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7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0521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宁夏党校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移植与创新国际会议等;政治合法性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伍俊斌、王宝林、刘华安等。

政治合法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0521 占比:99.82%

总计:441315篇

政治合法性—发文趋势图

政治合法性

-研究学者

  • 伍俊斌
  • 王宝林
  • 刘华安
  • 张娟
  • 张连国
  • 曹文宏
  • 喻包庆
  • 季丽新
  • 张文静
  • 曹任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爱军; 朱欢
    • 摘要: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加持社交使得原本的政治认同建构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聚合与割裂成为社交媒体时代政治认同建构与解构两种分化特征。个体生活与宏观政治的聚合、群体身份与政治认同跨时空归属的聚合以及政治互动的跨层级聚合,促进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为政治认同的建构创造了群众基础、技术支撑和实践方式。社交媒体也通过屏蔽、引导、规训和伪造的技术路径,造成社交媒体上政治认同心理的分化割裂。多元化认同阻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差异认同诱发政治危机,认同越级化侵蚀理性认同根基。应通过加强主流媒体认同引导、圈层认同吸纳、算法认同构建来规制政治认同风险。
    • 范红福
    •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历史地位的确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壮大革命力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过程中赢得的广泛政治认同。这一政治实践有着清晰的逻辑结构,即以政治动员为前提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思想的认知;以政治参与为契机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体系的支持;以政治绩效为抓手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合法性的拥护,最终形成广泛、高度、自觉的政治认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加强民众对其政治认同的过程,也是民众对党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过程,党的这一政治实践,也为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提供了宝贵启示。
    • 李建华; 江梓豪
    • 摘要: 天人合一是理解中国人宇宙观、世界观、伦理观的重要路径。它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是探究人伦世界的重要方法。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具有启发性质的“源思想”,它包含了思想的深度与张力,能够融入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对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把握必须从天人合一观念入手,因为天道与王道始终围绕着政体之中“应然与实然”的问题,王道与人道则关注于政权统治的问题,而政治合法性则主要聚焦在统治者本人的政治与德性,这样从天道至政道,由王道至人道,形成政治合法性的逻辑整体性链条,这一逻辑推演过程本身就是政治实践的过程,具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
    • 孙昌鹏
    • 摘要: “民为邦本”是儒家政治思想的要旨,“民为邦本”的理论逻辑由天道(天人合一)、心理(民众心理)和执政(政治统治)三个维度构成。“民为邦本”的实践呈现是“贤能政治”,民为邦本是它的逻辑起点,表达民意是其思想立场,调节君民是它的独特优势。在“民心”与“政治合法性”之间,儒家先哲并没有建立直接的相关性,而是以“天道”确证“民心”,以“贤能政治”代表“民意诉求”,以致民在现实政治中“失语”与“无权”。
    • 刘开华
    • 摘要: 自独立以来,缅甸在政治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历经了三次重大的政治转型,政治合法性危机是导致缅甸政治转型的根本原因。政治传播作为国家谋求社会支持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政治传播将大大加强政权的合法性。本文以缅甸独立以来的四个不同的政权形态为依据,分析不同时期政府的政治传播路径,以及新时期缅甸如何构建与政治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政治传播体系。
    • 廖一博
    • 摘要: "文王受命"是商周社会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正如晁福林先生评价其是周王朝立国的终极依据和王朝命脉之所在,也是周王朝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有周一代的社会观念。所以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方法的涌现,研究视角不再停留在"文王受命"的史实真伪,而是移转到"文王受命"性质内涵及其后续社会影响辨析之上。政治合法性意味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互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所谓的被统治者的认可目的。因此本文意图梳理关于"文王受命"的传世文献,分析以文王为代表的周人统治阶层是如何逐步达成商人对周部族的认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 石勇
    • 摘要: 重视“人心”,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传统。比如孟子就在《孟子•离娄上》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点,隐晦地暗示人心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人心所向,是社会演化中似乎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现在的商业同样极其重视人心,既包括希望俘获客户的心智,也包括了解、迎合客户的浅层、深层心理需要——首先就是心理需要。凡是激不起客户心理需要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都不可能有市场。
    • 韩毓海
    • 摘要: 钱基博与经学的现代阐释《春秋》∶以历史奠定政治合法性在经书里面,《春秋》开创了中国的史学传统。“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必举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靠史官治国,其实是说——要靠总结历史教训吃饭,这是中国治理者的看家本领。
    • 张建喜
    • 摘要: 政治合法性意指一个政权的政治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广大民众自觉自愿地认可、拥护和支持,从而达到对其始终高度认同和忠诚的效果,其实质指向一个政权的存在理由是否是正当的或充分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出发,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因而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和基础.
    • 刘京希; 李泽华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资源,因其自身革命理念的巨大惯性和执政之后的意识形态趣尚,被“代入”到和平建设时代,一直在现实社会与政治生活领域践行其“剩余价值”,发挥其剩余效力。由于历史合法性资源本身固有的时效性和易耗性特征,使得寻求现实合法性资源,进而谋求现实合法性与政治认同,以便补充历史合法性在现实时空的持续性消耗,成为执政者所面对的必然的历史选择。党的现实政治合法性诉求,对于执政党的党社关系建构理念的逻辑要求,是基于现代化建设之现代性视阈,从革命化的“阶级思维”转向社会性的“阶层思维”,从“阶级化社会观”转向“阶层化社会观”,以寻求其社会基础的更加广泛的拓展空间。而执政党的现实合法性资源获取路径,也宜顺应社会发展的阶梯式步履进行代际转换,在保持“经济绩效合法性”的基础之上,向着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绩效合法性”升级,并最终走向以自由、法治和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政治绩效合法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