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4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6774篇;相关期刊1539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10-19世纪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政治文化的相关文献由37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春、伍俊斌、李月军等。

政治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4 占比:36.12%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6774 占比:63.31%

总计:10699篇

政治文化—发文趋势图

政治文化

-研究学者

  • 刘晓春
  • 伍俊斌
  • 李月军
  • 王荣科
  • 朱晓进
  • 李玮
  • 胡献忠
  • 蒋英州
  • 马庆钰
  • 伊豆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兵
    • 摘要: 《祁连山的回声》是一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悲壮战斗历程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塑造红军队伍中另一支“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经典影片。与电影《红色娘子军》相比,《祁连山的回声》在女性形象塑造、叙事结构、价值意蕴等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文艺创新和思想超越。该影片深沉地展示了革命女性的独特身份和性别意识,并把这种独特的女性身份和性别意识与共产主义革命所孕育的政治文化交融在一起。投身中国革命的英雄妇女,不仅是英勇的战斗员,而且是情感丰富、彰显着人性光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心灵使者。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共产主义革命把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和文明内涵注入到中国妇女和社会大众之中,孕育形成了新的文化传统。祁连山里传来的“小毛头”遥远而深情的呼唤隐喻着新中国的革命后代对女性之美和共产主义文明的呼唤和热爱。
    • 袁珠妮
    • 摘要: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植根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使其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及变革方向。通过对中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及价值观进行比较,发现其在政治立场、组织变革方向、行政价值取向、法治化进程等方面对当今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变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 江沛; 薛云
    • 摘要: 学界对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的认识,至今大多聚焦于秧歌剧本的改造及其工具性价值上,对从城市走出、粗具现代艺术修养的秧歌改造者的思想转变、认知变化、情感起伏关注不够。其实,陕北秧歌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民间舞台到政治舞台的华丽转身,秧歌改造者为适应乡土环境和以边区政治文化要求所做的创作转向至为关键。在整风要求、下乡经历和战争与革命动员需求等因素影响下,秧歌改造者通过其现代艺术修养提升了秧歌表演中的民间艺术水准,增强了战争与革命动员的宣传水平,同时也接受了面向工农兵进行文艺创作的新立场和新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既升华了民间秧歌,也塑造了秧歌改造者,是中共政治文化与民间艺术形式有机融合的极佳范例之一。
    • 王新成
    • 摘要: 慕容鲜卑建立的诸燕政权在十六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政权呈现出对汉族文化学习与模仿的特点。从昌黎时代起慕容氏统治者开始逐步改变鲜卑族原始的信仰,转向两汉时期神化的儒学,运用祥瑞、符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与政治相结合,为其政权合法性寻找理论依据的。通过天象的解读,预言吉祥与灾难,用术数化解灾异以求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固统治。在诸燕统治者心中,借助儒学的神学思想,把自身塑造成顺天意的政权,才能得民心与争夺天下。故而,代表了天道与天命的儒家神学成为诸燕统治者崇尚的政治文化
    • 马超; 李魁铭
    • 摘要: 党内政治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文化且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软实力。建党百年,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经验为框架,保持党内政治文化风清气正,维护党内的团结统一。纵观全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其百年探索历程为当今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多维度的历史经验。
    • 程美东
    • 摘要: 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立者,他们无论是理论水平、革命意志还是实际工作能力总体上都非常优秀,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舞台上却少有他们的身影,其原因如下:第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组织重要成员在大革命前后过早地牺牲或者病逝。第二,他们对于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高度重视、格外重视,有的时候超过了对于特定环境下组织路线的重视,当实际工作中出现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认识上与执行上的差距时,他们所长期浸染的政治文化会造成其中部分人物的政治实践产生偏向于思想路线的特点。第三,北京地区党组织中受到重用的多数是国内大学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而在1927年之后,革命干部的主体变为工农干部和莫斯科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原来的这些国内高校知识分子都退居次要位置,占党内干部的比例越来越低。第四,1927至1934年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以湘鄂赣闽粤皖川等南方红色根据地为中心,在这些地域成长了一大批领导干部,而此时,北方的苏维埃革命之火远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该地域干部的成长发展自然受到了一定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从早期北京地委和北方区委长期互相交叉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中原、西北、东北等早期党组织成员的历史命运是早期北京党组织成员历史命运的延续和升华。
    • 赵岩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标识,是最深层、最执着的价值坐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现实性上还存在个别党员宗旨意识不足,权力观认知偏差,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和谐的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科学严密的党内法规制度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 丁攀
    • 摘要: 人民政协与共和国相伴相生,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作为一个非权力机关的协商机构,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理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集中统一体现。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社会资产,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协商机构,政协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与变迁密切相关。文章旨在对人民政协发展进行梳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对其发展的影响,论证政协制度在中国政治中的合理性,进而明确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发展前景。
    • 刘伟
    • 摘要: 部落是塔利班发展壮大的基本社会基础。作为阿富汗部落社会的主体,普什图部落以普什图瓦里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荣誉文化、自治传统、庇护文化与势头文化等部落政治文化,并深刻影响着阿富汗国家的兴衰更迭。2001年后,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政治结构,但与该国原生的部落政治文化极不适应,国家重建失败。相反,塔利班通过迎合部落政治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部落支持,重新崛起并最终夺取政权。事实上,特定的政治结构需要匹配相应的政治文化才能有效运作,特有的政治文化也是与之契合的政治结构长期培育的结果。虽然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阿富汗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部落政治文化始终是阿富汗恒定不变的“文化底色”。塔利班新政权利用部落政治文化稳步推进阿富汗重建,不仅考验塔利班的政治智慧,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倾力帮助。
    • 杨崧愉
    • 摘要: 在马萨诸塞州批准宪法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从一开始就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宪法,表达意见。在批准宪法会议上,普通民众积极参与辩论,阐述自由理念,对精英支持的宪法发起挑战,迫使精英做出妥协,最终使宪法获得批准。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宪法的辩论,使他们的诉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推动了美国政治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早期政治的民主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