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法
台阶法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99840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西部探矿工程、山西建筑、公路与汽运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技术交流会、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2013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等;台阶法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闽金、李宏建、赵玉成等。
台阶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840篇
占比:99.54%
总计:100304篇
台阶法
-研究学者
- 蔡闽金
- 李宏建
- 赵玉成
- 付仕保
- 何伟
- 冯春盛
- 刘吉福
- 刘大刚
- 吴洪涛
- 周树清
- 张浩
- 曹伟
- 李建军
- 李斌
- 李飞龙
- 梁斌
- 梅竹
- 熊辉
- 王景春
- 王清标
- 肖勇
- 袁永新
- 谭敏
- 赵思光
- 路林海
- 邓涛
- 郭程方
- 陈炳志
- ZHOU Shu-qing
- 万明富
- 于丽
- 仲帅
- 余昌平
- 傅鹤林
- 党红章
- 冉金林
- 冯韦皓
- 刘争刚
- 刘伊帅
- 刘地阔
- 刘小川
- 刘广钧
- 刘志强
- 刘怀刚
- 刘润平
- 刘瑞辉
- 刘耶军
- 刘谦
- 刘阳
- 卞蒙丹
-
-
孙更利;
杨昊;
窦炳昭;
李文波;
张欢
-
-
摘要:
地铁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工程量大,技术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安通街车辆基地开挖及支护工程为背景,根据施工方案比选结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施工方案。重点对明挖区的放坡开挖、支护开挖工法以及暗挖区台阶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
郑超
-
-
摘要:
拉林铁路江木拉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应用了基于台阶法的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结合该隧道的实际情况,立足超前地质预报,分析了不同软岩变形条件下台阶开挖的操作要点。分析得出,软岩大变形隧道工程施工中,仅采取初期支护,并不能完全消除围岩的收敛情况。软岩地段开挖之后,需要采取刚度大,但同时又具有柔性的“台阶法+临时横撑法”,在控制围岩变形速率的基础上,控制围岩应力释放速度,保证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
辜文兵
-
-
摘要:
山区隧道工程多因为山体斜度较大和岩石节理发育的问题,形成偏压隧道,并且部分区段属于浅埋段,为了解决西南地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浅埋偏压隧道进洞和洞身段施工,以成渝高速铁路郭家寺隧道为例,通过CD法进洞施工和分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临时仰拱的方法,解决了Ⅴ级软弱围岩下的隧道进洞和洞身施工难题,基于特殊工艺及特点解决施工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
-
罗世云;
韩孟微
-
-
摘要:
以某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隧道控制爆破参数设计与应用技术。以现场环境为背景,根据设计原则进行爆破方案的设计。结果表明:隧道光面爆破周边孔的装药量少,采取不耦合装药结构有效降低爆破震动,减少围岩损伤;钻孔和堵塞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爆破效果。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
汪军鹏
-
-
摘要:
以新建青兰高速(宁夏境)六盘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浅埋隧道采用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法施工中隧道变形规律,分析了超前管棚支护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拱顶沉降的控制,双侧壁法优于台阶法、CD法;对于仰拱隆起,双侧壁法和台阶法效果接近,优于CD法;对于水平收敛,台阶法优于双侧壁法优于CD法。综合考虑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采用台阶法施工较为合适。超前管棚支护中,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逐渐减小,而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
-
祖玲娜
-
-
摘要:
通过对深圳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深外高中站2种大断面暗挖法(即九步开挖的双侧壁法和台阶法)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行数值模拟模型比选分析,选择能够较好适应车站不同的地质条件,满足安全施工的施工工序,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结合施工监测数据可知,施工过程的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实测值与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结果较为接近,从而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以及2种方法施工工序的地质条件适应性。
-
-
张旭
-
-
摘要:
西安地铁九号线一期工程田王-洪庆站区间隧道工程存在渡线段,针对其中2种断面:A断面(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与B断面(CRD法),介绍2种断面具体施工步序,采用数值方法分析A断面向B断面、B断面向A断面2种工法转换施工顺序下的地层与隧道结构变形特性,探究渐变式与突变式转换情况对地层与新建结构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A断面向B断面施工时,建议采用渐变的断面转换形式;当B断面向A断面施工时,可以采用突变的断面转换形式。
-
-
马行之;
钟科;
徐东明;
翟兆玺;
詹家旺;
方毅
-
-
摘要:
为避免过破碎带时发生拱部大变形、地面坍塌等问题,设计以预应力锚杆-分部台阶法为核心的过破碎带开挖支护体系,通过构建数值模型与中空注浆锚杆-CD法进行对比,并开展现场应用进行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预应力锚杆-分部台阶法施工方案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优异,从模拟结果来看,围岩在拱顶沉降量、水平方向位移、开挖扰动范围均具有显著优势,在拱部贯通后,分部台阶法与CD法最终变形量分别稳定在6.8 mm和11.5 mm。2)从主动支护现场监测结果来看,拱顶的沉降量主要集中在(1)导洞开挖期间,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加速、发展与稳定3个阶段。3)格栅钢架应力以受压为主,拱顶应力值大于拱腰、拱脚,最大达90 MPa;锚杆轴力随隧道的开挖经历了预应力损失、波动及保持稳定3个演化阶段,在稳定后变化量不超过0.1 kN/d。
-
-
卢海宁
-
-
摘要:
北京地铁3号线团结湖站至朝阳公园站区间,密贴下穿既有10号线团结湖换乘站,地铁区间位于砂砾卵石地层中,受地下水影响大,围岩自稳能力差,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保证施工安全,提出采用台阶法对非下穿段标准断面进行开挖施工。采用CRD法对下穿段进行开挖施工,并对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马头门加固与破除、变断面施工和既有车站围护结构破除与支撑,做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工后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采取的施工工艺安全可靠、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地铁密贴下穿既有换乘站提供相应的工程经验。
-
-
郑文富;
张文龙
-
-
摘要:
广州市轨道交通PQ2盾构井至PQ1盾构井区间2^(#)联络通道需进行保护性开挖。结合2^(#)联络道周边围岩特性及现场环境,通过架设临时支撑架、水钻切除开口处管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的方法开入口洞门,并采用“密布孔、少装药、多循环”等技术措施,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网路延时,采用洞门悬挂胶皮帘等多项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爆后效果表明,爆破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联络道开口处周边盾构管片及设施没有受到损坏。
-
-
芦苇
- 《2019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在铁路隧道断面3台阶法开挖过程中,可以得到现场的断面净空位移监测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隧道断面开挖变形对实际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隧道断面开挖变形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推导了基于重要点分段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方法,进而对某铁路隧道断面3台阶法开挖的变形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重要点分段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较未进行重要点分段的模型高,且压缩比越小,预测精度越高.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岩土工程中一维监测数据的预测分析.
