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道
浅埋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2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4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117415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四川建筑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等;浅埋隧道的相关文献由2343位作者贡献,包括牛富生、卓越、杨小礼等。
浅埋隧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7415篇
占比:99.14%
总计:118428篇
浅埋隧道
-研究学者
- 牛富生
- 卓越
- 杨小礼
- 彭立敏
- 施成华
- 杨朝帅
- 王光辉
- 王海亮
- 刘永胜
- 张成平
- 朱汉华
- 李强
- 李治国
- 杨峰
- 杨新安
- 杨泽平
- 蒋永星
- 阳军生
- 陈海军
- 雷明锋
- 高波
- 刘松玉
- 夏承明
- 张永杰
- 张继春
- 张谢东
- 张顶立
- 方梁正
- 牛泽林
- 王兵
- 王辉
- 谭忠盛
- 赵炼恒
- 闫鸿浩
- 陈孟冲
- 高文学
- 黄阜
- 刘毅
- 周立平
- 唐勇三
- 孙仕
- 孙国庆
- 宋战平
- 张佳华
- 张启宏
- 张子永
- 张学民
- 张宏博
- 张幼连
- 张志华
-
-
茶增云;
朱涛;
沈孟龙;
刘金叨;
赵兴春
-
-
摘要:
依托云南景洪—勐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研究浅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公路隧道施工灾害问题。利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根据强风化花岗岩劣化模型,计算得到受隧道开挖扰动影响,拱顶上方围岩产生微裂隙形成渗水通道,导致围岩劣化,全强风化花岗岩具有浅埋、富水、自稳能力极差,遇水流塑性强,施工扰动作用下围岩液化现象明显等特点,若支护不及时容易发生拱顶冒落塌方等风险。
-
-
-
曾念贵
-
-
摘要:
公路建设中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中小净距浅埋隧道较为常见。文章结合岱岭隧道出口段工程实例,分析小净距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坍塌、冒顶、偏压等危险因素,探究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监控量测等内容。具体包括洞口段开挖、主洞及辅洞V级围岩的开挖与支护、地质超前预报、中夹岩柱加固、小净距浅埋隧道施工关键工艺及施工监控量测,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
-
任新建;
郑文昌;
简中飞;
任登富
-
-
摘要:
对城市浅埋隧道穿越软塑红黏土地层,开挖后拱顶及掌子面极易失稳、突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采用后退式注浆改良土体工程性质,提高软塑红黏土地层的自稳能力,解决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及拱顶失稳、突泥等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
-
吕玉超
-
-
摘要:
结合公路隧道工程项目实例,对公路下方浅埋隧道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下穿公路时,可采用浅埋暗挖的方法施工,隧道开挖后,要及时安装格栅支架,喷射混凝土并回填注浆,同时做好隧道防水,确保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避免施工中出现坍塌或地表沉降问题。
-
-
张永新
-
-
摘要:
为了获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引入水平地震力系数,基于极限平衡法原理推导了浅埋小净距隧道先行洞与后行洞开挖后围岩水平与垂直压力的计算公式。在水平地震力系数设置为零时,所推公式退化为基于规范法所得的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可为小净距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
毛永明
-
-
摘要:
围岩应力可表征围岩稳定性,其理论计算模型的构建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为研究不同净距(d)、错台高度(h_(c))对浅埋小净距错台偏压隧道围岩应力的影响,基于围岩整体滑移剪切、应力解析法建立隧道围岩应力理论计算分析模型,给出围岩应力计算表达式,结合数值仿真验证该理论的合理性,研究d或h_(c)变化对拱顶、拱脚、拱肩和拱腰围岩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模拟值曲线与理论值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模拟值与理论值吻合度较高,说明该计算模型合理,理论计算可行;经参数分析,围岩应力受d及hc影响较大,整体上围岩应力随d或h_(c)的增大而减小,符合隧道实际受力规律;围岩应力受参数影响的最大范围为8 m
-
-
冀荣华
-
-
摘要:
