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3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189篇;相关期刊1361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首届世界现代化论坛暨第十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哲学社会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等;公民社会的相关文献由3172位作者贡献,包括伍俊斌、张健、俞可平等。

公民社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3 占比:60.05%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98%

专利文献>

论文:2189 占比:38.97%

总计:5617篇

公民社会—发文趋势图

公民社会

-研究学者

  • 伍俊斌
  • 张健
  • 俞可平
  • 张艳娥
  • 高奇琦
  • 袁祖社
  • 曾盛聪
  • 李劲
  • 王名
  • 董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定财; 李锦涛
    • 摘要: 治理能力以具备权力为基础,而控制政府权力是“有限政府”的追求目标。在西方传统语境中,政府“有能力”与“有限政府”两个目标间难以平衡;即使有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提倡,政府也不占据优势位阶。伴随当代治理问题面临多重危机,过度强调限制而忽略政府能力建设的观念已不再适用。经考察,政府“有能力”与“有限”的对立根源于西方社会的有限政府理论传统,具体指公民社会理念、社会中心主义制度变迁史与自由主义思想谱系。与之相比,结合了特色政党制度和治理经验的、具有统合与平衡气质的中国之治更为契合“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内涵与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赋能化和治理理论的“去普适性”。
    • 李强; 毛美媚
    • 摘要: 新时期,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历史的惯性会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生活,缺乏公民精神的社会可能会影响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基于英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简要追溯中国公共传统的历史文化,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完善公民社会的一种路径选择,主要目的在于重建社会信任,积累社会资本,培育公民精神,促进社会良性循环,为制度的运转培育良好的土壤。
    • 汪梦媛; 操太圣
    • 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形塑了大学科研评价标准的更迭,以知识逻辑为根基的传统大学科研评价标准日益朝向集知识、应用和社会三重逻辑为一体的多元科研评价标准演化。伴随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大学科研评价从人文化走向功利化,工具理性主导大学知识生产,传统科研评价标准遭到解构,这就要求重新审思大学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价值,促进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有机耦合;观照大学科研评价传统的规训意蕴,重塑大学科研评价的价值理性;完善大学学术治理的法制建设,深植大学科研评价传统的文化基因。
    • 王静
    • 摘要: 网络暴力是数字时代难以回避的社会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由主义、工具理性以及资本与技术共同导致的价值衰落,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扭曲了民主监督与民意表达,也危及了数字法治秩序。当前治理网络暴力的主要手段是法律与平台规制,但二者均面临难以塑造群体认知、规范群体行为、解决言论自由与群体极化之矛盾等治理困境。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群体因伦理观念与价值判断形成的舆论强制力。这使得规制二元主体的法律效能大大降低,塑造数字公民伦理才是治理网络暴力的“釜底抽薪”之举。数字公民伦理具有传统文化、现代性和数智人文的多维包容性内涵。将其融入立法、技术与伦理规范之中,不仅能够融合虚拟与现实,有效规制群体行为,平衡自由与秩序价值,也可以为构建数字法治秩序提供时代动力和坚实支撑。
    • 张付新; 张云
    • 摘要: 公民公共精神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和支撑现代公民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新疆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特别需要构建新疆公民社会建设必需的公共精神.这就需要在新疆公共精神的培育中,继续弘扬和遵循依法治疆、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睦邻友好和诚信互惠的基本原则,并坚守合作共治的基本目标,才能形成"和合共生"与"多元互动"的战略举措.
    • ClaudiaAstarita; 阿依达·阿尔生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70多年,但各个参战国家之间并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近几十年,尽管由国家官方推动、支持的正式道歉被视为重建国际纽带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在推进国家间和解方面的有效作用仍有待讨论。经诸多研究证实,公民社会在联结公民与其历史记忆、历史反思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公民社会对于二战后历史责任讨论的参与目前仍局限于日本,本文将通过探讨德国与意大利政府有关战后责任承担与战后和解的建设性历史经验与所遇难题以分析2016年奥巴马与安倍晋三对广岛、珍珠港的官方互访在重启日本战后叙事以及美日两国政府话语与形象建构,推进公民社会在日本未来讨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讨论安倍晋三和奥巴马所使用的措辞和形象,如果在国家媒体和官方辩论中得到很好的构架,可能会成为“记忆的策动者”,推动民间社会进一步、更深入地参与这一关乎日本未来的重要讨论。
    • 杨芳
    • 摘要: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将公民社会视为政治社会,突出其政治和法律维度,强调政府和秩序的作用;指出社会与公民社会分别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揭示了公民社会得以维持的两个政治忠顺原则——权威与效用,并将上述原则应用于他所简化的两种政体形式——君主制和共和制。斯密的政治思想,代表了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流倾向:通过抛弃17世纪以来的自然状态说和激进的社会契约论,抽掉公民反抗权的理论基石;顺应了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社会转型时期的英国工业化的顺利展开,可以说是对17世纪英国启蒙政治观的一种再启蒙。
    • 何玮
    •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 李镕成
    • 摘要: 夜市经济是夜经济和地摊经济结合而成的新兴经济形态,沈阳市彩塔夜市在2020年全面改造后逐渐形成了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外部组织机制和"权威—服从"关系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二元治理模式.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引入夜市治理有助于发现作为服务需求者的四维市场参与主体,明确政府承担供给公共服务的责任,建设政府主导下形成社区、政府协调下主体互动和政府服务下自我实现的三阶段治理路径.
    • 沈蔚
    • 摘要: 志愿者组织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决定了组织的服务质量与生存发展。近年来,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开展得越发热烈,但这并不代表着管理的内部无疾。调研资料和学术研究表明,博物馆志愿者管理瑕疵具有普遍性。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切入,希望能对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析,以规范的科学化管理,推动志愿者工作事业化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