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ICA国际新媒体论坛
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ICA国际新媒体论坛

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ICA国际新媒体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7-11-11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会议文集: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ICA国际新媒体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作为社会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一种传播策略,性别归类效应在计算机辅助传播中普遍存在.然而,随着人机传播的普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日益突显:性别归类效应在人机传播中是否同样存在?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提供答案,招募了245名大学生观察者,基于同一个目标人物与微软小冰聊天机器人以及与人类朋友的交互文本,让观察者判断目标人物的性别.结果显示,根据与人的交互文本,其判断准确率高达69.0%;而根据与聊天机器人的交互文本,准确率降至随机概率之下,仅为42.9%.观察者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对目标人物的人格判断以及人口统计学因素,均对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判断准确率有不同的影响.
  •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在新闻传播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大数据与算法技术手段的出现给传播学研究者带来新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给传统的内容分析法带来新的挑战.计算型数据分析法迎合了大数据时代,快速便捷且分析量大,然而会丢失很多媒介语境中深层的含义,也无法挖掘语言和文字中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内涵的微妙之处,网络内容研究如果仅依赖大数据计算分析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大数据时代依然需要计算机自动分析与传统人工的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分析两者的优劣,以媒介内容分析为例,讨论如何根据研究需要,利用数据抓取技术与计算机编程辅助人工混合交叉进行数据与内容分析,以充分发挥这两种不同分析法的优势.
  • 摘要:"端到端原则"是塑造互联网形态的一项基本技术原则.这一技术原则对于网络空间最根本的型塑就是互联网"去中心化"效应.由于人与人之间自由连接,所以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的虚拟公共空间;由于信息自由交流,网络用户通过社会化学习获得知识的外溢效应;由于思想的随机碰撞,网络具有社会创新的内嵌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社群空间内容生产体系中组织化生产(PGC)、用户生产(UGC)和数据驱动的算法推荐(Al)的多元复杂弹性博弈,也同样以端到端原则为指导,并维持这种博弈的均衡;同时,共享经济等新经济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运动,突破了以往资本主义市场化体制的竞争性社会关系,创造了以社会和社群关系的维护为目标的未来性"礼物经济"模式.总结来说,"端到端原则"仍是未来互联网基本的技术原则和价值精神.
  • 摘要:当下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VR/AR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力量正在重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并开始渗透到从信息采集到内容制作、再到产品分发的新闻生产的所有流程,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传统的新闻生产正在各个关键环节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一轮技术浪潮将使传播媒介格局发生内爆,即"媒介"与"非媒介"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新闻生产将以全新的方式存在,而重构连接则是内爆之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必由之路.
  • 摘要:目前,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室引入了自动化新闻.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新闻和自动化新闻的可读性差异.问卷调查的对象是109名中国学生.研究样本是摘自财经、地震和体育报道三个算法发展成熟的报道领域的12个弗莱施可读性分值相近、字数相近的中英文报道段落.受访者在不知晓12个报道段落来源的前提下,进行可读性评价.为了从宏观层面了解自动化新闻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了定性的访谈法进行补充,专访了美国Narrative Scienc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约翰·坦普勒、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唐怡暄和今日头条数据传播副总监刘志毅.
  •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稿件的内容、传播渠道、路径进行分析,透过新闻稿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投放与传播,分析如何延长新闻稿件的传播路径,提高新闻稿件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新闻网站发布的新闻稿件传播路径长;APP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稿件用户黏性大.稿件投放平台与传播路径关系较大,需要根据内容、类型、平台分类投放,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 摘要:英国报业面对销量与收入的整体下滑,在选择裁员、减少印刷成本等措施应对的同时,更加大了数字新闻市场的开拓力度.其中,大数据技术在新闻生产、受众服务和广告开拓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体现为新闻信息源的大数据甄别、新闻写作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新闻作品的可视化呈现;在报业受众服务方面,体现为利用大数据强化社交媒体的充分运用和付费墙的不断调整;在商业运营方面,体现为广告市场的精准服务和数据资源的深层加工.整体来看,英国报业在新闻生产、受众服务、广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大数据运用取得了一定经验,值得我国报业在转型中予以借鉴。
  • 摘要:新闻真实分为表象真实与真相真实,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浅层真实与深层真实.人工智能可被用于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从内容的筛选到个性化信息的发送,工具理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工具很难判断真伪,更难做出价值判断.工具理性总是蕴含、渗透着有关掌控者的价值理性,须按社会原则合理利用工具理性.目前基本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断、选择传播对象想要的,而非更符合公众与社会长远、根本利益的内容.于是反常离奇、刺激轰动的内容,迎合偏见、投人所好的内容,乃至虚假新闻、谎言谣言比以往更容易大行其道.人工智能擅长反映表现、局部、浅层的真实,较难揭示真相、整体、深层真实.根本出路在于倡导新闻专业精神,追求新闻传播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媒介素养和新闻素养.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政治新闻使用对于中国女性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媒体的政治新闻对于中国女性国家认同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网络的政治新闻对于中国女性国家认同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任在媒体政治新闻使用对于中国女性国家认同的影响中起明显的中介效应,民主观念在媒体政治新闻使用对于中国女性国家认同的影响中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在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年龄越大的女性,其对于国家认同的程度也就越低.