缓坡浅埋隧道受地形地貌、岩体风化、开挖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开挖掘进后易导致隧道结构大变形和洞门上覆岩土体坍塌。为解决缓坡浅埋洞门的变形稳定和施工风险问题,以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包桂山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手段,分析隧道洞门在开挖过程中,隧道结构体系和缓坡地表的地表沉降变化特征,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在缓坡浅埋隧道洞门纵向上,开挖引起变形影响范围约为隧道直径的3倍,隧道拱顶的变形最大,拱肩次之,拱腰最小;在隧道洞门横向上,隧道变形呈现出明显的指数特征,变形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且在第Ⅰ阶段的变形速率最大;隧道地表沉降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均呈现高斯曲线特征。
-
-
-
鲁小龙
-
-
摘要:
悬臂式掘进机是一种隧道掘采设备,集截割、装载、运输、行走于一体,具有低振动、低噪声的特性。不仅可在限制爆破地段有效的替代爆破施工,且可对松散围岩施工,从而减少超挖,避免塌方等情况发生。针对悬臂掘进机在某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实际工程应用,从隧道超欠挖、拱顶沉降、围岩扰动、环水保参数、材料消耗以及成本对比等方面,探讨了与局部爆破和挖机带破碎锤的优劣。
-
-
侯本申;
杨其新;
蒋雅君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有效保护隧址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环境,降低隧道运营期间发生渗漏水病害的概率,针对水头高度不大于30m的浅埋隧道,提出了一种由"围岩注浆圈+(喷射混凝土+砂浆找平层)+喷膜防水层+抗水压衬砌"4道防线组成的全封闭喷膜防水体系.在确定全封闭喷膜防水体系的风险因子和风险概率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重点对该体系进行了风险预测、风险识别等可靠性评估工作.
-
-
夏晓;
陈士海
- 《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年会——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分会场》
| 2016年
-
摘要:
浅埋隧道的开挖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地层产生位移,而地层位移的产生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例如隧道的埋深对地层位移的影响会伴随着地应力的变化,而地应力的的变化会影响隧道断面收敛半径的大小,这两点因素对地层位移的影响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应同时考虑这两因素对地层位移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单孔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公式,通过隧道围岩位移的计算公式来确定隧道断面收敛半径,综合分析隧道的埋深、隧道的半径、地层是何种介质等因素对地层的沉降规律和趋势的影响.
-
-
李勤熙;
蒋树屏;
石波
- 《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普宣高速法马坡浅埋隧道3个工点的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结合MIDAS-GTS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钻爆法施工对地表的振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多出现在三矢量方向的垂向,工程中采用竖向方向最大振速作为控制标准,可以简化爆破振动的监测工作量,并使控制结果偏安全;②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结合爆破振动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回归出了1~3号工点竖向方向上最大振速的衰减规律公式;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Ⅲ,Ⅳ,V级围岩下不同隧道埋深地表振动响应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安全爆心距.
-
-
-
HE Bin;
何斌;
JING LI-ping;
景立平;
DONG Rui;
董瑞;
LI Jia-rui;
李嘉瑞;
LI Zong-heng;
李纵横
- 《第十三届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行,城市空间资源愈发紧张,隧道与已有上部建筑及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将无法避免,在地震作用下,隧道的地震反应将会发生改变,对隧道的安全性提出挑战.因此通过建立两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上部结构与隧道相互作用模型,在不同间距和场地条件下采用动力显式分析方法进行隧道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间距较小(1D)时,隧道间相互作用不能忽略,且受场地条件影响明显,此时Ⅰ、Ⅱ类场地隧道内力显著增大,Ⅳ类场地隧道内力则会减小;上部结构与隧道相互作用会增大隧道轴力,降低隧道剪力和弯矩,当间距大于2 倍上部建筑结构宽度时可不考虑二者相互作用影响.
