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治理

技术治理

技术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8581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宁夏党校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广西水利青年科技论坛、江苏省第五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等;技术治理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谋、王尧、单勇等。

技术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8581 占比:99.84%

总计:178870篇

技术治理—发文趋势图

技术治理

-研究学者

  • 刘永谋
  • 王尧
  • 单勇
  • 沈费伟
  • 冮殿亮
  • 刘畅
  • 孟子龙
  • 桂旺胜
  • 许福海
  • 钱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励华
    • 摘要: 农村师资队伍是决定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解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农村师资供求矛盾展开调研,结果发现农村师资供给来源不充分、供给质量不符合、供给机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农村师资供求矛盾进行审视,认为农村教育场域作为农村社会场域的子场域,农村社会场域制约与农村教育场域局限性是基础性因素,农村教师原有惯习与农村教育场域要求不适应是关键性因素,农村教师资本数量与农村教育场域需求不匹配是重要性因素,并提出应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农村师资供给治理的技术逻辑框架。
    • 施生旭; 陈浩
    • 摘要: 基于技术和治理两个维度,技术治理的逻辑建构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软”技术治理思维路径,即以科学理性思维进行治理活动;二是“硬”技术治理工具路径,即治理手段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的融合;三是以治理的过程为中心而建构的技术治理的过程路径,即两个层面在治理场域中相互作用并最终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现今,技术治理实践存在自我强化的内卷化、信息失真缺陷、价值理性维度缺失、公民参与不均衡等困境,新时期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技术治理模式,完善公共治理的技术治理框架,以此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 张龙辉; 赵泽泉
    • 摘要: 城市风险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因素在城市风险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推动城市风险治理范式由科层治理向技术治理演化,技术治理成为当代城市风险治理的新路向。现实中,技术手段的运用引发了诸如风险感知智能化、风险治理空间边界数字化、治理要素关联精准化以及风险治理结构扁平化等城市风险治理变革。同时,技术因素作为引发城市风险的重要根源,其在城市风险治理中的运用带来了诸如城市社会技术割裂、风险治理目的技术化、技术治理失灵以及技术伦理入侵等技术治理隐忧,需要通过强化政府主体介入、引导技术治理向人本价值回归、规范技术运行以及夯实技术的伦理道德基石等路径来提升城市风险的技术治理效果,以增强城市风险的治理效能。
    • 刘天元; 田北海
    • 摘要: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数字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从治理现代化视角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着技术排斥、形式主义、数字鸿沟、原有治理精英退出以及治理异化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建构有机团结的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回归公共服务本位,辩证处理数字乡村建设术道关系,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保障体系,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 余利川; 李佳源; 段鑫星
    • 摘要: 大学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注重学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然而,异化的工具理性价值解构、裹挟了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基础,学术评价出现根本性的价值偏移或错位。大学学术评价在组织实践、制度规制与国际开放的理性计算、内卷倾向、“脱域化”表征,折射出学术评价功利主义驱动下的微观行动,“自上而下”的行政科层复制,全球学术评价趋同性竞争的技术治理“失灵”逻辑。助推大学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复归,应落实质量导向的内涵式学术评价,走出学术评价改革制度自循环困境,平衡学术评价自主与国际开放的张力。
    • 孙丽芝; 陈廷柱
    • 摘要: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采取项目制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普遍现象,形成了教学项目制治理方式。技术治理所追求的效率至上的技术思维、量化手段的使用、目标管理责任制特点与教学项目的价值追求、实质性目标、效果的迟效性特性在教学项目制的治理过程中存在逻辑困境。由于价值理性的迷失,教学项目制治理中出现项目目标置换、项目功能异化、项目脱离实践、项目的外源性侵蚀主体的自主性发展等问题。为此,应回归价值治理,进行风险防控,需发挥教学主体能动性,推动内发型教学改革;依据项目特点,把握教学项目制治理限度。
    • 沈费伟; 杜芳
    • 摘要: “零污染村庄”是生态振兴视域下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重要途径,而技术治理为“零污染村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零污染村庄”的技术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通过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应用来达到生态振兴目标。“零污染村庄”的自然技术治理逻辑体现为以清洁生产技术为起点、以污染预防技术为承接、以资源循环技术来发展、以垃圾处理技术为末端,进而提升“零污染村庄”的治理效益。“零污染村庄”的社会技术治理逻辑则以组织技术、制度技术、教育技术、法律技术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个“主体—规则—知识—服务”的治理体系,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进一步发挥生态振兴视域下“零污染村庄”的环境治理优势,未来需要构建以治理理念、治理场域、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治理创新路径,从而实现农村环境的善治目标。
    • 姜裕富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构建出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社会形态。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技术治理的提出正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通过技术赋权,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治理制度的适应性变革,使得精准治理成为可能。实践中的社会治理并非总是按照逻辑运行的,技术治理困境可能制约治理效能的发挥。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基础,对社会治理元素的数字化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融合,客观地认识到技术治理的边界,是保证技术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本要求。
    • 刘永谋
    • 摘要: 维也纳学派并非囿于象牙塔之中,而是积极参与进步的社会实践活动,纽拉特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技治主义者,他不仅提出技术治理主义的理论,还积极推行技术治理的措施。从技术治理的角度看,科学世界观和统一科学为技术治理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而纽拉特技治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向实物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的手段是社会化和完全社会化。在纽拉特讨论的技术治理战略中,计划尤其是经济计划最为重要,其对计划的强调也决定了工程师以及社会科学在技术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纽拉特是逻辑实证的技治主义者的代表,其技治主义思想有区别于其他技治主义的鲜明特点,对于构建新的技术治理理论有重要价值。
    • 王伟玲
    •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数字政府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正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吹响集结号。在数字政府规模化推进来临之际,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回望政府发展形态的演变,展望数字政府在组织机构、职能转变、人员构成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从公共治理、数据治理、技术治理三个维度客观分析阻碍数字政府形态演进的瓶颈因素,提出应对之策,对加快我国数字政府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