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80篇;相关期刊766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党课、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学术论坛暨博士后科技成果洽谈会、“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制度优势的相关文献由146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志刚、李天云、胡鞍钢等。

制度优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5 占比:50.5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380 占比:49.34%

总计:2797篇

制度优势—发文趋势图

制度优势

-研究学者

  • 丁志刚
  • 李天云
  • 胡鞍钢
  • 刘勇
  • 欧阳康
  • 本刊编辑部
  • 虞崇胜
  • 杨金海
  • 高正礼
  • 齐卫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海
    • 摘要: 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干部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凸显出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运行、精准帮扶失准以及名实分离等偏离目标的异化现象.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场域转变的过程中,干部驻村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密码.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推进干部驻村制度思想认识的持续深化与理念转变;推进干部驻村帮扶政策制度的动态调整与梯度跟进;推进干部驻村帮扶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与转型升级;推进干部驻村制度运行环境的平稳过渡与优化更新.
    • 雷芬
    • 摘要: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以实现基层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在实现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彰显出独特的制度优势。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也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要着力探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路径,以经济建设为依托,以文化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要支撑,齐头并进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 包洋; 孙颖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民主化、现代化、全球化、网络化更趋复杂的背景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通过对英法日三国应急管理组织机制、制度保障、应急文化、法理化特征的研究,以应急理论为视角,从完善顶层设计等九个方面探讨贯彻应急管理新发展理念的学理化建设路径,同时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制度优势是发挥当下新冠疫情防控管理优势的根本保障,所取得的防疫成果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 宋留清
    • 摘要: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维度看,民主集中制伴随党的成长壮大不断成熟、完善和发展,这反映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修订中。从建党前后对民主集中制的探讨,到党的五大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的六大、七大党章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充分论述。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民主集中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集中制又有新发展,在党的组织运行、政治生活和制度建设中更加科学化、体系化。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最大的制度优势,应保持好、运用好、发扬好。
    • 卜熙
    • 摘要: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政策执行的衔接与转化十分关键。广东肇庆“以点拓面”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经验表明,政治势能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经过了“五势合一”的序贯过程:承启趋势以发出政治信号、构建权势以形成政治权威、扩大声势以营造政治氛围、明确定势以拓展治理维度、实现借势以产生治理效能。肇庆案例的有益启示在于充分实现了高位推动与现实压力的有机结合,借助由高位推动所产生的政治势能,拓展出应对现实压力的多维治理向度,全面提升地方社会治理绩效,构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借势发展机制。
    • 丁知平
    • 摘要: 干部下沉的有效运作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中国基层治理实践中卓有成效的治理技术,是中国本土治理景观的重要表征,其主要是指纵向科层体系和横向领域或者地域之间的干部流动现象。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下沉主要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应急治理等四个层面。从执政党的制度建构层面来看,党管干部的制度优势和党统基层的组织体制奠定了干部下沉的组织制度基础。干部下沉机制对基层治理能力产生的提升效应可以从微观的基层与个人层面、中观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宏观的政治认同与动员层面进行考察。在微观层面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培养锻炼各层级干部,在中观层面有助于改进政策制定、推动政策执行,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增强组织动员能力、构建融合党群关系的动力机制。治理的相对有效性和制度有效性不足的现实决定了干部下沉治理机制的长期存在。
    • 冯嘉玲
    • 摘要: 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撑。新时代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变迁,彰显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优势,即始终坚持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真理标准和为人民谋幸福相统一的价值指向。面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持党的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洋; 潘玉龙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卓越成就,验证了这一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实践检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总结为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进行探究和多维思考,为坚定制度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 杨杨
    • 摘要: 网上信访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产物,有效拓宽了社会公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成为推进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然而,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呈现加速趋势的风险社会中,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不断涌现,加之线上数字化行动的主体缺场与压力型体制形塑的信访考核压力,网上信访治理时常陷入与信访人期望发生偏差的符号化境遇。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与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命线发生了偏离,极易诱发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对信访机构的制度认同转化为信任流失以及个体理性转化为群体非理性等一系列风险。为此,可以围绕聚合多元力量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发挥前沿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确保主体在场以及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等方面进行尝试应对。
    • 刘华超
    • 摘要: “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制度的“三大”独特优势,也是解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在全球抗“疫”大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新时代,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促进中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制度的适用性与科学性;必须持续强化制度思维和意识,提高维护制度权威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必须健全制度执行机制,确保执行监督考核的严肃性与实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