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2-05

主办单位: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会议文集: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将农地流转引入家庭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有关家庭化流动概念的两类研究范式,并利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围绕农地流转与流动人口家庭化两大热点问题,从流出地的视角展开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在不同的概念研究范式和回归模型方法下,家庭化流动受到农地流转显著的积极影响的结论都能得以验证;农地流转在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模型中存在内生性,以村级农地流转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促进作用仍然可被证实.
  • 摘要:基于农地流转出现的问题,本文注意到土地托管这种新的规模经营形式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土地托管与流转之间存在挤出替代效应.分析考虑了不同的农地流转发育程度地区、耕作制度和补贴政策之下挤出替代效应的不同情况.基于这些贴近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发现土地托管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对流转的挤出替代效应且能保证农户和托管方的双赢,但差异化补贴政策弱化了这一效应.在未来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设计中,应加强对托管方的投入,以进一步强化土地托管在促进规模经营、助力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范围经济,粮食、经济作物以及畜牧养殖的特定范围经济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总体生产存在范围经济现象,但不同省份之间范围经济程度差异较大.粮食作物生产与畜牧养殖均具呈现范围经济,且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成本互补性,但经济作物的范围经济程度则相对较弱.此外,农户混合经营的方式也催生出"多元化经济"与"专业化经济"的矛盾.虽然农户混合经营的情况短时间内仍会继续维持,但仍需专业化的分工以确保其规模经济.rn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完善农业专业化服务及农业保险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n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针对不同粮食主体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例如针对种粮大户等新型主体,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政策援助及分析,针对混业经营的小农户则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通过不断强化供需双方的交流,弥补农户生产劣势,在鼓励小规模农户实行混业经营的同时,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户生产全能专业化;rn 应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一方面,试点建立动态农业风险调整机制,以前一年农业生产成本为基数,确定后续风险保率水平,实现保险赔付水平的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设计多档不同的农业保额及保费,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保险需求,力求通过农业保险有效分散农业生产风险,固化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行为,进而通过提高其专业化程度,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户的粮食种植收益。
  • 摘要:本文基于比较分析法深入剖析棉花生产流通特征、价格波动规律,这是新常态下棉花产业转型与市场调控的重要基点.接着,从棉花面积和产量波动性下滑、"三丝"问题突出、进口依存度较高、新疆棉区遭遇"两大瓶颈"等方面分析棉花产业之忧.然后,深刻剖析棉花市场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临时收储是"保种"还是"促织",进口配额和滑准税政策取消还是不取消.最后,本文提出,新常态下棉花产业面临"可持续、调结构、市场化、转方式"四大重点任务,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一种理念"、优化"两个布局"、完善"三个机制"、加快"棉花四化".
  • 摘要:本文利用陕西11个市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差分GMM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n 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第一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第二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应该以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和提高土地利用技术来促进农业产出的增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地逐渐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适度的空间支持等政策建议.
  • 摘要:资源产权理论表明,类似典型牧区草地资源这种生产力低、异质性强以及可分性弱的自然资源可能更适合采用共享产权的方式经营管理.然而,借鉴农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做法,我国主要草原牧区历史上长期由社群经营的草场基本上改为了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现行草地经营制度是否适合牧业生产?自"双权一制"实施以来,这一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rn 本文采用内蒙古422个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异质性前沿模型,从探究牧户的生产是否有效这一视角,来回答以上问题.结果显示:在现有草地经营制度下,牧户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值只有0.62.这表明:不同于舒尔茨及诸多基于农区研究发现的农户"小而有效",牧户是"小而无效"的.这一经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不适合牧业生产,因此,有必要创新适合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
  • 摘要:我国农民工工资的决定一直是备受关注并富有争议的问题.文章运用2Tier-SFA方法对农民工与雇主的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并利用201 3年和2014年两期"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食品需求"调研数据(共计6565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议价能力强于企业,但仍存在一部分个体的议价剩余被企业压低;从性别角度看,女性参与的议价过程并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服务业的农民工议价净剩余高于建筑业和制造业,而稳定性较低;具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务工人员在议价过程中具备更高的议价能力.