  • 摘要:女性生理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女性生理健康议题的出现却突显了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女性观念的变迁.与此同时,被视为打破中国传统性禁忌的卫生棉条也在自媒体中进行推广.卫生棉条反映了社会性别认知的变迁,又是如何在自媒体广告中被架构的呢?本文借助多元差异视角,采用补充探索性数据分析(CEDA)框架,基于自媒体上女性卫生棉条产品的广告推送进行了内容分析.与预期不同的是,性观念框架是最少被使用的文本框架,不过男性关爱框架和独立框架的采纳却暗示了女性平权和女性经济独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越来越被接受的社会规范.
  • 摘要:作为世界主要的文化产业大国,日本从21世纪初开始,一直致力于以文化产业的海外输出作为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以期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日本文化产品中的动漫、游戏和漫画等强势输出载体,已然在中国获得良好效果.其中,日剧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品,通过精良的制作水平和多元化的叙事主题,在国内不仅培养了一批日剧爱好者,对日本文化风俗、日常生活方式、价值观、爱情观有着积极地传播意义.本文根据以豆瓣、微博、知乎等平台用户评议为依据,筛选了近年多部在华热播日剧,如《Legal High》《半泽直树》《昼颜》《深夜食堂》等,通过内容分析法考察日剧所传达的日本文化和价值观,从社会公民形象、民族文化形象、地理景观形象和政府社会形象四个维度发掘日剧呈现的具体日本国家形象.
  • 摘要:自我呈现理论作为研究个人或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传播学研究领域,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赋予了该理论新的阐释空间.本研究以政治人物的自我呈现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美国大选作为研究切入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前后的Twitter.分析两位政治人物在竞选总统期间,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的情况,包括自我呈现策略、政策主张、选举行为以及其他行为表现.研究发现,首先,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策略选择上差异不显著,但由于政策主张、选举行为、其他社交媒体行为的差别从而对其社交媒体形象塑造产生差异性效果.社交媒体的行为能够有效地揭示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差异.其次,大选结果会对政治人物社交媒体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只是政治人物作为公关宣传的工具,而非日常情绪表达的出口.最后,社交媒体舆论场的泛娱乐化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政治正确的政策主张并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足够的关注和热议,而情绪化表达则恰好迎合社交媒体属性.
  • 摘要:本文以2016年8月5日为界,将"G20峰会"分为前期筹备阶段和后期顺利召开与评价阶段.基于谷歌媒体搜索指数、推特和Facebook等几大搜索平台,共搜集2842条样本信息,并构建了3级指标体系,通过对比两个阶段中"G20峰会"境外新旧媒体宣传力度、主题、框架、效果,进行汇总分析与评估,分析境外媒体"G20"杭州峰会前后报道情况差异,以此总结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承接国际活动事项的经验.
  •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标志的设计及形象传播要素,从视觉传播与品牌传播的角度,将城市标志从名称、广告语、logo、组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国家集群城市标志在文字色彩的应用、广告语的定位、logo图形元素的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品牌定位的不同,扩大旅游竞争力是大多数城市品牌传播的主要目标,而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差异造成其在标志设计中凸显的元素也各有千秋.同时,各地传统文化等要素也会在标志设计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历史悠久的地域,其传统文化的力量更为彰显.此外,地缘政治、身份认同等也会成为影响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方面.
  • 摘要:农技员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政府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直接代理人,他们的资源和素质,决定着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推广的成败.而社会资本对落后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很多研究所证明:桥接型社会资本有助于获取信息;黏合型社会资本有助于行动.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提升农技员这两种认知性社会资本提供了想象空间.对中部农业大省湖北12个代表县市的951名农技员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控制人口变量等因素后,社交媒体的使用强度三个维度"使用频率""使用年限""好友数量"以及使用模式三个维度"信息搜寻""信息分享"和"娱乐休闲"等,对农技员"开阔视野""结识新友""异地求知"等三个维度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及黏合型社会资本的增加,作用显著.研究也证明,社交媒体不同使用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资本积累.社交媒体可以成为促进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型工具.
