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断面隧道

大断面隧道

大断面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2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64863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西部探矿工程、四川建筑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第七届中日盾构隧道技术交流会等;大断面隧道的相关文献由205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本涛、王明年、王爱平等。

大断面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4863 占比:99.68%

总计:165395篇

大断面隧道—发文趋势图

大断面隧道

-研究学者

  • 林本涛
  • 王明年
  • 王爱平
  • 卿伟宸
  • 吴波
  • 宋战平
  • 李传华
  • 肖明清
  • 谭忠盛
  • 郑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伟鹏; 林彬彬; 张斌梁
    • 摘要: 针对珠海市某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断层破碎带防水技术难题,基于MIDAS GTS/NX软件对注浆圈厚度、注浆圈范围对隧道位移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呈线性降低,注浆厚度为3 m时约能减低50%的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②随着增加注浆圈范围的扩大,隧道沉降和收敛也趋向一致,整体性增强。在此基础上对注浆措施提出了优化建议。
    • 娄乾星; 陶铁军; 田兴朝; 朱海明; 张林; 郑仕跃
    • 摘要: 为解决大断面隧道钻爆法施工中钻孔数量大导致的钻孔成本高、施工进度慢的难题,提出了大断面隧道爆破减孔布设的新理论、新方法,将掏槽孔布置位置最大限度“向外推”,为辅助孔和解炮孔提供双向临空面,从而实现中间岩体宽孔距减孔布设,以雷榕高速公路白竹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开展了现场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掏槽孔适当外推,中间岩体减孔布设,每循环钻孔数量可减少23个,节约钻孔时间0.6 h,全线59 km隧道将节约打孔时间约8850 h;减孔布设后,超挖厚度控制在15 cm以内,喷混超耗率控制在90%以内,爆破效果良好。
    • 黄武恒
    • 摘要: 由于大断面隧道结构稳定性差,因此对转换施工方法的要求极高。文章为有效提高大断面隧道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性,研究破碎围岩条件下大断面隧道转换施工优化方法。通过双侧壁导坑法开挖Ⅴ级破碎围岩,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开挖Ⅳ级破碎围岩,在两个围岩等级交界处转换工法,分析开挖进尺与钢拱架间距对破碎围岩变形的影响,并优化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开挖进尺越大,隧道衬砌变形幅度越大;为确保围岩变形最小,埋深350 m时开挖进尺宜选取2 m;钢拱架间距与其最大拉应力值成正比,钢拱架间距为0.5~0.9 m时,施工安全性最好,能够有效提高大断面隧道施工质量。
    • 王振华
    • 摘要: 针对广州轨道交通13号线盾构井暗挖区间近接既有盾构区间施工中,地下水丰富区域开挖后地层易沉降变形、暗挖区间近接既有盾构区间控制爆破振动要求高等施工控制难题,为确保施工及既有盾构区间结构安全,通过研究采用优化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分区开挖顺序、数码电子雷管减振控制爆破、地面降水+洞内引排组合降水等技术,减少了暗挖区间爆破振动对既有盾构的影响,降低了全风化碎屑岩大水域面积富水地层中降水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程度,保证了施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下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 付庭茂; 黄河; 郑烨晨; 樊茂林
    • 摘要: 以中兰客专某层状片岩大断面隧道工程为依托,在考虑层状岩体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的基础上,采用MIDAS GTX软件进行三台阶法施工数值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的空间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层状岩体中隧道变形具有空间非均匀性特征,拱顶沉降远大于边墙收敛。随着掌子面的推进,拱顶沉降曲线呈现缓—陡—缓形状,上、中台阶开挖沉降量所占比例较高,开挖影响范围为1倍洞径;边墙收敛曲线呈现缓—直—缓形状,开挖影响范围大致为2倍洞径。(2)隧道围岩塑性区呈现不对称分布特征,大致沿层面法向方向分布。随着掌子面的推进,塑性区逐渐向围岩深处扩展,各开挖台阶拱脚处塑性应变较大,是施工的薄弱部位。
    • 王琳; 杨林; 袁青; 江鸿; 肖靖
    • 摘要: 为解决富水条件下隧道洞口浅埋段大变形问题突出、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依托在建福州市董奉山隧道项目,对隧道断面大变形的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洞口浅埋富水地段受地层、地形、水环境及施工等因素影响,大变形以拱顶沉降为主,且在开挖后较短时间里变形急剧增加;隧道大变形表现为“急剧增长-缓慢增长-趋向稳定”3阶段变化规律,急剧增长阶段主要集中在下台阶开挖之前,其围岩变形量约占整个沉降变形的75%~80%。根据大变形分析情况提出:开挖前采用“超前帷幕注浆+井点降水”的辅助加固措施,改善掌子面前方围岩施工环境;开挖中采用钢架型号加强、中下台阶大直径锁脚及上台阶大拱脚等措施,可较大程度地控制隧道大变形发展,保证洞内施工安全。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王振浩
    • 摘要: 在围岩条件允许情况下,大断面隧道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技术开挖,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而进行全断面开挖时,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性与否将直接决定着隧道爆破的效果。为改善爆破效果,针对赣深高铁黄柏山长大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与钻孔机械特点,提出了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技术方案,并通过工程类比和经验公式计算合理调整了原先的隧道钻爆参数。现场试验结果:隧道开挖断面轮廓较为平整,炸药单耗由试验前1.16 kg/m^(3)降低到1.07 kg/m^(3),炮孔利用率从83.5%提高至91.2%,周边孔孔痕率由试验前的73.6%提高至87.4%,有效地提高了隧道开挖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 皇民; 金沐妍
    • 摘要: 为研究核心土法施工中软弱围岩超大断面隧道结构变形规律,以韩门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控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对软弱围岩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并通过研究隧道分部开挖进尺对拱顶竖向沉降和横向位移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开挖长度和支护要求。计算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可以有效减少掌子面的挤出变形,对约束围岩竖向沉降与横向位移有重要作用,拱部核心土留设长度应不小于4 m;上台阶拱部开挖是引起隧道围岩变形的重要因素,施工中超前下台阶开挖不宜大于20 m;仰拱闭合施工对控制变形也有重要作用,工作中应及早封闭仰拱并浇筑二次衬砌。
    • 李丹; 黄飞; 李树清; 曹安; 朱云涛; 刘勇; 王荣荣
    • 摘要: 为探明大断面隧道在通过煤层夹角比较小施工过程中的瓦斯保护与运移扩散规律,以某在建瓦斯隧道为施工背景,构建了隧道通风的三维数值模拟,并借助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模拟计算。深入研究了通风时间、瓦斯的涌出情况以及风速高低等多种因素,对瓦斯扩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通风时间,检查瓦斯在隧道内的总体分布规律,瓦斯呈现上部分瓦斯浓度大,下部分浓度较低,符合实际情况;瓦斯涌出位置不同,瓦斯在隧道内的分布不同,在持续通风的作用下,距释放源越远,瓦斯含量就越小,气体含量所达到的峰值也越慢;风速越高,瓦斯气体的排放隧道速度越快,气体含量峰值也越小。
    • 杨银刚
    • 摘要: 小净距浅埋大断面隧道较为特殊,左右幅施工存在明显的干扰,容易出现局部坍塌、穿越公路开裂等质量问题,需予以控制。论文以白羊村1430.46 m的分离式双幅长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其施工难点,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应对策略,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