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9296篇;相关期刊1207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文教资料、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 齐鲁高教论坛2013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2学术年会等;大学精神的相关文献由2890位作者贡献,包括储朝晖、赵保全、刘佳等。

大学精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2 占比:22.7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9296 占比:77.11%

总计:12055篇

大学精神—发文趋势图

大学精神

-研究学者

  • 储朝晖
  • 赵保全
  • 刘佳
  • 唐耀华
  • 刘尧
  • 刘亚敏
  • 常艳芳
  • 朱振林
  • 王汝发
  • 罗承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刚成
    • 摘要: 在考证大学诞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社会秩序中的有序教育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内蕴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当时的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和自由流动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精髓与衍生点,也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与不竭动力.从而演绎出文化繁荣诱因与大学精神属于本质暗合的共生相互依存关系,证实和平时期同样可以通过赋予大学为首的学术组织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治理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创新潜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现.
    • 陈卓; 金梦柳
    • 摘要: 红船精神与大学精神在内涵上存在着诸多一致性。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与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和民主精神高度契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继承和发展红船精神,把握红船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契合逻辑,有利于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全面审视中国大学创新精神薄弱、求真精神不足与民主精神欠缺等问题。通过弘扬创新精神、求真精神与民主精神,充盈大学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李青
    •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对比分析数学视域下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两种传统数学由盛而衰的过程,得出中国古代有科学的原因;最后立足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角度,提出增强数学文化教育以及三种途径下大学精神的强化.
    • 安玲
    •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作为西迁群体中的一员,“三创两迁”大学精神是“西迁精神”在陕西科技大学的生动实践。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如何将“三创两迁”大学精神(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研究内容,以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对学校的学生工作进行思考、总结和提炼。学校构建了融合新发展理念及“三创两迁”大学精神的“五三”育人模式,同时不断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并在校内进行了扎实的实践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孙雷
    • 摘要: 大学校训凝聚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存活于大学校训之中,形成一种有意无形的精神性意向,这一意向可以视之为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大学校训的诞生历史悠远,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能够启发民智,正所谓文史同源,文训相生,文化品位的外化又促进审美品位的发展,印证着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蕴含着文化属性。因此,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与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美学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从史学的长度、哲学的深度、文学的温度、美学的厚度四重精神向度,探析中国大学校训对当代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鄢祥锋; 陈庆礼
    • 摘要: 抗战期间,岭南大学师生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奋发图强,数度迁徙,坚持办学、维持教育,培育人才,同时果敢勇毅,以文抗战,以学术救国,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和坚持教书育人的大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岭南大学迁徙办学的大学精神
    • 闫小斌; 王海刚
    • 摘要: 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基地,既是塑造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也具有传承与弘扬大学精神的天然使命。文章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传承与弘扬大学精神的内在基础与逻辑,结合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状况、资源特色、服务创新以及学校“三创两迁”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形成历史,总结和梳理了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三创两迁”大学精神的路径与实践,为新时代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提供思路。
    • 孙剑坪; 李玉瑶
    • 摘要: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培育弘扬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要坚持积极向上的青年教育观;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 乐守红
    • 摘要: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大学文化传承既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文化育人、弘扬大学精神、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片面重视汉语知识教学,忽视汉语教学的文化功能;大学精神传承不够,文化实践活动较少;文化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文化传承体系等问题。为此,应坚守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文化传承教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 李志旭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就高校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力、激发大学精神的生命力、重塑大学精神的文化力等方式涵育大学精神。高校可通过打造“大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建强“大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队伍和建好“大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传播平台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精神的涵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