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5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3478篇;相关期刊1189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第四届环境保护年会暨中国环境治理高峰论坛、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ICA国际新媒体论坛 、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等;公民参与的相关文献由3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彩红、董石桃、彭清燕等。

公民参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5 占比:46.08%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1.46%

专利文献>

论文:3478 占比:52.46%

总计:6630篇

公民参与—发文趋势图

公民参与

-研究学者

  • 孙彩红
  • 董石桃
  • 彭清燕
  • 夏晓丽
  • 金华
  • 王磊
  • 刘正妙
  • 周晓丽
  • 张南
  • 张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泽; 吴志送
    • 摘要: 社区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同时,社区的建设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层治理进程,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方针,并把社区治理作为重要的治理对象,为更好的发展社区,让社区得到有效的建设。文章以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为题,并以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为例。通过调查玉东新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找出玉东新区社区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所存在的问题,对社区治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还可以丰富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容研究。
    • 施生旭; 陈浩
    • 摘要: 基于技术和治理两个维度,技术治理的逻辑建构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软”技术治理思维路径,即以科学理性思维进行治理活动;二是“硬”技术治理工具路径,即治理手段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的融合;三是以治理的过程为中心而建构的技术治理的过程路径,即两个层面在治理场域中相互作用并最终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现今,技术治理实践存在自我强化的内卷化、信息失真缺陷、价值理性维度缺失、公民参与不均衡等困境,新时期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技术治理模式,完善公共治理的技术治理框架,以此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 邓向阳
    • 摘要: 信息收集是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信息收集不可或缺的渠道。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收集与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信息收集的精准度、提升公民参与能力、丰富和挖掘治理信息、弥补治理信息的不对称。但是,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收集还存在一定困境与问题。制定和完善新媒体信息收集制度和信息收集管理体制,完善收集主体结构,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高度来治理新媒体传播环境等,是破解新媒体渠道信息收集公民参与困局,推动信息收集和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措施。
    • 周扬
    • 摘要: 通过公民参与来获取及时可靠的公共交通信息传递,在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共享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公共交通数据共享化。分析了公民参与带来的开放式信息创新,将基于位置的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交换模型应用在公交巴士信息交互设计中进行评估与验证。得到公交巴士信息交互模型。通过可视化交互式系统来促进乘客之间的协作,建立快速的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并改善乘客在城市地区的乘车体验。该方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 邹芹
    • 摘要: 公民参与是民众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向政府表达自身诉求,试图实现特定预期目标的行为过程,也是政府用以建立和维系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关系,提升基层政府受民众信任程度的一种方式。本文聚焦“公民参与质量”,从“参与方式”和“参与主体结构”两方面衡量参与质量,并运用Logistic回归,探究其与“基层政府信任”之间的影响关系。数据结果显示:“公民参与质量”与“基层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强调应从优化参与方式和赋能参与主体两个层面入手,建立多元化和制度化参与方式,以及发挥党员和社区积极分子引领作用,营造积极社区公民参与氛围,增加公民与基层政府广泛联动,从而提高公民对基层政府信任度。
    • 郭禹辰; 吴越
    • 摘要: 无序参与会降低空间生产效率,增加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个体不平等感和社会分层。为探究城市化进程中公民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弱化的成因,建立了“空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行为态度影响各类公民参与”的理论框架,并基于CSS 2017数据,实证研究“空间资本中的个人和市场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社会信任”通过个体态度影响公民体制、对抗、协商参与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土地资源保有量提高、个体收入增加、社会信任升高能够引发体制性参与行为,收入减少和社会信任程度低将导致对抗性参与;协商性参与的产生与土地资源和人口密度正向相关、与社会信任负向显著相关;同时,行为态度在空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 郑雅倩
    • 摘要: “智慧城市”的出现为世界各地的“城市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但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初期普遍存在重视投入、忽视需求的现象,最终导致建设成果脱离群众,效果不理想。文章通过梳理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征及架构,分析“新型智慧城市”的出现如何从建设理念、格局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实现多元互动与公民参与
    • 王连伟; 夏文强
    • 摘要: 当今时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失去了追求公共价值与美德的意愿和能力,从而陷入德性困境的泥淖。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公共行政的德性困境源于价值和经验的二元纠缠。而西方公共行政的现实困境正是这一二元纠缠的产物,无论是民主制行政还是官僚制行政都没有摆脱西方政治思想中由来已久的二元对立传统。西方公共行政要以追寻公共价值为目的,并真正地提高公民参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找到可能的未来进路。
    • 廖福崇
    • 摘要: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是国家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数字治理能力的生成模式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对于数字治理能力可以运用“制度-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生成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开放数据应用模式、制度创设架构模式和公民参与推动模式。开放数据应用模式的关键在于高效利用公共数据,推动数据利用赋能治理体系;制度创新架构模式的核心在于制定数字治理宏观发展规划,提前布局数字产业;公民参与推动模式主要是通过公众参与和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构建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
    • 周明; 许珂
    • 摘要: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下,基层政府通过"借力"共同体的组织吸纳,在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优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府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来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具可行性的建构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