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力分析

动力分析

动力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0篇、会议论文303篇、专利文献326158篇;相关期刊877种,包括中国海洋平台、结构工程师、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227种,包括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业委员会2013年“新能源、新技术、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学术研讨会等;动力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80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健、夏禾、陆念力等。

动力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0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30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26158 占比:99.27%

总计:328541篇

动力分析—发文趋势图

动力分析

-研究学者

  • 周健
  • 夏禾
  • 陆念力
  • 楼梦麟
  • 刘勇
  • 周福霖
  • 李岩
  • 杜永峰
  • 沈蒲生
  • 梁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毅源; 熊长鑫
    • 摘要: 为研究强震地区软岩高坝在动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对筑坝材料进行动力试验,并根据动应力试验结果,采用三维真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分析了高土石坝地震动力,获得了最大加速度反应、最大位移、大坝坝体内部应力分布、纵向横向位移和最大震陷量、坝坡抗震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等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坝顶及其附近坝坡区域的加速度反应较大,需要布置专门工程措施。坝壳料为软岩,在高土石坝中使用虽然需要放缓边坡,但通过施工控制填筑质量,仍可很好地满足大坝稳定和应力应变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 吴体; 贾斌; 黄煜霖
    • 摘要: 对现代夯土材料抗压强度及收缩率进行试验,讨论不同配比夯土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砂石骨料能够显著控制夯土材料收缩率,水泥能够有效改善夯土材料抗压强度。基于线性Drucker-Prager准则构建夯土材料本构模型,确定Mohr-Coulomb准则与Drucker-Prager准则间夯土材料参数转换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有限元分析。通过与夯土墙静力推覆试验及夯土结构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方法的适用性。
    • 孙剑平; 王璐; 许瑞健; 孟祥旭; 张潇丽
    • 摘要: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充分发挥增强土体自稳能力、提高基坑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优势,研究其结构动力响应,可为地震作用下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某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基坑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比分析了有无微型桩对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位移场及塑性区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微型桩排数、长度和桩径对基坑边坡位移、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在基坑边坡支护中设置微型桩能够有效控制基坑的水平位移和坑后沉降、减小支护结构的内力,但是增加微型桩排数对基坑边坡的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影响较小;增加微型桩桩长,可以减小基坑边坡的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但其作用会随微型桩长度的增加而减弱;增加微型桩桩径仅对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有明显减小作用。
    • 刘宗成; 韩建平
    • 摘要: 消能减震结构中主体结构和附加消能减震装置通常是单独设计的,由于主体结构和附加消能减震装置之间的耦合特性,为实现期望的性能目标需要进行迭代计算。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位移的主体结构与附加消能减震装置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所选地震动记录和预期性能目标,得出结构阻尼比需求曲面;其次,推导了阻尼器-支撑部件参数计算公式,在已知主体结构基本信息及预期性能目标时,根据阻尼比需求曲面及所提出公式即可获得所需附加消能减震装置的支撑刚度及粘滞系数;再次,引入无量纲成本指数,以成本指数最小为目标函数,在可实现目标性能的附加消能减震装置参数中识别最优设计参数;最后,基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分别以等效SDOF体系、MDOF体系及SAP2000设计的6层RC框架结构为例,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一体化设计的结构体系均可实现性能目标。
    • 顾世祥; 张继虎; 梅伟; 杨帆; 单夺权; 童保林; 杜文琪
    • 摘要: 地震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之后,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研究管道上浮动力反应的影响因素,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通过目标反应谱和谱匹配等方法选取地震波,考虑不同管土特性和地震动特性,对地震作用下管道上浮动力反应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体相对密度、管径和管道埋深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较大,分别给出了土体相对密度、管径、管道埋深对管道上浮位移的影响规律及对应拟合公式;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管道上浮位移可达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上浮位移的2倍左右;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上浮破坏和横向破坏两种破坏模式同时存在,且由于速度脉冲效应,管道横向破坏风险大于上浮破坏风险。
    • 李浩; 庞爱民; 陈家浩; 黄攀; 张熙
    • 摘要: 根据企业提花龙头面板的压缩弹簧装配需求,设计了一种提花龙头弹簧组件全自动装配机构。介绍了该机构的整体方案与工作原理,进行了夹装系统的设计,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弹簧夹爪进行线性动力分析,并对夹爪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机构整体进行动画仿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可行性,给企业全自动装配线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前期准备。
    • 刘旭晨; 李小军; 王晓辉; 陈苏; 于跃; 沈亮
    • 摘要: 转运-清洗间作为核电厂反应堆堆外换料系统中的主要设施,为反应堆换料操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物屏蔽空间,转运-清洗间采用的是双钢板重混凝土组合结构。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转运-清洗间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包括地震动激励下结构的峰值应力、应变和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转运间的底部悬挑边缘部位存在应力集中,但是钢板、栓钉和重混凝土墙仍有充分的安全裕度。转运-清洗间的整体刚度较大,在设计基准地震动激励下结构反应的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及峰值相对位移较小,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核电厂转运-清洗间的设计安全可靠。
    • 骆婷; 韦凯; 王显; 马宏辉; 王平
    • 摘要: 为了研究大跨桥上减振轨道过渡段的动力特性,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法理论,建立高速列车−无砟轨道−大跨桥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大跨桥挠曲变形对桥上减振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橡胶垫层刚度、过渡段长度等因素对该过渡段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跨桥挠曲变形主要对钢轨挠度变化率的影响显著,对轮轨垂向力、车体加速度的影响较小,分析桥上减振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时应考虑大跨桥挠曲变形。当减振轨道橡胶垫层刚度大于0.1 N/mm^(3)时,普通轨道与减振轨道连接处的刚度差易使钢轨挠度变化率超限,但在轨下基础刚度突变处增设过渡段可保证钢轨挠度变化率控制在限值以内。过渡段建议采用刚度分级的过渡方式,每级过渡2块轨道板,刚度比不宜小于1.1。钢轨挠度变化率总体上随过渡段长度的增大呈负相关变化,当过渡段长度大于20 m时,钢轨挠度变化率峰值变化明显;当过渡段长度大于30 m时,钢轨挠度变化率峰值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行车安全性以及施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过渡段长度建议取20~30 m。
    • 龚兴勇; 王铭明; 杨双钢; 胡圣明; 苟超
    • 摘要: 尾矿坝特殊的筑坝方式和筑坝材料,使得坝体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失稳破坏,对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针对尾矿坝动力响应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运用等效线性原理进行尾矿坝动力响应分析。分析计算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某上游式尾矿坝的动位移、响应加速度、动应力以及库区液化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静力作用下,尾矿坝处于稳定状态。顺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出现在3 h/4坝高节点处;堆积坝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为压应力;坝体顺河向、垂直向最大动位移较小。通过MATLAB语言编写后处理程序,生成不同地震时程下的坝体液化区域,结果显示液化区主要集中在浸润线以下的沉积滩浅层区域,未贯穿整个坝体。
    • 吴东兴
    • 摘要: 以研究唐家河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为目的,根据设计图纸中所提供的场地条件及场地震动参数等资料,创建不考虑桩-土粘结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该桥结构的振动特征,得出结构的振动特征后,便可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该桥的地震响应,综合两种地震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可得如下结论:在地震荷载组合作用下,拱脚处内力及位移最大;以横桥向为主的荷载组合作用对该桥的影响最大,在抗震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横向地震荷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