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岩

软岩

软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87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8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78784篇;相关期刊55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软岩的相关文献由809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满潮、李明远、陈卫忠等。

软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8 占比:3.07%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78784 占比:96.83%

总计:81361篇

软岩—发文趋势图

软岩

-研究学者

  • 何满潮
  • 李明远
  • 陈卫忠
  • 刘宁
  • 刘杰
  • 刘泉声
  • 张伟
  • 张向东
  • 陈建勋
  • 周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亚楠
    • 摘要: 软岩隧道围岩岩质较软,岩体破碎(呈松散状态),自稳能力极差,开挖完成后存在渗水(裂隙水)、掉块现象,且易发生小规模坍塌。施工期间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控制各工序施工质量,同时控制好安全步距。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进度,保障隧道顺利贯通。
    • 谭毅源; 熊长鑫
    • 摘要: 为研究强震地区软岩高坝在动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对筑坝材料进行动力试验,并根据动应力试验结果,采用三维真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分析了高土石坝地震动力,获得了最大加速度反应、最大位移、大坝坝体内部应力分布、纵向横向位移和最大震陷量、坝坡抗震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等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坝顶及其附近坝坡区域的加速度反应较大,需要布置专门工程措施。坝壳料为软岩,在高土石坝中使用虽然需要放缓边坡,但通过施工控制填筑质量,仍可很好地满足大坝稳定和应力应变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 李建敦; 肖靖; 江鸿; 杨林; 陈世豪
    • 摘要: 为了解决浅埋软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大变形的问题,依托在建隧道工程,分析隧道初支变形及破坏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变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洞口浅埋段围岩受到开挖扰动和地下水影响,围岩变形量大,纵向变形分布不规律;开挖初期变形快且变形速率大,最高达到38.4 mm/d;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后期能达到10.2 mm/d;变形主要发生在上、中台阶开挖阶段,约70%;初支应力过大,且塑性区过度发展是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优化工法、提高支护参数、进行洞内降水和加大预留变形量的综合处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预防与处置提供参考。
    • 余化彪; 周游; 杨竹胜; 聂正一; 杨鹏飞
    • 摘要: 目前国内外软岩隧道施工出现了大量变形问题,软岩隧道变形过大将无法实施二次支护,因此软岩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参数的设置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应变软化模型,并结合松动圈理论计算得到锚杆最优支护参数的计算方法。依托软岩隧道A的实际施工,使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两种方式,验证最优支护参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支护参数优化之后,隧道围岩松动圈的拱顶厚度减少了45.4%,边墙厚度减小了43.5%,说明施加支护措施能够有效遏制松动圈的进一步扩散,并且效果明显。研究提出的软岩大变形隧道最优支护参数设计方法在理论推演和工程应用中均有效,可为软岩隧道初期支护措施设计提供一定思路。
    • 经来旺; 严悦
    • 摘要: 针对煤矿深水平高应力软岩机电硐室的严重底鼓情况,以淮北矿区邹庄煤矿-800m水平机电硐室为研究背景,依据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底鼓的力学机理,同时基于围岩整体稳定性原理,制定了抑制底鼓的技术方案。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该技术方案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充分论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该成果不仅可以用于高应力软岩机电硐室底鼓控制机理与技术的研究,而且可以用于井下水仓、大断面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控制机理与技术的研究。
    • 王鹏飞
    • 摘要: 针对庞庞塔煤矿软岩顶板巷道具有跨度大、顶板松软、支护比较困难等问题,对切巷顶板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和顶板全锚索支护方案。现场钻孔窥视和锚索抗拉力试验结果表明:切巷顶板采用注浆加固效果理想,二次扩刷后切巷围岩顶板下沉量、底鼓量、顶底板移近量和煤帮鼓起量较小,切巷施工安全。
    • 崔天龙
    • 摘要: 巷道支护是井工开采工程的核心,是一切安全生产和效益的基础。随着开采条件的日益恶化,支护对煤矿开采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先进采矿方法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巷道支护状况和有效断面能否得到保证。随着我国煤层的大力开发,软岩矿井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论文针对软岩巷道基本特性,结合晓南矿W2-723综采工作面两顺支护情况进行论述。
    • 赵伟
    • 摘要: 为了使让压支护更科学地应用于深埋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改变常规初期支护以弯曲变形让压为主的力学模式,基于结构稳定理论和大变形力学理论,研究让压支护的结构化实现方法。研究结论包括:(1)围岩稳定以拱结构为基本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应采取整体性、系统性的控制措施;(2)初期支护应降低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实现变形大的让压需求,同时规避力学大变形效应;(3)初期支护在“柔刚–刚柔–强刚”的变刚度调平过程中,必须以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保证为前提;(4)围岩与初期支护形成叠合结构的关键是两者力学性能匹配程度和接触面抗剪切能力。
    • 孟冯超
    • 摘要: 为解决焦作矿区深部高应力、软岩以及强采动影响下底抽巷巷道变形量大、局部区域破坏严重的问题,综合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井下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归纳了焦作矿区深部底抽巷变形破坏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深部底抽巷“高预紧力锚网索喷+注浆”联合支护技术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联合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
    • 罗舟
    • 摘要: 通过对新疆输水隧洞II标上第三系N1+2泥岩大变形洞段的分析,总结了软岩大变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密拱架间距、增设双排锁脚锚管、拱梁式支护方式、放大预留变形量、施作中长管棚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收敛变形速率及变形量,为一次支护及二次衬砌施工提供了安全质量保障。这些措施适用于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等地层中易发生膨胀大变形隧洞(道)的开挖施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