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9篇、会议论文196篇、专利文献79804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工程爆破、建筑技术开发等; 相关会议13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十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第七届铁路隧道年会等;隧道开挖的相关文献由526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应明、郭朋超、仲维玲等。

隧道开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9 占比:1.09%

会议论文>

论文:19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79804 占比:98.67%

总计:80879篇

隧道开挖—发文趋势图

隧道开挖

-研究学者

  • 吴应明
  • 郭朋超
  • 仲维玲
  • 张军伟
  • 李鹏飞
  • 郑刚
  • 方勇
  • 李校珂
  • 杜修力
  • 于远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伟杰
    • 摘要: 以乐雅高速公路光华山隧道三台阶法开挖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隧道开挖对围岩变形和关键点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将现场实测结果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水平位移小于竖向位移,且变化较小;与拱顶沉降相比,隧道开挖过程使拱腰水平收敛所需稳定时间更长;隧道开挖会导致拱顶发生沉降且仰拱出现隆起;左右侧拱脚和拱腰均向隧道中心移动,且与拱脚相比,隧道开挖对拱腰的水平位移影响更大。实测结果证明数值模拟规律的正确性,可为隧道支护设计及开挖方法选定提供依据。
    • 李洪江
    • 摘要: 为了研究隧道开挖对管线变形的影响,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某车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电力管线的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管线与隧道的垂直净距、管线覆土深度、管线与隧道夹角、管线材料、分步开挖等因素对管线沉降变形及轴向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垂直净距的增大,管线沉降变形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变形在数值上和范围上都增大;管线覆土深度对管线沉降变形影响较小,但覆土深度会改变管线轴向变形方向;夹角的改变主要影响管线沉降范围,对沉降最大值影响较小,轴向变形范围和最大值随着与隧道的夹角减小而增大;在隧道开挖面接近管线时,对管线变形的扰动甚微,管线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下穿管线阶段和离开管线阶段。
    • 赵乐
    • 摘要: 玄武岩台地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常发育成蠕变型滑坡。以浙江省新昌县上三高速某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降雨工况下的隧道开挖玄武岩台地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首先,在详细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三维模拟软件进行建模,继而基于P-III型分布曲线确定降雨重现期,并采用岩土软件FLAC3D进行隧道边坡开挖下的变形模拟,最后进行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削坡工程的进行,由于坡度变陡,导致位移发生突变,同时应力释放;随着隧道的开挖,开挖处上部出现下榻,底部出现隆起,并且最大位移主要产生在较高山体隧道开挖一侧。降雨强度对玄武岩台地型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最不利工况为100年一遇降雨工况,此时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75,最大变形量为8.0 mm。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玄武岩台地滑坡的稳定性与硅藻土滑带、节理裂隙面的发育、降雨入渗滞后性有明显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 李岩松; 罗利; 杨根明; 张立云; 罗建勋
    • 摘要: 以省道205线老龙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在考虑围岩产状影响的条件下利用萨道夫斯基爆破经验公式对老龙山隧道附近既有建筑的爆破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48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爆破振动传播方向与地层产状方向垂直时和平行时的萨道夫斯基爆破经验系数K、α,并以此绘制出两种情况下的爆破振速与距离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爆破振速沿地层产状垂直方向传播时比沿平行方向传播时大,爆破振动点距离建筑物越近这种趋势越明显,最大爆破振速沿地层产状垂直方向比沿平行方向提高了45.13%;浅孔毫秒延时光面爆破掘进法对爆破振动控制作用大,附近地表振动监测值均小于0.005 cm/s,远小于最小安全允许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周边爆破施工对既有建筑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 左季康