  • 摘要:本文基于1995-2013年中国畜产品进口情况,以引力模型和倍差法为基础,将CNFTA看作是一种政策变量,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处理零贸易值问题,估计CNFTA框架下中国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并对比了混合OLS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回归结果.结果显示:CNFTA对中国畜产品进口存在着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提高了中国整体的福利水平;混合OLS估计高估了贸易创造效应;CNFTA对中国畜产品进口存在扩大的贸易效应,但新西兰进口贸易扩大效应大于其他国家,即新西兰具有同中国签订FTA的先行者优势.
  • 摘要:中国社会已走出熟人社会,目前正处于"半熟人社会"的过渡阶段.基于这一社会背景,首先完善了社会信任的谱系,在经典的"人格信任"和"系统信任"两类信任之外增加了"社群信任"这一中间维度,之后检验了宗教信仰及其虔诚度对于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信教徒的一般化信任水平显著高于无神论者;2.信教与否对人格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社群信任和系统信任的影响均正向显著;3.宗教信仰虔诚度对一般化信任水平、社群信任和系统信任的影响均显著.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0年农户数据,考察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村委会选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村委会选举的概率更低,利用工具变量加以控制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教派差异,负向关系在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最为明显,伊斯兰教与农村居民村委会选举行为之间有负向关系,而道教和民间宗教则是正向.政治信任程度而非宗教参政态度对村委会选举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地方政府的低信任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农村宗教信徒较低的村委会选举参与度.
  • 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于2010年所开展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6000多个农户的微观截面数据,从二元金融结构、和区域差异的角度,实证分析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消费和收入的影响,考察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消费和收入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以及区域差异性,期望能够为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正规借贷对农业生产投入、消费性支出和家庭收入的各项变量都有正向的影响。非正规借贷对于农业生产投入和部分类别的消费性支出都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对农户的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纯收入有负向的影响。rn 正规借贷对中等收入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大于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农户的影响,非正规借贷对中等收入农户的收入影响并不显著。正规借贷对中低收入农户的消费影响大于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正规借贷对中等收入农户收入的影响大于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对低收入农户并无明显影响,也大于非正规借贷对中等收入农户的影响。
  • 摘要:农业功能的拓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和消费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农业生产、生态、观光休闲功能由隐型演进为显型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剖析了农业各功能演进的外界环境条件,从消费需求引导下的农业功能定位这一视角揭示了农业功能演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 摘要: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作用仍存在争议.为此,首先对农地确权影响农地流转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利用2009-2014年河南省18市的面板数据检验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同时并存.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促进农地流转,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率对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Frankel的农产品价格超调假说,考察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货币政策通过名义利率影响农产品的投机性需求,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改变了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农产品价格的调整速度要快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并且,农产品价格"超调"了其新的均衡水平,以抵消名义利率对农产品投机性需求的影响.但是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最终趋于相同的均衡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暗含了两个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适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及农业部门发展;二是央行应从调控投机性需求的角度来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 摘要: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阶段方法,以2002-2014年的《全国农产品资料汇编》中河北省蔬菜成本收益为数据来源,结合生产者理论、生产无差异曲线、利润最大化等理论,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效率.rn 结果显示:设施蔬菜种植的TFP高于露地蔬菜种植的TFP,技术进步是设施蔬菜的TFP增长的原因,也是阻碍河北省蔬菜TFP增长的影响因素;对2013年露地西红柿、黄瓜、茄子等不同种类蔬菜进行冗余分析,发现西红柿的效率最高,说明我省西红柿种植户已经将现有种植技术的掌握达到较高的水平;黄瓜、茄子、圆白菜、菜椒、大白菜和马铃薯需要对投入产出要素进行改进,使其DEA达到最优.本文对投入产出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露地蔬菜的生产效率不比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率低,因此,河北省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蔬菜。这样既解决了蔬菜产量问题,又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2)蔬菜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蔬菜产业也是河北省的优势产业,但是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河北省可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和北京、天津的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改良现有技术不合理的部分,加大资金投入,使蔬菜成为河北省“硬优势”产业。(3)河北省应该建立自己的蔬菜品牌,为北京、天津甚至全国提供高质蔬菜,同时为河北省的蔬菜找到合适的出路。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生源的比例却不断下降.本文利用CGSS2010年的数据分析大学扩招政策对城乡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没有减少阶层、城乡及民族之间的不平等,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异依然持续.
