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9533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政治与法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政治体系的相关文献由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朱庆跃、王沪宁等。

政治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1.1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9533 占比:98.87%

总计:50097篇

政治体系—发文趋势图

政治体系

-研究学者

  • 周平
  • 朱庆跃
  • 王沪宁
  • 刘剑君
  • 肖存良
  • 吴承富
  • 李元书
  • 桑玉成
  • 侯德泉
  • 刘京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绘荣; 范雅钧
    • 摘要: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支持认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必备资源。政治认同的生成,不仅需要获得认同主体心理层面的认同,还需要使认同主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加深政治认同感,最终达成心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平衡。基于心理层面的生成路径包括制度塑造型路径和政治社会化型路径,基于实践层面的生成路径是指政治参与型路径。制度塑造型路径、政治社会化型路径、政治参与型路径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在政治认同生成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康逸
    • 摘要: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一书是利奇根据自己对缅甸境内的克钦人社会制度的田野调查资料而写成的.本文力图对此书的主要内容、相关理论、创新性等方面展开述评.
    • 张永庆; 刘彦斌
    • 摘要: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分析政治体系及其构成要素提供了主导逻辑和科学方法.通过明确政治与阶级之间的关系,能够透视政治体系诸要素的阶级属性及作用,从而深入把握包括阶级和阶级斗争在内的国家、政党、政体等宏观政治要素.当代西方政治理论解构马克思主义所强调阶级理论,刻意夸大微观政治要素的作用,将形形色色的新政治要素推向理论探讨的聚焦点.针对当代西方政治体系及其要素研究中存在的偏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廓清其关于政治人、意识形态的认同.
    • 王柯
    • 摘要: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政治文化的因素有传统因素与现实因素。政治文化有三大功能,即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起合法性说明,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思想意识的支持,对政治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要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
    • 尹建东; 汤成玉
    • 摘要: 云贵高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汉唐时期山地族群的分布格局及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并深刻影响了山地人群社会结构和政治组织的复杂程度及其类型.氏族部落与酋邦组织的长期存在,不仅制约了中原王朝的开发经营活动,而且也延缓了区域内部的社会分化与政治体演进.与同期南方山地社会相比,云贵高原地区一直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地方层级控制体系,山地人群长期游离于王朝的政治体制之外,使得西南疆域的华夏化进程较南方山地社会更为曲折,表现出独特的发展逻辑和历史文化延续性.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汉唐时期云贵高原山地社会演进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实际上也是西南边疆社会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曲折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 卢国显
    • 摘要: 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国家层面的新战略.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双循环的含义、特征、价值进行了新解读,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除经济之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等新内涵.最后提出了推动双循环新格局实施的文化、教育、民生、人才、人口、制度建设等思路.
    • 赵丽娴
    • 摘要: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为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提出的改革纲领,为新时代各领域的改革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教育的最重要一环,是提高民族荣誉感、提升爱国意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转型,开展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配套改革,提升其有效性。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急需解答的现实问题。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性提升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坚守自身的价值取向、治理取向和实践取向,借鉴治理理念,运用治理方式,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监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创新。
    • 庞大鹏
    • 摘要: 2020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修宪.普京修宪是俄执政阶层充分酝酿和精心设计的政治举措.普京修宪与普京2018年再次执政以来稳中有忧的国内形势密切相关.普京修宪着眼于俄罗斯"2024问题"的解决.从提出到落实仅仅两个月,俄罗斯立法机构即完成了宪法修正的所有法律程序,这体现了俄罗斯社会对普京长期执政具有社会共识.此次修宪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俄罗斯立法、行政与司法机构之间的权限划分,也预示未来俄罗斯有可能在独联体范围内采取重大行动,以实现这一地区的重新一体化.新冠疫情冲击了普京的既定部署,普京战略的前景与世界政治在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共振性.
    • 刘佳辉
    • 摘要: 慎到最早系统地提出"势"的理论,他把"势"看作决定性的要素,但是他的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缺陷.韩非子把人性利己和君主至上思想作为政治体系的基础,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因为君主的与生俱来的"势"具有天然的缺陷,所以韩非子提出了人为之势,意在借助法保证"势"的合理性,利用"术"保全和高效地利用"势".同时,"势"作为后盾力量也在与"法"和"术"相互配合.在韩非子的政治体系中,"势"是要与"法"和"术"相互配合的,三者是互补且各司其职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