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398篇;相关期刊524种,包括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现代大学教育、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等;大学理念的相关文献由10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华、刘宝存、王冀生等。

大学理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5 占比:18.8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398 占比:80.93%

总计:5434篇

大学理念—发文趋势图

大学理念

-研究学者

  • 王建华
  • 刘宝存
  • 王冀生
  • 曾维华
  • 朴雪涛
  • 刘献君
  • 孙华
  • 康玉堂
  • 李忆华
  • 汤广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磊
    • 摘要: 现代性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一种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精神气质”,给予普及化时代的大学发展一种未来取向、空间延伸及制度性反思,从现代性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当前大学发展中存在着个体主义宰制的“有界”发展理念、脱域机制异化的“虚空”发展理念、工具理性遮蔽下的失衡发展理念等问题。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术组织,在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探索更加卓越的学问作为目标之时,应该建构适应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性存在、软边界组织、平衡发展等理念。
    • 郑淑娟
    • 摘要: 台湾大学是台湾的一所顶尖大学,近年来,首创通识“深碗”课程,深化通识教育,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引领先锋,不断创新。以黄俊杰教授的通识“深碗”课程为例,介绍黄教授的通识教育理念,即教育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互动并互相提升的过程,最优质的通识教育,必然是某种形式的心学教育。其“深碗”课程不仅带领学生认识自身在大学中的定位,也注入儒家的人文教育,引领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结和碰撞,教导学生汲取儒家人文以为今用。本文以实际参与课程的亲自经历,分析其教学面向,呈现其教学特色。
    • 何卫平
    • 摘要: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既可称为“实践解释学”,也可称为“应用解释学”。对应于“实践”,这里的“应用”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解释学一个普遍原则的“应用”,它与“理解”和“解释”一起构成解释学的三要素;二是相对于解释学“理论”的“应用”。区分这两点有利于避免一些无谓的争论,伽达默尔的“大学理念”就是一个例证。伽达默尔主要继承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并从哲学解释学的立场来加以发挥,因此,伽达默尔的“大学理念”从属于伽达默尔的实践解释学,也是这种解释学的具体应用。伽达默尔的“大学理念”所蕴含的观点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 摘要: 刘宝存,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等著作20余部。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 陈战峰
    •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岂之及其教学科研团队就较早研究和认识到文化的教育价值,并萌生出文化育人的大学理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张岂之根据教材严重滞后的现状,组织编写系列文化育人教材。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材体系,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思想精华与经典为主干,兼融和吸收世界优秀思想文明成果。
    • 刘正伟; 胡昌翠
    • 摘要: 郭任远是中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他因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以及主持复旦大学校务时表现出的才干,1933年4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后,郭任远以母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办学理念为核心对浙江大学进行改造.郭任远认为,大学是"恢闳民族之精神,而推进学术之动力"的机构,必须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他根据浙江大学的状况,积极改组行政组织,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起了现代大学体制;在学校努力创造了自由民主的学术风气,推进科学研究.在办学空间上,郭任远竭力筹集资金,谋划校区的扩充,兴建了华家池校区,解决了学校办学中的校舍问题,又添设图书设备,充实学校建设.郭任远以革新农学院为重点,以为浙江省地方服务及浙江农村的复兴为中心目标,倾力引进高水平师资,厉行导师制,改革教学,使浙江大学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朝着现代大学迈进.
    • 马树振
    • 摘要: 大学的逻辑可以理解为通过从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出发,推动形成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从而保证大学理念的实现.大学理念常辩常新,但一直保留着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的功能.教师队伍的好坏很可能直接决定一所大学的发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创造者,也是大学治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以教师的管理体制改革为起点,分别从教师的选拔与激励两个方面的改革入手,推动整个大学的改革及其发展,以期实现大学的理念.
    • 王琪
    •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大学精神"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主要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中国大学的内涵与起源问题;二是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精确阐释问题;三是相关概念的思辨问题;四是大学精神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问题.通过对前辈学者之研究成果进行逻辑梳理,认为以培养"大学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风骨气韵"为目标,下大力气建设与飞速改善的硬环境相适应的"软环境",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学之道".
    • 胡娟
    • 摘要: 一、考察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维度考察大学的现代化程度,可以从考察理性精神在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安排中的表现程度着手。因此,本文从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来考察德国大学治理的现代化。精神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自主意识。制度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行动单位的运行方式。
    • 朱俊华; 杨锐
    • 摘要: 创业型大学发展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其模式也被认为是"大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大学"。由于"革命"意味着对旧模式的全面否定,以之为口号加剧了创业型大学价值纷争的两极化。事实上,创业型大学模式更多的是顺应时代变化的"改良":从创业型大学的改革初衷和变革程度来看,其源自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改进,不是对高等教育传统功能和理念的全盘颠覆,而是继承和发展。通过梳理创业型大学与经典大学理念的关系,我们发现,目前的创业型大学模式在不少方面自相矛盾,与经典大学理念形成冲突。同时,当前大学改革模式的趋同导致同质化发展,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因此,创业型大学不应该成为未来大学的统一模式。正确认识创业型大学改革的特点,明确当代高等教育功能的根本变化及创业型大学对经典大学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帮助我们警惕大学被过度宣传的改革目标"异化"而陷入道德困境和质量危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