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学治理

大学治理

大学治理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0837篇;相关期刊441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教探索、现代教育管理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11首都教育论坛暨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学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28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增元、李立国、蒋达勇等。

大学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0 占比:3.9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0837 占比:95.99%

总计:32125篇

大学治理—发文趋势图

大学治理

-研究学者

  • 任增元
  • 李立国
  • 蒋达勇
  • 刘益东
  • 周作宇
  • 唐世纲
  • 张继明
  • 王洪才
  • 郭俊
  • 骆聘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春晓
    • 摘要: 科教融合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一体化的本质规律,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证。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分析科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并从组织特征、责权利平衡与统一理论、责任链角度等方面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内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征,提出从推进依法治校、强化价值引领、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建立科教融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 邢颖; 潘黎
    • 摘要: 大学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更高水平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知识本位的学术逻辑、服务社会的市场逻辑和革新发展的历史逻辑等多重驱动下,生成了大学治理效率提升的现实论题。提升大学治理效率,需以培育现代化大学治理思维模式为前提条件,培育过程性、整体性、多元式、文化性思维;以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为变革核心,构建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教授治学、学生民主参与、政府引导和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多元治理结构;以加强大学治理制度设计为基本保障,全面加强大学治理法律体系、大学章程、大学内部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 李福华; 来文静; 陈晨
    • 摘要: 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对"自组织"和"他组织"概念进行辨析发现,大学作为学术组织也是一个他组织系统,具有他组织系统的指令性、诱导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凸显大学的他组织性,并非是要消解大学(人)的主体性,而旨在揭示"他组织性"在大学中的能动与生产功能。大学的他组织与自组织之间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认识"他组织"特性广泛存在的事实,充分实现他组织与自组织之间的积极互动,不仅是把握高等教育内外发展规律的应有之义,也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策。
    • 刘晏如; 宋丹; 赵哲
    • 摘要: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参与动力,是中西方高校在教育治理中亟需深入探索和突破的问题。基于学生主体与学校场域两个维度,梳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主体态度、参与需要、自我效能、参与制度、民主沟通和信息反馈。以辽宁省8所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样本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行动的实现需要学生主体和学校场域的共同作用;不同学业阶段、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动力因素选择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生在大学治理信息反馈方面的动力选择有显著差异。为激发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动力,高校应创建良性治理环境,营造基于身份认同的参与型校园文化氛围;维护学生权力,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开辟民主沟通渠道,构建公开评议和意见反馈并行的治理模式。
    • 樊云飞
    • 摘要: 进入新时代,伴随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迈进,从大学内部治理视角重新审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可以突破传统的政策环境、资源条件研究局限,多维度观照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从大学内部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诉求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聚焦“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对影响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点、关键点和着力点加以审视与反思,旨在为各高校更好地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 韦家悦
    • 摘要: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举行了开学典礼,标志着中国开放大学开始了40年的前进历程。2012年,教育部批准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云南五省的原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正式开启了开放大学办学体制转型和教育教学变革的新时期。2020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对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一书中的发行,其阐述了我国教育的现状,梳理出我国高校存在多元共治未落地、法律保障尚未健全、民主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当下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开放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其转型升级对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特运用文献法及访谈法对当下我国开放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及工作经验为促进开放大学转型升级提出系列意见,以其让开放大学为高校治理发挥更大作用。
    • 张庆玲
    • 摘要: 权力是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实质,政府与大学权能的调适形态是影响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变量。实践中,不同文化模因、政治属性和生态境况下大学治理中的“府学关系”模式具备不同的制度功能。基于政府与大学的权能博弈,可以将其分为平衡型、协调型、契约型和授权型四种治理模式。面对全球化、普及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命题,我国亟须从顶层设计方面重构“模式优势”,调控大学治理“府学关系”的权力结构:厘清权力清单,建构动态制衡的法权治理结构;规约权力天平,建立教育“中间机构”;引入多元权力主体,避免大学治理的政治化、公司化,实现大学“理想的可治理性”。
    • 张政
    • 摘要: 伦理贯穿在现代化的大学治理实践中,大学治理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大学治理的伦理性建设。本文通过伦理对大学中多元主体的协调和对大学文化的滋养作用,塑造多元的伦理价值体系,促进大学师生主体间伦理建设,统一主体间权责关系,使之有效参与治校,最终形成法治、教治、善治协同展开的大学治理伦理模式,创造伦理价值共鸣。挖掘现代大学治理的伦理层面,有助于彰显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内涵,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有效开展。
    • 刘益东
    • 摘要: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我国大学法定的制度安排,是大学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现象。在此尝试从组织学的视角切入,从横向(一般与特殊)、纵向(宏观到微观)两个维度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组织分析,对这一组织现象作理论上的梳理,尝试达到深化认识、为进一步优化执行提供思路的目标。组织学的基本思路是从组织与个体的有限理性出发,考察组织结构、组织激励、信息不对称、非正式制度、外部情境对组织的影响等一系列议题,概而言之,是探讨组织现象背后的多重逻辑。
    • 王晓茜; 姚昊
    •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彰显了大学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积极响应。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参照群体、自信程度、参与环境均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意愿显著影响参与行为;外在补偿、外在压力及参与能力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对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行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为提升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效果,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高校应着力培育学生参与的内生环境,多方位激活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科学构建制度体系,优化学生参与行动框架与结构要素;加强组织支持建设,消解“行政化”现象对学生主体性的抑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