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支护

主动支护

主动支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238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科技创业家、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主动支护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善飞、汪波、李伟等。

主动支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2389 占比:99.76%

总计:62538篇

主动支护—发文趋势图

主动支护

-研究学者

  • 李善飞
  • 汪波
  • 李伟
  • 王明年
  • 田四明
  • 刘刚
  • 刘大刚
  • 徐学锋
  • 王勇
  • 王志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克平
    • 摘要: 干河煤矿+80水平三采区皮带巷上部赋存坚硬岩层,围岩压力较大;针对坚硬顶板条件,拟定以强主动支护为主的对策,即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应用表明,该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验证了该支护技术安全可靠。
    • 陈国栋; 甘目飞; 刘科
    • 摘要: 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方法是以全工序高效率大型机械配套为基础,用以解决复杂山区长大山岭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及经济等施工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文章从隧道设计角度论述了钻爆法机械化修建面临的掌子面安全控制与洞身段变形控制两大关键挑战,并总结了以机械化全断面全地质型施工技术、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掌子面超前主动支护技术、掌子面超前支护“定量化”精准设计技术、低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早高强喷混凝土主动支护技术、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封闭技术、围岩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等为核心的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设计关键技术,为推广应用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 刘科
    • 摘要: 为解决长大山岭隧道钻爆法机械化安全、快速、高质量施工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托郑万铁路湖北段隧道工程,采用“科研先行、试验验证、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法,开展隧道大型机械化修建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结合国内外调研情况及工程实践,得出如下结论:1)隧道机械化修建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系统性改变;2)Ⅳ、Ⅴ级围岩传统多台阶法、被动支护、围岩压力“分担比”理论与机械化大断面法不相适应;3)机械化大断面法施工的核心要点是“快挖、快支、主动支、快封闭”;4)隧道结构设计采用规范中基于松散压力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实际存在差异,可采用形变压力计算方法;5)对于采用机械化大断面法施工的隧道,掌子面超前主动支护体系与洞身主动支护体系是确保隧道掌子面附近围岩稳定的关键。
    • 巩江峰; 田四明; 杨治刚
    • 摘要: 随着我国铁路隧道的大规模建设,大量超深埋隧道在高地应场条件下的岩爆效应将成为铁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判别、预防岩爆的发生,提出不同等级岩爆防控措施,通过调研国内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典型岩爆隧道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岩爆发生条件、高应力状态下岩爆发生机理、岩爆的预测、岩爆防治措施及作用机理,总结隧道发生岩爆的特征规律,提出高应力状态下不同等级岩爆的防控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岩爆的防治,应采取以微震监测为主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隧道支护应采用主动支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方式,主动支护主要有预应力锚杆、超前应力释放、拱部超前支护、优化施工工法等措施,被动防护主要有高强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消能防护网等措施,岩爆防治技术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围岩原始三轴应力状态,同时采用少人化、无人化的大型机械化施工,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高原铁路岩爆隧道设计原则。
    • 王帅
    • 摘要: 为解决断层构造区巷道易出现灾变性失稳现象,以正中煤业1201-2运输巷揭露的Fj10、Fj11断层区为工程背景,遵循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思路和原则,具体包括断层构造区注浆强化思路、高预紧力及时强主动支护原则和支护材料匹配原则,设计了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参数,并应用于现场,实现了正中煤业1201-2运输巷断层构造区的稳定控制。
    • 田四明; 吴克非; 刘大刚; 王明年; 王志龙; 董宇苍
    • 摘要: 目前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仍是隧道领域一大难题,主要包括高地应力软岩与高地应力硬岩支护结构设计问题,而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加之高原铁路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段占比较大,故需对高能地质环境隧道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铁路隧道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对高能地质环境下隧道的研究进行分析。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修建技术难题,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主动控制设计理念,并以掌子面为界限,提出掌子面超前变形控制及洞身收敛变形控制的全变形控制设计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利用空腔球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推导建立深埋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解析解,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掌子面注浆、掌子面锚杆)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弹性力学、塑性增量理论与有限差分原理,考虑软岩非线性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力学参数变化模型,推导出考虑软岩非线性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围岩应力、位移有限差分解析解;并基于收敛约束法,建立洞身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其次,针对高地应力硬岩隧道设计施工难题,从能量释放角度推导岩爆隧道的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组合松散荷载,给出岩爆隧道的荷载计算模型及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最后,论述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支护结构高质量施作技术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前提,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研究成果旨在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及洞身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岩爆)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 张志宇
    • 摘要: 晋华宫矿12-2^(#)层307盘区2712巷基本顶赋存11.34 m厚的灰白色粗砂岩,其岩层赋存稳定,承载能力较好。基于此,提出了巨厚坚硬顶板下巷道主动支护思路,包括:(1)充分发挥巨厚坚硬顶板岩层的承载性能;(2)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以及高锚固性能的主动支护原则;(3)在构造区域支护参数及时优化调整。在巨厚坚硬顶板下巷道主动支护技术应用后,实现了2712巷的稳定控制。
    • 付晶晶
    • 摘要: 以山西某矿31107综放工作面切眼支护为工程背景,针对切眼顶板岩层承载能力不强及顶煤软弱问题,提出综合使用"锚网梁+锚索梁+桁架锚索"及单体支柱对围岩进行支护,并进行工程应用。经现场应用后表明,切眼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2 mm、15 mm以内,取得较好围岩支护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矿井大断面切眼支护提供经验积累,并为其他矿井类似情况下切眼围岩支护提供经验借鉴。
    • 魏斌
    • 摘要: 为了保证综采工作面大尺寸回采设备的安装,需要掘进大断面的切眼巷道,然而大断面切眼如何快速成巷、稳固支护,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迈步掘进一次性成巷的施工工艺,即对于6100mm宽的巷道而言,第一次施工宽度4000mm巷道,施工一个班后,迈步至第二次施工剩余的2100mm宽度,往复交替循环,避免了二次扩帮与安装的交叉作业,节省了时间。采用锚杆(索)上钢带、钢筋网支护的主动支护参数,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30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64mm。现场掘进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该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掘进效率,保障了安全。
    • 马行之; 钟科; 徐东明; 翟兆玺; 詹家旺; 方毅
    • 摘要: 为避免过破碎带时发生拱部大变形、地面坍塌等问题,设计以预应力锚杆-分部台阶法为核心的过破碎带开挖支护体系,通过构建数值模型与中空注浆锚杆-CD法进行对比,并开展现场应用进行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预应力锚杆-分部台阶法施工方案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优异,从模拟结果来看,围岩在拱顶沉降量、水平方向位移、开挖扰动范围均具有显著优势,在拱部贯通后,分部台阶法与CD法最终变形量分别稳定在6.8 mm和11.5 mm。2)从主动支护现场监测结果来看,拱顶的沉降量主要集中在(1)导洞开挖期间,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加速、发展与稳定3个阶段。3)格栅钢架应力以受压为主,拱顶应力值大于拱腰、拱脚,最大达90 MPa;锚杆轴力随隧道的开挖经历了预应力损失、波动及保持稳定3个演化阶段,在稳定后变化量不超过0.1 kN/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