  •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个人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健康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前的研究侧重于评估传统健康信息的可行性、可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跨前一步,探究了用户生成健康信息对个人认知、情绪反应以及行为意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了交互因子设计(因子1:故事来源,分为:个人故事与新闻故事;因子2:故事结局,分为:幸福结局与悲伤结局).研究结果证实了个人与叙事性角色之间的身份认同能对他们的情境带入体验产生正面影响,并进一步使他们产生采取对策、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病毒传播的行为意图.本研究还发现,叙事故事的悲伤结局能够引起个体足够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对这种疾病更为敏感;然而,这种情绪反应对导致相应的行为意图并未得到数据支持.
  • 摘要:乳腺癌在中国发病率持续升高,且病患日益趋向年轻化,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日益流行,有关乳腺癌的微信公众号信息也被大量关注.本文首先对中国乳腺癌患者、网络社会支持、微信公众号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然后,运用直接质性内容分析法(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对乳腺癌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呈现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乳腺癌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信息支持和社会网络支持,而情感和工具性支持较少.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全新的社会支持类目:经历分享支持,并且总结出了微信公众号中社会支持信息的特点.最后,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的结果并提出了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在用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离开社交网络的行为受到学者的关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视角.但此前的研究较少考虑到用户的完整决策过程,本文回顾了早期的文献,基于定性访谈资料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关闭朋友圈为例挖掘用户中辍和间歇性中辍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理论模型来解释用户决策机制.
  • 摘要: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各类垂直产业不断突破彼此界限实现串联贯通,而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并行进一步推动了上游内容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产业的内容版图扩张.尽管拥有雄厚的内容资源禀赋与悠久的行业发展历史,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中心论思维和线性个体化经营思路的局限性依然使其在互联网浪潮中左支右绌.本文在现有媒体平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作者、内容与读者资源为立足点,对国内出版业的平台化转型探索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传统出版业应如何在当下顺应内容行业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借力或造力建构出版业的生态平台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 摘要:共享行为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普遍存在.但在当前,共享正在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由一种行为和思维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潮.这种变化的动因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革命所引发的.本研究在梳理共享概念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共享概念的重构与延伸,并把新媒体时代的共享划分为共享1.0——共享信息、共享2.0——共享社交、共享3.0——共享经济三个阶段具体加以阐述.研究发现,在新的共享生态系统中,共享逻辑发生如下变化:共享悲剧——共享喜剧,专业生产——对等生产,有组织共享——自组织共享,所有权褪色——使用权崛起.
  • 摘要:在线评论作为网络口碑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然成为人们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来源.本文通过软件在豆瓣网抓取数据研究豆瓣文化类节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评论长度和评论可读性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显著,评论效价和评论极端性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社交平台如何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评论提供参考.
  • 摘要:近几年人们阅读和发表影评的形式逐渐发生着变化,在观影之后的观点交流、心得分享也越来越多.影评文化中大量的在线留言和评论,是具有价值、需要被关注的.影评作者和留言用户都是影评人,用户之间对于影评的留言回帖互动、共享信息和知识构建,对于促进更多的建设性评价来共同促进电影的质量是有贡献价值的.本研究聚焦在线影评的留言回帖区,通过深入研究影评留言回帖内容,对留言进行分类,探讨知识构建的内容层次和种类、知识构建的留言对用户解读影评是否产生意义、留言用户的心态等.本文可为电影营销、电影创作团队、豆瓣平台等相关电影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摘要:近年来,诸如掌阅阅读和QQ阅读这类的电子书阅读客户端日益成为用户重要的阅读工具,但针对这类客户端开展的用户使用和评价的研究成果非常稀少.本研究在感知价值四维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的主题特性,将感知价值区分为社会价值、价格价值、内容价值、互动价值和界面设计价值.利用问卷调查法,考察这些不同维度的感知价值变量对用户电子书阅读客户端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
  • 摘要:本文基于对知识付费这一现象的反思,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的生产主体、生产内容、生产与创新过程、知识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结构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知识付费的四点悖论:①付费与知识的传播路径、传播规律相悖.②付费对业余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激励作用难以奏效.③付费与后管理型组织的非营利性相悖.④付费与非货币化经济的发展趋势相悖.本文还提出了促进知识分享发展的两点建议:①要开放资源激发知识创新.②要建立动态化的共享知识数据库,利用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打造可持续的知识分享模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