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44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8篇、会议论文659篇、专利文献66541篇;相关期刊56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震工程学报、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33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第三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等;地震作用的相关文献由5677位作者贡献,包括支旭东、李宏男、沈世钊等。

地震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8 占比:2.39%

会议论文>

论文:659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66541 占比:96.65%

总计:68848篇

地震作用—发文趋势图

地震作用

-研究学者

  • 支旭东
  • 李宏男
  • 沈世钊
  • 范峰
  • 欧进萍
  • 李海旺
  • 宋波
  • 朱彦鹏
  • 李创第
  • 言志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春雷
    • 摘要: 主要从抗震设计及鉴定规范更替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出发,通过对我国抗震及鉴定规范发展的梳理,以探究各个时期规范的不同点及相关性,结合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房屋设计抗震水平的发展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工作的影响,阐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建造的房屋,与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相关性,为结构抗震鉴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 程学磊; 李文东; 海然; 刘彦; 何鲜峰; 夏锦红
    • 摘要: 为了研究饱和软土场地土性参数的变化对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参数敏感性,基于u-p格式Biot动力固结方程和饱和两相介质有效应力动力求解方法,采用有限元开源程序平台OpenSEES建立饱和软土场地中地铁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有效应力全耦合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土体采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结构采用纤维截面弹塑性本构模拟,并由各土性因素参数(六因素、三水平)对饱和软土场地中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各指标进行极差、方差和线性回归分析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密度和黏聚力动力响应评价指标最为敏感和影响显著;②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变化对动力响应评价指标敏感性和影响显著性最低;③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情形下,动力评价指标和对应敏感性与影响显著的土性因素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 李兵; 隋文; 谢晋
    • 摘要: 目的研究地铁深基坑工程中注浆加固方法对地震作用下支护结构的改进情况,为类似的地铁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保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针对沈阳市地铁北大营街站现场施工过程中开挖深基坑过程产生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基于实地测得的数据使用MIDAS/GTS NX进行一定区域范围内场地以及围护结构的建模,分析使用土层加固方式进行施工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地震波曲线中,其对应的地震加速度变化速率与地震加速度峰值不同,在地震波影响范围内的钢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不同;钢支撑在受到EL-centro波作用时,其轴力最大值随基坑深度加大而增加,且最大值出现在第四层钢支撑处;钢支撑在受到汶川地震波作用时,其轴力最大值随深度加大而减少,最大值出现在第一组钢支撑处。结论使用土层加固手段施工后,对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钢支撑所受轴力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在土层加固区与土层非加固区交接处的位移与受力变化较大。
    • 张春华; 周小龙; 李元松; 邹灵玥
    • 摘要: 首先介绍了欧洲抗震设计标准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简称欧标)和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简称中规)的抗震设防目标与实现方法,并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了抗震设防目标与地震超越概率的关系。然后基于设计基准期和地震事件发生概率模型,建立了不同超越概率条件下中规和欧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式,系统地分析了反应谱主要影响因素及参数的取值方法和相互联系,此外通过工程算例对比分析了中规和欧标在相同外部地震环境下楼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中规和欧标反应谱理论本质上相同,形式相似,但地震动参数取值方法和依据存在差异;在相同外部地震环境下,依据欧标获得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大于基于中规获得的计算结果,但二者差值百分比分布稳定,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和可比性。
    • 刘丽君; 刘伟峰
    • 摘要: 基于结构动力响应进行损伤识别是目前结构健康监测常用的方法.结构动力响应同时包含了结构自身和外激励的信息,而实际工程中的外激励往往难以准确获得,特别是地震作用.因此,仅利用未知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出了一种仅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数据驱动方法,将小波包能量和传递比函数相结合构建损伤特征指标,实现桥梁结构在未知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定位识别.该特征指标不仅对结构的局部损伤敏感,同时可以消除外激励和频带的影响.通过对简支梁桥和中承式钢拱桥在未知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
    • 董必昌; 瞿中颖; 黄伟建; 王雅新; 陈世龙; 张鹏飞
    • 摘要: 以武汉时代广场深基坑项目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并对所选地震波进行基线处理,并针对双排桩设计参数和场地土体参数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双排桩的桩排距在3~5倍桩直径时,可以提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但桩排距大于5倍桩直径时,排架结构对双排桩水平位移的限制作用将减弱;②通过减小双排桩的桩间距可以有效地减小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值,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最佳桩间距为1.6~2倍桩直径;③桩弹性模量从25 GPa提高到40 GPa,桩土位移及桩身内力变化不太明显,因此当桩弹性模量达到一定值后,再提高其值对支护结构意义并不大;④不同的场地条件,土层物理参数相差很大,其地震动荷载的响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 奚文彬; 张志刚; 刘家俊
    • 摘要: 对延崇高速桃韭梁排土场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引起的垮塌进行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排土场的废弃材料进行力学参数确定,结合颗粒流离散元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对在地震作用下三维排土场垮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阐明其垮塌机理。结果表明,排土场在模拟的6级地震作用下顶部开始出现向下垮塌;随着地震持续时间的增加,土石混合体发生重排列,排土场呈现向四周垮塌的趋势;同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排土场边坡的各分级台阶处产生明显的张拉破坏。根据模拟结果,该排土场必须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震害风险。
    • 杨若男
    • 摘要: 渡槽结构易受地震作用影响发生开裂破坏现象。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渡槽结构激励处的水体惯性引起的动水压力,采用降温法模拟预应力钢筋作用,建立了槽身-水体-支座-预应力筋-槽墩-桩基-地基一体的大型渡槽动力仿真系统模型,对阿斗村渡槽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地震作用下该渡槽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破坏,该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为渡槽的下部槽墩和支座安装处及其附近区域。应重点关注位于地震烈度较高地区的渡槽下部支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 朱礼鹏; 丁永君; 张贝贝
    • 摘要: 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与基础的重要过渡部位,起着重要的传力与协调作用,地下室的结构性能与受力情况直接影响着上部结构。通常情况下不考虑地下室的地震作用,但是地下室的受力却受塔楼地震作用的影响,地下室一方面承受自身质量产生的地震作用;另一方面协调着上部结构与基础,承受着由上部结构传递而来的地震反应。从力的相互作用可知,地下室对塔楼嵌固的刚度贡献有效范围也等同于塔楼在对地下室的影响范围。因此,研究上部结构对地下室的影响,对地下室及结构的整体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杨春山; 魏立新; 莫海鸿
    • 摘要: 为探索地震作用对盾构隧道管片张开量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软件,分析典型工程在不同方向地震作用下管片张开量的分布规律。基于计算结果,对地震加速度与地震引起的管片张开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现有的管片张开量计算公式,提出了不同埋深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管片最大张开量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地震作用对盾构管片环缝张开量有显著的影响,管片最大张开量的最大增幅为16%,平均张开量的最大增幅为27%;地震烈度为8度以下的区域,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管片抗震加固范围主要在工作井附近3~5环;地震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应沿隧道轴向对环缝接头进行抗震加固。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考虑地震作用的管片最大张开量计算方法具备一定合理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