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型政党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0篇、专利文献796388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新型政党制度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再见、王小鸿、王彩玲等。

新型政党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96388 占比:99.94%

总计:796828篇

新型政党制度—发文趋势图

新型政党制度

-研究学者

  • 钱再见
  • 王小鸿
  • 王彩玲
  • 黄天柱
  • 徐锋
  • 王晓琎
  • 高国升
  • 华正学
  • 周云莲
  • 孙佳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孙佳敏
    • 摘要: 新时代提升政党协商的制度化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中着力创新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规范政党协商的主体建设、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与机制、培育政党协商的政治文化等角度,探究提升政党协商制度化水平的路径.
    • 冯斐斐
    • 摘要: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共识对拓展其理论空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近代政治实践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出发,概括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展现的三个方面的价值共识,即协商合作的非竞争性政党制度理念、人民民主的现代国家建构目标、科学决策与权力监督的现代政治导向。
    • 黄天柱
    • 摘要: 政策过程民主化是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着力点。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中国公共政策全过程,包括利益输入、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监督等环节,其作用和影响形式不一、程度不同。本文以实证的、动态的方法系统考察和分析了民主党派在我国政策过程各个环节发挥作用的制度优势、运行机制、实现形式和功能价值,认为民主党派在政策过程中的制度定位是参与性政策主体,行为特点是“协商不决策、议政不行政、立论不立法”,重点环节和作用是决策方案协商过程中的建言献策以及对整个政策过程的监督和信息反馈--目前前者的作用发挥相对比较充分,后者在未来应有提升空间。
    • 黄怡
    • 摘要: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内生性逻辑演进的历史选择,它不同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模式,植根中国文化土壤,有着统合利益诉求,避免恶性党争,增进民生福祉等时代价值。
    • 李拓; 王蕊
    •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注重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在推进社会矛盾治理、在处理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在协调关系、优化决策、凝聚共识、发挥效能、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展现了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 王江燕
    • 摘要: 目前,党内外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肯定和自信度明显提升,对自觉推动相关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前所未有,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从问题意识出发,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协商民主特质、民主监督功能应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高的效能,但目前其被期待的价值实现仍然面临诸多掣肘和困难。本文结合制度实施相关主体的调研,从政治过程和政策运行的角度去分析,认为目前制约这一制度效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制度的权威性不够、政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脱节以及基层党派成员成长需要与政党组织功能的不足等方面。这需要切实从相关主体的思想观念上、制度的可操作性上、政治资源发展源头上去关注解决,真正使这一制度领域的改革“落地生根”。
    • 付瑀
    • 摘要: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政党制度,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为适应变化发展的政治环境,新型政党制度应当塑造现代政治文化以完善自身。现代政治文化以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对政治过程的政治信任与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为主要内容,是增强制度权威、提升治理绩效、深化决策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内在保障。发挥政治效能强化政治认同、发挥整合效能增加政治互信、发挥制度效能提高参与意识是新型政党制度塑造现代政治文化的现实路径。最终,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塑造现代政治文化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体现出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 邱永文
    • 摘要: 话语权不仅是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建和塑造权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回应国内外的各种质疑和挑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政治地位,而且可以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增强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更好地推动现代国家治理。当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建设,要遵循话语权的生成规律,从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体系、话语环境和传播技术条件等方面,结合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系统、稳步地予以推进。
    • 陈家刚; 赵佳豪
    • 摘要: 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战略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坚持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要求,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重要原则,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基本功能。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坚持统一战线这一宝贵经验,应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实现统一战线守正创新;完善统一战线制度,提高统一战线工作水平;激发统一战线治理效能,服务现代国家建设;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 刘璐
    • 摘要: 作为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其形成有独特的理论来源和实践逻辑。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关系紧密,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耦合性,具体表现为:人民民主性、主体多元性、目标一致性、治理有效性。国家治理能力视角下的新型政党制度建设面临意识形态领域交锋、人民群众政治认同式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境。因此,要大力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增强政治实践,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加强参政党建设,推动政党治理现代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