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土隧道

黄土隧道

黄土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5篇、会议论文94篇、专利文献74828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山西建筑、隧道建设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第七届铁路隧道年会、2009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等;黄土隧道的相关文献由19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建民、喻渝、刘旭全等。

黄土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5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9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74828 占比:98.54%

总计:75937篇

黄土隧道—发文趋势图

黄土隧道

-研究学者

  • 杨建民
  • 喻渝
  • 刘旭全
  • 吴小波
  • 王新东
  • 王明年
  • 谭忠盛
  • 张会安
  • 谢江胜
  • 刘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姜子良
    • 摘要: 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雁南四路站—大唐芙蓉园站的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程,基于MIDAS/NX数值模型优化并确定洞室开挖最优掌子面间距,根据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地表沉降和变形收敛特征,验证了掌子面间距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掌子面间距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及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一致,上方地表形成了单峰V字形沉降槽;隧道中隔板、中隔墙、初期支护和中隔墙连接处主要承受拉应力,支护结构底部主要承受压应力;掌子面间距为L_(1)=4 m、L_(2)=9 m、L_(3)=9 m时能有效提高围岩体稳定性。监测数据表明:隧道最大沉降及变化率分别为容许值的65.37%和91.97%;各洞室的最大水平变形都明显小于容许变形值;最大水平变形速率为1.98 mm/d,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
    • 苏陇羊
    • 摘要: 为保证大断面公路隧道在黄土层的施工安全,有效地控制变形,消除可能发生的隐患,以银昆高速公路南梁隧道施工为依托,通过分析两台阶法施工中变形数据的发展规律,总结了影响沉降变形的关键施工技术与维护围岩稳定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从施工的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可确保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可供其他相似隧道施工借鉴。
    • 马帅
    • 摘要: 文章结合蒙华铁路某隧道洞口进洞采用初支逆作法施工实例,在洞口处存在小型溜塌体、局部渗水软弱、偏压等特殊地质情况下,为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采取了在原地形基础上先施工初期支护,再施工护拱后反压回填,最后在护拱保护下进洞的施工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进洞方法,为洞口处于小型溜塌体且地质条件类似的隧道进洞提供参考借鉴。
    • 李锋
    • 摘要: 黄土隧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劣化严重,且机理复杂,其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全面揭示其劣化机理,选取高精度μCT扫描系统作为研究手段,对不同含水量黄土试样在不同浸水条件下的细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表观结构、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试样含水量较低时细观结构受地下水影响较小,结构性保持较好,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孔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强度衰减严重;黄土在地下水作用下孔隙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隧道施工及运营养护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 赵晓全
    • 摘要: 该文研究了Ansys两种不同建模方式分析黄土隧道围岩和衬砌的差异。结果表明:当分析黄土隧道的地表沉降量时,二维和三维建模得到的结果差别不大,选择二维建模方式较为简便;当分析洞周位移和围岩应力时,两种建模结果有差异,但三维建模更切合实际施工情况;当分析衬砌强度时,二维建模可以直观表现出衬砌结构的内力,而三维建模可以看出已开挖段和未开挖段的整体应力分布。
    • 贾元霞
    • 摘要: 针对宝兰高铁在长段落连续高含水率黄土地层中修建大断面隧道过程中,面临的围岩变形大、掌子面易失稳、支护结构易变形侵限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在揭示沿线高含水率黄土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及隧道病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高压排水注浆挤出土中水分以改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超前深孔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方案及关键设计参数,并在沿线多座高含水率黄土隧道进行测试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前后掌子面土体含水率从26%~32%降至10%~13%,浆液结石体固结强度高,呈硬塑状,围岩稳定性显著提高;加固后可采用台阶法施工,围岩变形发展基本在6~8 d内趋于稳定,现场实测围岩最大沉降量从注浆前的45.04 cm减小至注浆后的19.01 cm,降低率约达60%,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可一次性加固掌子面前方25 m范围的高含水率黄土围岩,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曹谦; 陈杰; 孙成才; 徐作涛; 范其明
    • 摘要: 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给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中围岩变形控制量与预留变形量值的确定带来了困难。本研究以大断面马蹄形黄土隧道为对象,采用FLAC;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依据黄土物理与力学指标,研究了不同支护强度条件下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变形变化规律以及拱顶监测变形极限值。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作用下黄土隧道地层应力由地面到拱顶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地层沉降位移随与地面距离增大而增大。隧道拱顶最大沉降随支护模量的减小先缓慢增长,随后迅速增长,不易控制。因此需要找到拱顶沉降加速增长的临界点,对应的极限值作为拱顶沉降的控制条件。由于隧道拱顶最终沉降由掌子面开挖前拱顶沉降和掌子面开挖后可检测出的拱顶监测沉降组成,可结合位移释放率得出监测沉降极限值,确定拱顶监测沉降控制条件。研究成果为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 刘兴陇
    • 摘要: 黄土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黄土隧道锁脚锚杆对支护体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先结合实际,对黄土隧道锁脚锚杆对支护体系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黄土隧道的施工质量,提高隧道的安全系数,降低安全隐患。
    • 王坤
    • 摘要: 由于黄土极易被雨水冲刷及黄土本身具有的湿陷性,黄土隧道洞口所处的地形、地貌大多较复杂,最常见的洞口处理技术有浅埋偏帮技术。徐家店隧道出口处于极端的浅埋偏压山体上,形成典型的浅埋偏帮状态,洞口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会引起洞口坍塌甚至滑坡,即使完成施工,由于日积月累的雨水冲刷也会给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徐家店隧道出口事先在偏帮浅薄侧施作混凝土挡墙及锚索拉结的加固措施,不仅保障了施工过程的安全,也保障了日后运营安全。基于此,对其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类似施工情况参考。
    • 张超
    • 摘要: 当前施工中大断面黄土隧道以环形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为主,但该方法分部较多,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采用小型机械结合人工作业初期支护闭合时间长,安全隐患大。针对该情况,本文提供了一种大断面黄土隧道微台阶开挖方法,主要通过不均匀分布台阶高度,缩短台阶步距,同时中下台阶预留斜坡道,为大型挖掘机、湿喷机等机械设备提供作业空间,加快初支封闭成环,从而实现加快施工速度和节约成本目标。该方法在新老黏质黄土地层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