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5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24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818篇;相关期刊1210种,包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八届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等;协商民主的相关文献由44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君如、陈家刚、戴激涛等。

协商民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24 占比:65.97%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2818 占比:33.65%

总计:8374篇

协商民主—发文趋势图

协商民主

-研究学者

  • 李君如
  • 陈家刚
  • 戴激涛
  • 杨守涛
  • 钱再见
  • 刘俊杰
  • 齐卫平
  • 李强彬
  • 马奔
  • 张洪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佳敏
    • 摘要: 新时代提升政党协商的制度化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中着力创新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规范政党协商的主体建设、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与机制、培育政党协商的政治文化等角度,探究提升政党协商制度化水平的路径.
    • 李翔; 毕兰雪
    • 摘要: 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它是效率、成效和制度的有机统一,指向的是解决问题的及时性、目标的达成度和应用的系统化。健全完善的协商民主机制,有助于农村基层治理中公共利益的实现,有利于农村基层治理决策质量的提高,也是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要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就需要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汲取民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多方参与寻求共建价值,借助协商讨论汇集共治建议,在共识基础上彰显共享理念,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三农”工作稳健发展。
    • 王志刚; 池忠军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协商文化是党在领导人民的协商民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形式,其生成逻辑在于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实行的协商民主工作经验的凝结以及协商文化本身对党的协商民主实践发挥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作用。建党以来,党的协商文化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协商民主进程,经历了形成、发展、充实和优化四个阶段。党的协商文化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方向指引、党领导的协商民主实践是根本动力、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基本途径、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制度保障、坚持开放多元是必要条件。
    • 柴国娜
    • 摘要: 网络议政是人民政协顺应互联网发展和人民民主实践要求的有效探索,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新形式。网络议政有助于提升人民政协的议政实效、增进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作用的发挥。当前人民政协网络议政还存在思想准备不足、能力有待提升、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议政能力、优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着力,更好地提高人民政协网络议政的实效。
    • 彭冲; 王炳权
    • 摘要: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 许波荣; 金林南
    • 摘要: 邻避冲突是当代城市治理中的常见问题,以政府为代表的增长联盟和以周边民众为代表的社群联盟,他们之间的邻避冲突是邻避治理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社群联盟在协商民主缺失下面临定型效应、传导效应和风险放大效应的集体困境,增长联盟因防卫性诠释、“封闭决策—事后维稳”的思维惯性、抗议活动“半隐化”,在邻避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协商民主治理注重协商本身、制度化设计和形成公共决策。在邻避治理过程中,只有做到协商民主理念内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和平台公共化,构建政府、公众、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注重信息公开、政民回应、协商决策的程序化设计,才能形成具有效力、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
    • 胡剑; 贾丽红
    • 摘要: “协商”是人民民主得以“全过程”发挥自身制度功能的重要前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高度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实现机制建设。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表现出协商意识有待加强、协商议题多元庞杂尚需精简、协商过程流于形式亟须改革、协商成果落实时效亟须提升等问题。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机制应坚持协商意识与协商行为齐抓、协商议题多元与质量并重、协商过程与协商内容并重、及时反馈与动态反馈结合等原则。为此,应建立协商意识强化机制、完善协商议题筛选机制、健全协商过程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反馈机制,更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成果落实转化。
    • 袁方成; 刘桓宁
    • 摘要: 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的基层协商民主,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的新任务和新方略。基于居民利益诉求、技术自身优势、政策法规导向和初期实践经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通过对议题产生、宣传动员、对话互动、决策落实等机制的技术嵌入,基层协商民主实现了过程、方式、内容的整体性变革。从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实践来看,大数据时代的基层协商民主具有协商活动的强吸纳性、协商过程的高灵活性、平台服务的多面向性等优越性能,且在民意聚合、主体关系、信息传播、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推进大数据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转型发展,需要在组织体系、社会参与、技术监督、要素投入等方面齐驱共进,助推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决策效度的提升,从而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新引擎。
    • 石云帆
    • 摘要: 人民政协协商专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新要求、新使命“。人民政协协商作为一种全职、全程的常态化协商形式,在整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人民政协协商专业化建设的意义,探索了人民政协提高协商能力的着力方向,探析了人民政协协商专业化的建设路径。
    • 郭红军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演进。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寻了建党之初的党派合作、抗战时期的协商尝试、建国之际的协商功效以及建国之初的协商推进,也吸纳了协商受挫时期的深刻教训。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协商民主组织平台,提升了多党合作的重要地位,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既有方针,开拓了社会协商的全新场域,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方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协商民主的独有特点,将政协协商视为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了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推进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十六大之后,我们党将协商民主纳入政治文明视域,把政治协商融入决策程序,明确了协商民主任务,创新了协商民主理论,颁布了协商民主制度,使协商民主建设得到提升。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界定了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阐释了协商民主的独特地位,厘清了协商民主的多方来源,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重点,拓展了协商民主的网络形式,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努力方向,建构了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实现了协商民主创新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