,豁免性福利比转移性福利的政治回报更稳定。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考察制度绩效、福利偏好和公正效能感传递福利生产政治信任的机制性作用,发现再分配生产政治信任的首要机制是制度绩效,其次是福利偏好。因此,通过福利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取决于福利制度的优化设计和再分配过程的有效治理。
    • 罗宜虹; 陈帆
    • 摘要: 乡村地区的政治传播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程度反映出党群关系是否密切,也能反映出党的宗旨和路线是否贯彻到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湖北三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探析乡村政治信任现状,从政治传播的视野中采用制度主义、文化主义两种理论范式,深入探析乡村地区政治信任构建的影响因素。针对乡村政治信任构建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尝试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为构建忠诚的乡村政治信任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献智献策。
    • 付瑀
    • 摘要: 政治信任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散布性支持”资源,它反映了民众对执政者是否以公共利益为先的政治情感,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相关行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因此,深化政治信任对于基层治理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阻碍政治信任深化的相关问题,包括影响颇深的文化传统、发育不良的社会资本与体制转型中的路径依赖难题。展望未来,深化政治信任需要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与基层民众共同努力,应培育现代公民文化、扩充社会资本存量、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 熊淑萍; 王坚; 王盼盼; 田正潮; 苟稳超
    • 摘要: 我国政治心理学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停留在初步阶段,尚未形成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体系。通过对国内近十年来政治心理学相关论文和著作的认真阅读和梳理,评述国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更加全面、科学和系统地掌握当前国内政治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政治心理学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广大学者继续以“奋进之笔”,推动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进一步提升。
    • 李新宜
    • 摘要: 近些年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层出不穷、类型众多,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本文选择以媒体使用类型为自变量,以政治信任为中介变量,民众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建立研究模型。试图从网络媒体使用方面探讨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加入了政治信任这一变量,为进一步了解媒体化时代政府与媒体间关系提供借鉴。本研究从中国学术资料调查库中获取主要研究数据,共5415份问卷,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并结合《爱德曼信任度调查2021年度中国报告》对近些年我国网民信任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官方媒体的使用对民众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非官方媒体使用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政治信任在媒体使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为提高民众主观幸福感,政府部门应提高官方媒体的使用,塑造国家积极正面的形象,更好提升民众对国家的正面认知。
    • 姚树荣
    • 摘要: 征地制度构成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核心,它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是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闸门,是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表明,以征地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既是中国低成本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乡村衰退、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