    • 摘要: 兴泉铁路(兴国—泉州)于都一号隧道下穿樟木压扭性断裂带,须穿过155 mⅥ级富水松散砂土夹碎块石地层。施工开挖遇到突水涌泥、塌方变形的风险极大。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Ⅵ级围岩段地表深孔注浆固结地层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性袖阀管注浆法对隧底以上隧道开挖面及开挖轮廓线外5 m地层进行止水和加固,围岩竖向变形量减小35%以上,衬砌竖向应力降低50%,塑性区减少1.5 m。现场试验验证了浆液得到有效扩散,能较好控制Ⅵ级围岩隧道的开挖变形。
    • 魏立恒; 倪修能; 郭洪雨; 孙飞; 葛艺超; 夏兆平; 王国波
    • 摘要: 隧道钻孔爆破开挖技术在城市越岭长隧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造成本。然而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爆破有害效应的影响日显突出,特别是爆破振动影响成为爆破开挖制约的主要因素。根据大盘山城市越岭长隧道进出口段爆破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建筑振动影响的实际监测,分析了不同围岩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围岩等级下,围岩完整性与萨道夫斯基公式中的关键参数K、α取值存在反相关性,即在相同围岩等级下,完整性越好,关键参数取值越低。建议进口段K、α值分别为350和1.9,出口段250和1.85,并绘制了三个代表性装药量下的爆破振动速度传播曲线。根据绘制的曲线以及现场建筑对振动速度的控制要求,确定了隧道爆破开挖距离洞口的起始位置。为进出口围岩等级和完整性较差、且周边拥有密集建筑群的实际隧道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 许彩云; 石银磊; 肖尊群
    • 摘要: 管幕隧道施工对既有上覆管线附加位移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附加位移可以计算既有管线的形变和内力变化,附加位移的确定是验算既有管线形变和强度要求的关键。管幕隧道施工对上覆既有管线附加位移的影响包括注浆压力引起的既有管线向上隆起和隧道开挖引起的既有管线向下沉陷两个部分。分别采用劈裂注浆理论和随机介质理论计算得到的地表竖向位移的修正值作为两种作用下引起的既有管线位置处土体竖向位移的代表值。通过两者的叠加得到管幕隧道施工引起的上覆既有管线总的附加位移,并给出了两种理论下的修正参数建议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和修正参数建议表能够适用于浅埋管幕隧道工程对上覆既有管线竖向附加位移的计算。
    • 方剑; 周雪云; 盛吉崇; 许涛; 查文华
    • 摘要: 使用钻爆法开挖隧道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断面超欠挖,严重的超欠挖会妨碍隧道的正常施工,为有效减少超欠挖量,引入新型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进行超欠挖检测,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隧道开挖后实际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数据预处理,再与设计断面对比,计算出超欠挖量、超欠挖面积、超欠挖体积等参数,用参数结合图像的方式即可展示隧道的开挖状态。在实际隧道工程中使用该检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隧道后续施工方案调整提供依据,为该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 李鹏程
    • 摘要: 因超大断面隧道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等特点,在同一隧道工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和跨度进行变换工法来保证隧道建设顺利完成。目前对工法转换的施工工艺尚无标准可依,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以海沧疏港通道工程为例,在CD法施工段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段之间采用10m延伸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在过渡段中挑顶扩挖形成作业面为双侧壁段施工台架提供作业空间,进而将CD段中隔壁逐渐偏移至双侧壁段中心位置,完成工法转换。采用该施工工艺不仅避免对双侧壁段各个导坑的施工造成影响,同时改善了临时支护的受力状况,维持了掌子面附近围岩的稳定。最后将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大致吻合,验证了工法转换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 李守良
    • 摘要: 应用悬臂式掘进机进行隧洞开挖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支护模式和断面的挖掘,快速完成施工,具备后续施工优化、有效节约成本的优势,针对隧道的开挖施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介绍悬臂式掘进机隧道开挖方式与传统方式的对比及具体施工工艺,分析隧道施工中悬臂掘进机的应用性,并以XTR6/260型号悬臂掘进机为例进行应用分析,旨在为施工单位提升隧道开挖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