-
-
-
金爱兵;
王宇;
李兵
-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 2012年
-
摘要:
以张涿高速公路张家口段朱家峪Ⅱ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讨论不同仰拱封闭距离对台阶法开挖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仰拱与上台阶设置的初次支护形成封闭的承载环,使围岩的受力状态由不利于稳定的双向受力状态转变为有利的三向受力状态,从而使围岩保持稳定,随着仰拱封闭距离的减小,隧道变形呈现减小的趋势,应尽快跟进仰拱,减小隧道变形.仰拱封闭距离对于类似隧道的仰拱支护优化及现场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
-
杨昆鹏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城市地铁转折线或渡线段中,一般断面变化较多,最大断面通常设计成不对称双联拱隧道断面形式.其断面尺寸大,结构受力复杂.为了达到降低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保证开挖过程中安全稳定,优化开挖步序等目的,本文采取了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提出了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台阶法+CRD法的组合施工工法,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工程施工,解决了复杂受力结构的施工难题,保证了施工安全及质量.
-
-
王俊生;
王均勇;
李铮
- 《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前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使城市交通系统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城市中修建隧道无法避免地会遇到上方存在既有结构物的情况,此时若在复杂软弱地层中,施工要求将更高.本文以莞惠城际下穿东莞东南联络线工程为依托,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存在既有铁路荷载作用下在软弱地层中采取CD法和台阶法上下预留核心土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目标面位移、应力、塑性区和支护结构应力状态后,得出了在该环境条件下较优的施工方法.
-
-
万明富
- 《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基于相同地质条件,对不同跨度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跨度隧道围岩的施工力学行为,据此提出不同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跨度越大,各种位移与应力指标越大,要求支护衬砌参数加强。由于拱腰围岩变形规律的不同,不能用常规跨度隧道设置临时仰拱的方法来改善4车道隧道围岩受力状况,而是适时开挖下台阶改善矢跨比,减小向围岩侧的变形量,以提高4车道隧道围岩结构的安全性。
-
-
吴勇
- 《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台阶法是应用最多且最为广泛的工法.但目前在国内外没有相关的规范明确规定该工法的施工参数,从而导致在软弱围岩开挖过程中,由于上台阶开挖高度过大或上下台阶之间的长度过长而发生掌子面坍塌、衬砌变形开裂等事故.本文根据上下台阶法的施工工序,通过数值计算Ⅳ,V级围岩在不同开挖高度及上下台阶之间的长度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确定出合理的台阶法施工参数,从而为施工方案制订及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且可为施工力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
-
-
仲帅;
许鹏飞;
王志岗;
杨云;
赵聪
-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依托新建京张铁路西黄庄隧道工程,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三维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前加固长度和台阶高度变化对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前加固长度和台阶高度对隧道先行位移有显著影响,超前加固长度的增加可减少先行位移值,但当超前加固长度超过5m时增加趋势放缓;减小上台阶高度能够有效控制洞身水平收敛,并且洞身水平收敛几乎不受超前加固长度的影响;上台阶高度对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较大,综合考虑上、下台阶掌子面挤出变形,认为开挖时上台阶高度为6m较为合适.
-
-
仲帅;
许鹏飞;
王志岗;
杨云;
赵聪
-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依托新建京张铁路西黄庄隧道工程,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三维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前加固长度和台阶高度变化对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前加固长度和台阶高度对隧道先行位移有显著影响,超前加固长度的增加可减少先行位移值,但当超前加固长度超过5m时增加趋势放缓;减小上台阶高度能够有效控制洞身水平收敛,并且洞身水平收敛几乎不受超前加固长度的影响;上台阶高度对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较大,综合考虑上、下台阶掌子面挤出变形,认为开挖时上台阶高度为6m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