-
-
徐利阳;
姚海波;
熊怡思;
苏河修;
刘会丰;
张春生;
李扬
- 《第二十七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浅埋隧道穿越断层带给地表近距离楼房带来的影响,以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隧道穿越断层带拱顶沉降规律、房屋基础沉降特点、房屋水平位移以及房屋结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隧道穿越断层带开挖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致使房屋结构产生了不均匀沉降,楼房结构多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且其值大于构件抗拉强度容许值,现场楼房构件产生开裂破坏现象与数值模拟产生的应力集中部位基本一致,针对隧道开挖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致使地表楼房开裂破坏现象,提出了洞内注浆加固措施,模拟了三种注浆加固工况.结果表明:在三种措施下,拱顶沉降量减小,基础和房屋的不均匀沉降量均减小,上半断面帷幕注浆比上半断面注浆加固圈、全断面注浆加固圈产生的效果更好.
-
-
张强强;
魏海霞
- 《2016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为研究浅埋隧道爆破掘进中,单自由面的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对控制爆破地震效应影响,利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10孔起爆的掏槽孔隧道爆破模型,以自由面个数、微差延时、段数及段药量等作为变量因素,对相关的地表振动模型做出定量分析.所得结论:(1)在单自由面的两段微差爆破分析中,结合爆破信号主频与药量的经验公式,验证了爆破振动的主频具有稳定性,认为微差延时为35ms时是控制爆破振动效应的最佳时刻;(2)通过对首段起爆药量的振速分析,发现在总药量不变的情况下,首爆药量与地表振速幅值呈正比关系;(3)以首爆药量为定量的多段微差爆破模拟中,发现振速幅值与段数没有直接关系.建议掏槽孔的爆破开挖,应进行逐孔爆破来减小首爆药量,或优先起爆小药量控制振速幅值.
-
-
YANG Feng;
杨峰;
ZHENG Xiang-cou;
郑响凑;
ZHAO Lian-heng;
赵炼恒;
SHI Jie-hong;
石杰红;
YANG Jun-sheng;
阳军生
- 《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地表超载作用下隧道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问题,基于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理论编程并计算分析,获得了浅埋隧道失稳临界超载系数上限解和刚性运动块体体系破坏模式.通过与现有的刚性块体极限分析上限法以及极限分析上、下限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上限解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临界超载系数σs黏聚力c之比(σs/c)随土体内摩擦角Φ和隧道埋深C与直径D之比(C/D)的增大而相应增大,随土体重度与黏聚力参数(γD/c)的增大而减小;(2)C/D和Φ对隧道破坏模式的影响较明显;C/D增大,则隧道破坏范围增加;内摩擦角Φ增大,刚性运动块体破坏模式相互错动更加显著,相比而言,γD/c对破坏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3)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上限解精度高,所得刚性运动块体破坏模式具有滑移线形态,能精细地反映隧道失稳破坏特征.
-
-
YU Jun;
喻军;
LIU Songyu;
刘松玉;
YIN Xiaohui;
尹晓辉
- 《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环保型隧道洞门理念的提出,实现生态环保隧道设计,以保护隧道洞口仰坡原有生态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植物的根系加固仰坡,然而植物根系的加固、防冲刷机理尚未清晰,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调查某隧道南北洞口仰坡有无植物根系对降雨引起的冲刷量的影响,分析植物的加固与防冲刷效果;然后采用室内试验测定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草本植物的加筋护坡作用,评价植物根系对浅层滑坡的抑制作用.发现草本植物在一定程度改善浅层滑坡,降低浅层滑坡的概率,同时具有明显的防冲刷效果,有草本植物的地区,产砂量明显减小.本研究成果能很好地服务于植物护坡的设计与施工,以及仰坡的养护.
-
-
Du Jun;
杜俊;
Fu Lilei;
傅立磊;
Chen Yongzhao;
陈永照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基于特征曲线法原理,运用数值模拟,以分级释放地层应力的方法,通过绘制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采取预加固措施两种工况下的围岩和支护特征曲线,对浅埋软土隧道地层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两种工况下地层的塑性区发展,支护刚度和支护施作时机进行了比较,并做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浅埋软土隧道,采取地层预加固措施改善了围岩原有的应力应变状态,提高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围岩塑性区出现时间延迟,塑性区面积减小,而且预加固范围内的围岩对塑性区的开展会起到阻断作用.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城市浅埋软土隧道而言,支护刚度及支护施作时机的选择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因素.