  • 摘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指出要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并将"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列为一个独立的重要任务。rn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证检验,为这一重要决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力证据.在Nordhaus (1992)加入了资源数量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了同时包含水土资源的数量外生约束与质量内生约束的中国农业内生增长模型,通过理论推导论证农业生态治理能够改善生态尾效.随后使用中国种植业生产数据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耕地与水资源质量提升1%,农业产出增长速度分别提升0.38%~0.41%与0.12%~0.20%,耕地与水资源的增长尾效改善0.595%与0.346%.rn 当前中国应当在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与模式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水土涵养治理的投入,发挥"资源节约"代表的数量约束与"环境友好"代表的质量约束的共生关系,促进中国农业长期均衡产出增长水平不断提升.
  • 摘要: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rn 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农业面源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利用OLS回归会因为忽略空间因素导致结果有偏,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虑了影响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并对其空间效应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 摘要:利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探讨收入分布格局变化对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特别是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显著增加全社会的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此外,将各类食物折算成粮食后发现,农民工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时,既要考虑农民工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差异,也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收入分布格局的变化.
  • 摘要:围绕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争论从未停止,然而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基于199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以此考察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空间溢出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是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农民工就业在东部地区主要受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效应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到间接效应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以2013年1月4日至2015年9月1日为样本区间,采用ARDL-ECM模型分析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油期货价格和中国油菜籽第—大省湖北省的菜籽油现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表明:菜籽油期货对于湖北省菜籽油现货而言,具有显著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尚不具备完美且有效的套期保值功能.
  • 摘要:本文运用76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将社会信任划分为个体信任、组织信任和一般信任三个维度,采用Logistic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不同维度对农户公共物品合作供给意愿的影响.rn 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个体信任中家人信任、亲戚信任和邻居信任会农户自发合作参与公共物品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组织信任中村干部和农业组织的信任程度越高则农户自发合作供给公共物品行为越不积极;一般信任方面,一般人信任对农户合作供给意愿有正向影响,而陌生人的信任则降低了农户合作供给的热情.此外,务农年限、灌溉面积也对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意愿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通过国学文化等宣传加强农户间的链接、鼓励农户自发治理公共物品等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1年和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新农保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参加新农保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参加新农保有助于老年人抑郁程度的下降以及生活依赖程度的下降,其中抑郁程的下降更为明显,即对老年人生活的心理保障作用最为明显;使用工具变量对2011年数据进行估计后发现,参与新农保可提升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3.08个百分点,降低抑郁指数5.08个百分点,降低生活依赖指数4.64个百分点;此外,新农保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在长期有递减现象.
  • 摘要: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预算约束下,农村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而农村融资严重不足.为了降低政府投资风险,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村生态设施的良好运行,运用实地调研问卷和观察方法,调研了白洋淀纯水村东田庄、半水村大田庄和赵庄子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状况后发现饮水、污水治理和垃圾等基础工程存在以下问题:rn 政府统一规划乡村建设,结合当地特色不够,征求村民意见不充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但运行保障能力缺乏等.rn 主要原因:财政受到预算和债务约束;社会资本尚无利益持续保障;投资双方的法律调解机制不完善;缺少农村生态建设成功范例;缺乏独立法人和公司经营主体;地权不清导致项目运行尚存风险;缺少公众监督和足够的信息公开等.rn 借鉴国内外公共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根据其对白洋淀的适用性,优选构建出适用于白洋淀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赵庄子特许经营权、东田庄租赁合同、大田庄服务合同运行的差异化PPP模式.进而提出推动PPP模式在白洋淀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应用的对策:强化组织,完善机制;优选经营主体,做好示范推广;加强评估考核,实施问责机制;完善财政补贴,预警化解风险;加强宣传解读,广纳社会参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